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了对央企的年度审计报告。通观那些点击率、转发率极高的质疑文章,可以发现他们并没有就如何用好审计报告提出真知灼见,无非是将审计报告中的一些敏感数据和提法,用更敏感的语言(标题)进行二次放大而已。国家层面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即将出台,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更加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
如果将央企拟人化,这份审计报告就好比一份全面的“体检”报告。围绕这份“体检”报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给出如下的“诊断”。
一、公布“体检”报告彰显“医者”的自信
近些年来,国家定时定期公布审计报告,所涉及部门的块头,涉及问题的堆头,涉及根源的来头,都能够不加掩饰地公之于众,形成社会压力、引导公众监督、辅助司法介入,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进步。这份审计“体检”报告,不护短,不回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搞好国企的自信与“必须搞好”的决心。暴露央企存在的问题,正是为了锁定这些问题,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共同担负监管之责。同时也是向央企传导重要的信号——国有资本属于全民所有,监管必须阳光化,再无可能在某个小圈子里面开“暗门”自我消化了。毫无疑义,这份“体检”报告是积极的、正面的。
二、要准确理解“体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
首先,这份“体检”报告针对的是2013年度的央企运营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狠抓不懈,形势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全国人民有目共睹。这里就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因此,解读“体检”的“指标”,要判断它是处于逐渐转为良性状态,还是处于不断恶化阶段,要正确判断“病症”的惯性和发展趋势。如果判断失误,就有可能失去“诊疗”的耐心,更有可能放弃了正确的“诊疗”手段,导致“诊疗”效果前功尽弃。
其次,人的体检,光一个验血还要分为数十个指标。针对这份“体检”报告所列问题,还要区分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才可对症下药。对一些恶性“指标”,该下重手就下重手。对其他非恶性“指标”,哪些是体制问题,哪些是机制问题,哪些是认识问题,哪些是理解问题,都应该分门别类予以厘清,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一锅端地予以否定。
三、“体检”是为了“诊疗”而不是由此放弃
不排除有一种势力,就是要极尽所能否定国企的存在价值,以推行私有化主张,央企的任何一点问题都被看成可以引发情绪对立的机会。于是,把正常的“体检”报告,变成对“患者”生死的判决,所有的“诊疗”手段都将被视为无效救治,最好的结果就是放弃“诊疗”,通过私有化使之死而复生。这条路当然是行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清晰无误地表达了“必须搞好”国有企业的态度、信心和决心。因此,审计“体检”发现问题,曝光问题,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搞好国企。对此我们不应该有任何的怀疑和动摇。
四、“上医医未病之病”
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一次审计央企“体检”结果,暴露出来的主要是“已病”和部分“欲病”。既然是“已病”,我们必须当好“下医”,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若能及早治好央企的“已病”难能可贵,如果再能针对“体检”发现的“欲病”及早做出防治措施,那就更好了。“已病”皆由“欲病”而来。能在源头上严防死守,最大限度地减少“已病”的发生,将极大地提高央企的健康指标。目前正在不断强化的外派纪检书记、外派监事会主席、外部董事过半等做法,包括这一次的外部审计,都属于治“欲病”的范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向更高的境界进发,要做治“未病”的上医!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央企体内产生抑制病灶发生、自动调节生理功能的机理,才能给央企一个健康的体魄,使将来每一年的“体检”指标都回归正常值,这才是我们要着力去探索的重大课题。
(作者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有资产监管研究中心主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南方日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美国还有“戏”:民主党酝酿再度弹劾特朗普 特朗普酝酿赦免自己和亲友?
2021-01-09闻韬:特朗普众叛亲离、四面楚歌,民主党威胁弹劾,蓬佩奥逼宫罢免
2021-01-09围绕国会风暴的11大诡异:毁了谁?谁受益?暴徒是谁?彭斯和共和党大佬扮演什么角色?……
2021-01-09•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