|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王诚:从“千年冰火”到“万年能源” 中华科技凯歌高奏
点击:  作者:王诚    来源:金桥智库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7-06-12 10:03:23

 

     【导读】: 上个月中国刚刚在南海获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类首次可燃冰的持续开采,从510日到今天,刚刚好一个月。这项科技突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可燃冰的储量太大了,超过全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总和的两倍,按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标准,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等于是中国科技人点燃了人类的“千年冰火”时代。

上个月中国刚刚在南海获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类首次可燃冰的持续开采,从510日到今天,刚刚好一个月。这项科技突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可燃冰的储量太大了,超过全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总和的两倍,按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标准,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等于是中国科技人点燃了人类的“千年冰火”时代。

这个好消息才过去不到一个月,就在今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又传来了好消息,那就是中国在核能技术方面取得了更为突出的历史性突破,直接将作为核能燃料的铀,从目前的能源有效利用率不足1%提升到95%以上,等于同样的一吨铀可以产生原来近百倍的核电。而且这样一来,还大大有利于环保,它将核裂变后的废料,也就是所谓的“乏燃料”从过去的90%以上,下降到不到4%,核废料的放射寿命由数十万年缩短到约500年。这项诺奖级别的科技成果一方面极大提高核能效率近百倍,另一方面极大的降低了核能的环保成本,再加上中国核能的超高安全性能,未来中国核电的发展前途无限光明,因此项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中国核电带领人类进入“万年能源”时代。

一、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立了大功

五月份,中国的好事、喜事已经够多了,但是这个月一点也不少。就在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举行盛大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了由该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创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可将铀资源利用率由目前技术的“不到1%”提高到“超过95%”,处理后核废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寿命由数十万年缩短到约500年。这些为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奠定了基础,有望使核裂变能成为近万年可持续、安全、清洁的战略能源。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核指挥捧是掌握在中国手里的,未来中国核电将帮助中国站在世界新能源之巅!尽显王者风范!

这是一个有光荣历史的单位 两弹一星的制造基地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瑚珊研究员表示,发展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核裂变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供应、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核燃料的利用效率和乏燃料的安全处理处置问题,这是国际核能界面临的共同挑战。

徐瑚珊接着说,2011年中科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嬗变系统”,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攻关,该专项从零开始,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并部分引领国际发展。在认识到传统的ADS方案在经济性上缺乏竞争力且技术挑战巨大之后,该专项原创地提出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全新概念,并已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模拟研究证明了其原理上的可行性,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室模拟原理验证实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专业术语很难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为此他还很形象地打了个比喻说,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相当于变国际上“分离-嬗变”策略的“精耕细作、吃细粮”为“吃粗粮且吃干榨净”,将为全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贡献源自中国的原始创新。

六年磨一剑,真值了!

这一次必须要为中科院点赞,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的体现,中科院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优势!那么这项能源科技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我们就来好好的扒拉扒拉一下吧。

二、为中国核电插上腾飞翅膀

中国此次在核电燃料研究领域里的突破,其价值远远超过前这几年传得沸沸扬扬、铺天盖地的所谓石墨稀。其意义首先是促进中国核电的大跃进,极大的降低了核能的成本和风险,为中国核电插上腾飞的翅膀。核电装备本身就是中国制造重要的组成部分,前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已经签署了中国核电向英国输出、建设的大单,要知道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设核电站的国家,英国核电站遍布全国的时候,我们还一座核电站都没有呢,我们的第一座核电站是1985年才开工的秦山一号核电站,短短三十年,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逆袭!

霸气的秦山核电 美丽得宛如仙境

短短三十年,中国核电从一无所有,要登顶世界,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众所周知,我国的核电是从1985年我国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开始的,从那以外,中国核电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外友人的质疑与诧异中,不断前行,最近5年来更是突飞猛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核工业链。它的核心代表就是“华龙一号”。

2013年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技术进行融合开始,短短5年时间,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从设计方案到落地建设,顺利走向世界。遥想当年,当法国和英国联合为中国建设大陆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时,我国连核电站的地板砖、电话线、水泥都要从国外进口。如今,中国开始向老牌核电强国英国输出“华龙一号”。英国的欣克利角C和其它两座核电站都将由中广核公司为主承建,因为我们有资本有技术,法国的EDF才愿意死心塌地给中广核当配角。

习大大与英国首相共同见证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签约

目前,中国核电的招牌产品——“华龙一号”的装备国产化率可达85%以上,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都已成功实现国产,代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华龙一号”的供货厂家,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5300多家,共计6万多台套。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

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中国核电更是做到了世界第一。从发展核电以来,中国核电人始终将安全视为中国发展自主核电的灵魂。“华龙一号”在安全性上就达到了日本福岛事故后国家核安全局提出的新的核安全目标和需求,满足国际最高要求,能抵御商用大飞机撞击、抗九级地震等。也就是说撞击美国世贸的大飞机和日本大地震都破坏不了中国核电站。

正是凭借着超高的技术和安全性能,“华龙一号”走向世界的步伐要比中国高铁顺利得多。“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机组于2015820日开工建设;2016年卡拉奇核电3号机组也已开工。此外,中核集团还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协议,计划2020年在阿根廷开工建设一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由中方投资建设的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主体工程也已经正式动工……据悉,中国已经与近20个国家达成了核电项目合作意向。中国核电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从今往后,“中国神车”都要为“中国神核”让路了,有了“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这个真正的“核武器”,放眼全球,中国核电就是独孤求败的角色,神档杀神,佛档杀佛,没有对手。当然,它的意义还不止是为中国核电插上腾飞翅膀,而是将中国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项核燃料科技创新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极大的降低了核能的成本和风险,并且解释了核废料的环保问题,从而使核能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估计等这项技术成熟并投入使用,中国的核电成本要下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以下,这将意味着为中国制造提供最为廉价的能源供应,为中国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个才是最恐怖的地方,要知道中国制造现在已经无敌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像潮水一样席卷世界,不管你什么上帝、真主、安拉都没用,谁也档不住。现在又再得到廉价的核电的加持,妥妥地坐稳了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地位。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曹德旺美国建厂事件,大嘴巴曹德旺计算中美两国的成本差异,其中就提到了美国的能源价格比中国低,其中电价是中国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那现在好了,天然气有了天敌可燃冰,估计在“千年冰火”的攻势下,价格也会跟美国扯平了的吧。而在电价这一块,鉴于新的核电技术能将核电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那么中国将来的电价还不得是美国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所以说,竞争优势、劣势,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大国看国运,美国的国运已去,日落西山,去美国投资是找死,留在中国是发财,去第三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发大财,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人追随中国神车、中国神核的步伐,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勇攀人类科技的巅峰,为中华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