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2017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应用于保险领域?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 国脉物联网  发布时间:2017-06-03 09:56:50

 

      《白皮书》指出,在科技的浪潮中,保险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保险科技在未来的行业布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需要包括保险公司、科技公司、监管当局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共进。

2017528日,国内首部全面关于保险科技(InsurTech)的论著《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下称《白皮书》)于上海论坛2017”上发布。《白皮书》由复旦大学中国保险科技实验室在中国保险学会的指导下完成,重点讨论了10项科技与保险行业的结合,整理了全球数百家机构的保险科技创新案例。

《白皮书》指出,在科技的浪潮中,保险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保险科技在未来的行业布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需要包括保险公司、科技公司、监管当局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共进。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透露了一组数字,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共投资了174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了77亿美元(约527.6亿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其中在保险领域中国投资数量约为173项,同为世界第一,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4.3%

科技正在改变保险的生态环境,改变保险的服务方式、销售方式,改变客户买保险的方式。我们研究了十项新技术,这些最新的科技创新应用都可以和保险相连接。保险现在正成为金融领域和科技发生关系最多的一个领域。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指出。

南方周末记者将《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中的内容摘录如下: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电子信息、加密、确认交易、实时广播、添加区块和网络复制记录等六个步骤完成工作,通过这些步骤,区块链传递和储存的信息具有了去中心化、开放性、透明性、匿名性、数据不可篡改性和自治性六大特征。

去中心化的特质使得保险对中介的依赖度下降,有助于费用的降低和相互保险的发展;开放性减少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过去难定价、难分析的产品的发展;透明性、匿名性和数据不可篡改性使得保险信息的获取更便捷、快速、准确、连续,提供了安全性,解决了投保人的隐私问题;而自治性撇除了人为干扰,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合同实施可能产生的纠纷。

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快速进行身份和信息的校验;能够实现数据和企业的分离,使授权第三方能够就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尤其是在投保人更换保险公司的场景下,数据连续性的意义不言而喻;能够用智能合同代替人工合同,有利于合同公平地执行,通过区块链技术杜绝虚假信息和恶意行为;并且有效追溯和标记投保标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改进产品,精准评估风险。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简单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计算智能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积累,如围棋界赫赫有名的AlphaGo;感知智能层次的计算机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如无人驾驶汽车;当计算机达到认知智能时,能够进行类人类的推理和预测,如智能医生等。

人工智能目前可以解决的行业痼疾主要集中在需要运用大量人力进行处理、但极易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领域。在营销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对保险中介的替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渠道费用、提高营销团队专业性、降低投保人退保率,同时还能够促使消费者在场景中主动思考自身风险,对自身风险进行积极的管理。

在核保、承保和理赔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无纸化系统可以减少重复性的人工工作,降低运营成本,加快环节流转,提高正确率,减少保险欺诈。在厘定费率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技术的结合,能够个性化评估风险,提高精算和实际风险水平的契合度,并使部分过去不可保、不愿保的风险转化成可保、能保、愿保的实际产品,扩大了保险人的服务范围。

物联网

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传感设备搭建一个物品识别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物联网目前较为成功的使用,主要包括车联网和可穿戴设备。

车联网有助于打破传统保险随车走的模式,创新保险从人、保险从用的方式进行费率厘定,使保险定价更为精准、风险管控更加到位、信息不对称得到控制、理赔成本逐渐减少,也能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创造车险市场的细分子市场。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上的使用是物联网的另一大亮点。可穿戴设备对被保险人健康的管理,实现消费者和保险人的双赢局面,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赔付,并加强了保单主体间的联系,无形中提高了客户对保险人的品牌忠诚度。除此之外,智能家居等方向也是物联网大展身手的领域,智能家居和家财险产品的合作使得家庭风险进入智能化管理时代,在智能家居和移动设备的辅助下,实现事先做好风险预防准备、及时通知户主和保险公司、自动联系援助的一条龙保险服务。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实时申请、快速释放的新型计算方式,目的是帮助用户高效地访问共享资源。云计算高效、快捷、数据庞大的特点,使得其可以广泛运用于保险业的定价中,并尝试解决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用户保险信息的全行业共享可以通过云平台来实现,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存储和管理,进而改善精算定价,并减少消费者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使得保险产品的潜在客户更容易被识别、识别成本更低,使得保险公司可以将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投放,效用最大化地提升服务质量,及时挽留易流失客户、识别保险欺诈案例,帮助客户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风险特征打造属于自己的保险一揽子计划。

