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曾 伟 :私有化绝对不是国企的未来
点击:  作者:曾 伟    来源:《国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6-12 08:46:16

  

640.webp (2).jpg

 

  原题:私有化不是国企的未来

 

  目前,有些学者谈到国企的出路时,很喜欢使用“私有化”这个词,好像国企没办好,就是因为产权不明晰、无主体,而通过私有化则是让产权明晰的有效途径。

 

  其实不然,产权明晰、主体明确,企业就一定好办吗?

 

  未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并非一门简单学问,仅仅从产权上考虑,靠一个“私有化”,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刚好相反,中外企业共同的发展史都证明,让更多的人拥有企业的股权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本人结合近12年为众多私企所做的深度变革经验,现就私企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做一列举。

 

  一、老大文化及其瓶颈

 

  任何一个私企的老板都是企业的“老大”,甚至是私企这个独立王国的“国王”。他们是财产的享有者、支配者、责任人,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就是企业的“法规”、“天条”。素质高一点的老板可能会听取旁人及下属的意见,素质低的老板经常就是一句话:我是老板,我说了算。对于这样的老板而言,企业既是他赚钱的工具,更是他自我膨胀的舞台和空间。

 

  这样的企业当然做不大,但这样的企业所占比重却非常大,就连史玉柱这样的企业英雄,回首当年 “巨人”企业的失败,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是企业失败的主因。

 

  这其实就是产权主体非常明确和集中带来的弊端,一个或几个人说了算的企业成功容易,败也容易,但真正持续做大,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这样的企业很难避免老板个人情绪化以及心量狭窄的影响。

 

  二、管理者的博弈心态及其瓶颈

 

  我们拥护“私有化”的人只看到了“私有”对企业有利的一面,因为你看到了老板积极性对企业的价值,但对于企业内众多的管理者而言,“私有”就是“他有”,而非“己有”,他们的积极性是缺失的。而这正是目前很多私企难以做大的关键瓶颈。

 

  很多老板并不真正管理企业,他们大量的时间在市场上与客户周旋,他们的兴趣也不在企业具体的运作细节上,比如具体的物料采购、生产的工艺改进、生产的计划安排,这些是绝大多数老板不感兴趣的,但其实这些问题是大量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因为你的产品的交期、品质、成本都由这些细节决定 ,而我们所谓的资产责任人——老板却对此毫无兴趣。那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存是把“宝”押在了非资产所有人身上的。

 

  所以,那些以为“ 私有化”能解决一切的人,恐怕在此要大失所望了。因为真正掌管私企命运的人,其实并不是私有者,而是非所有者,你也可以按现代说法,叫“经理人”。

 

  也就是说,私企的命运实质上都掌握在“经理人”手中,这是真相。这些不是所有者,却拥有实权的管理者以怎样的心态在替老板打工呢?

 

  大多数都以博弈的心态。为什么?因为企业不是他的,他凭什么要卖命干活?如果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历或经验就能得到一份可观的收入,他为什么还要干到更好?这可以靠制度来规范,但人若想钻空子,你的铁丝网织得再密,他也有办法钻出去。老板又不管细节,谁去监督执行呢?

 

  这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所以,企业生存,岂是一句“私有化”那么容易!

 

1.jpg

 

  三、劳动者几乎毫无积极性

 

  企业的普通工人、劳动者,在国有企业他还有一个“主人翁”的称号,在私企里他们缺乏归宿感。所以,他们会消极怠工,会糟蹋物料……

 

  我就亲自听到生产线的工人跟我说:“曾教授,我们要把效率提高3 0%轻而易举!”我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做呢?”他们说:“老板说话不算数,我们效率提高他就降单价。”

 

  我也亲眼在很多的家具厂看到工人上夜班把好端端的材料切成碎片,把好好的油漆整桶往下水道里倒,老板娘逮不住人,只能痛心地说:“你们要钱可以说,干嘛要这么糟蹋东西呢?”她不知道,工人们已经对企业充满了怨恨。

 

  所以,我实在不明白,以为“私有化”能解决一切的人,凭什么认为“剥夺”也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恐怕在任何一本管理学书中都找不到这样的理论。

 

  当然,有的学者会说,劳动者在私企就特别能吃苦,特别卖力气。这曾经是事实,其实这也是很多私企完成原始积累的奥秘。靠“剥夺”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恶”的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现在很多国内的外向型私企都面临国际通行的社会责任审查就是证明。即使在国内,这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管理模式,而且是港台企业带入大陆并被大陆私企所复制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市场。

 

  事实是,不论在沿海还是在内地,企业招工难已经让所有的老板都意识到:劳动者绝不能靠“剥夺”而只能靠“满足”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历史的大进步,是全国各地都能见到的现实。只要你真正到企业走一走,你就能看到大量的私企都在想方设法让员工产生“家”的归属感,我们互相的称呼为“家人”,老板为员工甚至普通工人开生日晚会,这样的情景和动作是我们在企业做变革的时候,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有一个方法就叫“全员主角法”。

 

  谈到这里,我们深切的感受是:私企要办好是要逆“私有化”而动的。我自己的公司也通过拿出大量的股份和利益来分给更多的员工而变得更为和谐和更有活力。我实在不明白,今天我们讨论国企出路的时候,为什么迷恋于“私有化”?你拥有过私企吗?你切实地帮大量私企解决过他们头疼的问题吗?如果没有,请慎用“私有化”一词。

 

  “私有化”或许是好的,但肯定没你想得那么好。

 

  私企绝对不是国企的未来。也许股份制的私企、国企都只是“公有”的初级形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所有”才是他们共同的未来!

 

  (作者系广州欧博企业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荣誉教授;来源:《国资报告》)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曾 伟 :私有化绝对不是国企的未来

    2015-06-12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