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理工生你告诉我:工业4.0咋就计算出了共产主义?
点击:  作者:独家 清华    来源:独家网  发布时间:2015-06-13 17:45:23

  

1417061523889.jpg

 

理工生们,你们告诉我,如果你们的工作成果会让亲戚、朋友、同学、隔壁二大爷甚至你自己都失业,那工作的意义又何在呢?

工业4.0的概念现在十分火爆,其核心是“智能控制”,因此评论家高呼“抄表工们要失业了”。其实不仅是抄表工,在自动控制、智能化生产推进的过程中,许多行业的产业工人——生产线工人、铁路扳道工、操作工等等——大量失业。可以说,从工业1.0开始,生产技术的每次发展,生产力的每次提高,都伴随着工人失业的增加。

有的“专家”洗地说,工业发展虽然造成一些人失业,不过同时会产生新的部门,把失业的人重新吸纳进来——我觉得这可以命名为“跪舔经济学第一定理”。可是,新产生的部门都是高科技的,且不说从旧部门被扫地出门的工人们能否进入其中工作,这些新部门相比旧部门来说,对人的需求量都是更少的。于是又有人说,科技进步和就业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工人们只能为人类进步付出必要的代价——好吧,“跪舔经济学第二定理”也出现了。

科技进步为何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

我们就用最近同样火爆的高铁为例分析分析。高铁可算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很可能成为人类历史新时代的里程碑,让人们可以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看待时间和空间。这不,廊坊也要修一条直达北京的高铁,全程只需23分钟。这能给北京的打工者带来什么呢?这意味着原本住五环外坐地铁上班的打工者可以改成住廊坊“打”高铁上班了,生活成本略有下降——不过这样做的人多了之后,老板也会让实际的工资下降那么一些——与智能控制比起来,高铁对劳动者们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可是,“改善”后的生活状况跟之前相比实在是差别不大。

为何本应成为人类福音的科技进步,要么不能对劳动者的生活产生实际改善,要么还会造成劳动者失业,失去生活基础呢?

科技进步本可以让人更优雅地生活

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最显著的作用是,干同样多的活需要的人力更少了。这就导致如果每个人都和以前工作一样长的时间,劳动者的数量比社会需求更多,这其实就是个小学乘法问题。故事到这里出现了以下两个版本:

版本一是,每个劳动者工作时间还是和以前一样长,多出来的那部分人就别工作了。于是他们失业了。然后有了失业的压力,还有幸可以继续工作的人们“更有干劲”了,工作强度和时间可能比以前还要大,还要长。

版本二是,所有劳动者都继续工作,不过每个人工作的时间相应缩短。多出来的时间干啥呢?想干啥干啥呗!看书,打球,弹琴,写诗,有了充足的业余时间,一切皆有可能啊。这不就是优质生活么!

可惜现实情况是,老板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版本一,因为版本一要付工资的人少,老板们利润高。这才是为什么科技进步总和失业扩大联系起来的原因。“跪舔经济学”可以休矣。

共产主义不来不行了

科技发展到了工业4.0,智能控制要逐渐统治整个生产,这就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假设智能控制发展到极高的水平,整个生产只需要维护工作,其他的都由计算机控制,还按照版本一的话,岂不是绝大多数人都要失业?社会如果还要养活这么多“懒汉”,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老板会愿意么?生产出来的“极大丰富”的财富可都是属于他们的呀。都去从事服务业?就这么几个没失业的人了,哪来那么多服务业岗位?所以,这些失业的人只能“消失”——要么自己饿死,要么……哎呀,怎么越说越像科幻恐怖片呢!

这样看来还是版本二靠谱一些。不过只要机器还归老板们所拥有,从而产品还归占少数的老板拥有,工作时间就不可能缩短。不然,都信息时代了,那么多白领蓝领和金领还一天天累死累活?

想要实现版本二,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让人们都可以过上优质生活,共产主义好像不来不行了呀。

(此文是独家网(微信号:vdujia)与清华大学学生时政研究会(微信号:smxinfeng)联合出品,转载请注明。)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