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研究海量的、价值密度低的、高速动态的、多样的数据,关联数据散点间的联系,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尚未展现和被研究的热点、难点,并辅助企业和政府进行战略性的布局。

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保险人可以对客户进行类型细分,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实现差异化定价和差异化产品。计算机也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和积累,加快对索赔请求的处理,降低失误率。

相对于其他几项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更为成熟,一旦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有了更深的融合,能够实现信息的完整迁移,则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运用就能打破公司的壁垒,实现全行业的提升。

车联网

车联网是物流网在车辆管理方面的具体表现,通过车辆状况、位置、速度和路线构成了信息网络,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化管理。

车联网逐渐形成了三个层面,基础运行层面通过硬件设备完成相关的信息采集,实现和驾驶员的交流反馈,完成对机动车的参与管理;中层交互层面通过相关数据拓展相应服务,实现社会服务和车辆的交互,提供包括道路救援、车载娱乐、维护保养等在内的服务;高层流通层面则根据庞大的信息量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以供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学界业界进行参考,并进行相应的变革。

随着车联网的推广,保险公司、尤其是以车险和相关保险为主营业务的财险公司产品或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既可以根据驾驶行为风险进行产品定价,也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驾驶里程进行定价,将开拓市场的目光从车转向人,紧紧围绕消费者这一核心,减少资源错配,提高客户续保率。

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突破,是自动驾驶的升级版本,它通过车载的传感系统对环境进行感知,模仿人类对行车路线进行规划,最终对车辆实现完全控制,以完成人类的预设目标。

无人驾驶汽车的面世有望大幅减少机动车事故率,并对车险及相关保险产生极大的冲击。首先,事故率的降低使得保险保费不得不大幅降低,这将改变现行车险的盈利模式;其次,无人驾驶汽车使得保单责任主体中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责任加重了,如何分割责任,如何界定事故赔付标准,汽车责任保险是否会替代机动车保险,这些问题进一步带来了保费分割和收取的问题,都需要保险人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设计。

例如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先行者——特斯拉已开始涉猎车险服务,通过一次购买终身负责的方式吸引客户,保险公司如何与汽车厂商进行业务竞争,也引发了行业思考。

无人机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简称,指的是驾驶员无需登机操作的各式航空器,通常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对飞机进行操控,包括了地面系统、飞行系统、任务载荷和使用保障人员四个组成部分。

无人机机内无驾驶员的特点使得无人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一些危险的、复杂的、费时的工作,在保险领域主要表现在查勘定损方面,无人机的空中优势使得难以进入的地区、十分广阔的面积、危险复杂的状况不再需要查勘定损人员亲临现场,既能够有效指导客户开展灾前预防,应付突发灾难,及时赶赴受灾现场,也可以保护查勘人员的安全,降低人工成本,并通过无人机设备和计算机的连接,更精准、更全面地对损失进行评估。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就是对人体的基因进行检查,以检测基因缺陷、筛查基因病,将致病风险及时扼杀在摇篮中。目前,对单基因病的防治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对基因位点缺陷的检查也使得许多人为医疗悲剧不再上演。

基因检测有助于帮助保险人对投保人的疾病提前预防,并降低投保人隐瞒病情或疾病遗传史等信息造成的道德风险,有助于进行差别定价和险种创新。当然,基因检测也许会使得投保人的逆向选择严重,保险人的拒保情形增加,这需要保险人和监管机构认清基因检测技术发展之后的寿险承保模式的改变,合理地通过新的精算方式、新的制度建设来规避风险、服务用户。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是一种通过软件支持进行信息交流的便携式设备,是物联网的另一个具体应用,眼镜、手环、服装等都可以成为可穿戴设备,由于可穿戴设备直接接触人体的特点,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医疗与健康领域。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或许将加快保险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对个体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实现费率的差异化,也实现对数据背后的个体需求的关注,鼓励民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联合医疗机构对用户进行一条龙式服务。可穿戴设备还能和基因检测技术一样,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