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当代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有关。这是建党治国最大的危险!而避险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真正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夯实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作风建设,要把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特别紧迫、特别关键、特别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有句老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江山易帜,政权更替,无不以民心为转移,由民心来决定。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非是想通过自己修身养性、与民休养生息,争取民众支持。《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不仅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话,而且在为官期间经常自省,凡一日所为,必求与俸禄相称,若有不及,次日补上,其心始安。
马克思主义也是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根基的。在为了谁、服务谁、依靠谁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服务和依靠无产阶级,列宁主义服务和依靠工农联盟,毛泽东思想服务和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服务和依靠全体人民。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发展,服务依靠对象越来越广泛,与群众联系越来越紧密,也就越来越受到群众拥护。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特别重视、特别擅长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鲜活、实在,讲得少、做得多,身教重于言传,事实胜于雄辩。那时的党员干部,很多没上过学、认不得字,读过马列、懂得马列的很少,学懂弄通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没有专门的写作班子、代笔枪手,讲话靠自己现场发挥,文章少见长篇大论,宣传鼓动更是简明扼要。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动员了千万儿女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为穷人打天下;一个“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解放”的理想,激励着无数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百折不挠,九死无悔。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被广大网民评选为五千年来十大政论文章,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谁都不能否认它朴实无华,感召力强,胜过千言万语。
群众对党员、对干部是既听其言,更观其行的,不仅看你说得如何,关键看你做得怎样。革命战争年代的环境异常恶劣,条件十分艰苦,而我们党和军队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胜千难万险,压倒一切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原因何在?因为我们的主张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主要的是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有说服力、感召力。从物质待遇上讲,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党员干部和普通士兵同吃“红米饭、南瓜汤”,朱德同志和战士一起挑粮,就连军饷也是官兵同等的。老革命林伯渠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每月只有5元津贴,和其他团以上干部一个标准,而当时有才干的技术人员可以拿100多元。在实际工作中,凡是吃亏受累,党员干部先上;遇到困难,党员干部先上;冲锋陷阵,党员干部先上;牺牲奉献,还是党员干部先上。湘江之战,红军34师师长陈树湘在身负重伤、被敌人抓获的情况下,扯断自己的肠子,“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长征途中,最先饿死的是管钱管粮的干部。为了革命,贺龙一家百名亲人献出生命。抗美援朝,毛泽东同志先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烽火前线。许多革命前辈回忆,自己当年并不懂多少深刻的革命道理,主要是觉得身边的党员干部是榜样、是旗帜,值得信赖和追随,就跟着干了。人民群众认为党员干部是自己人,是心底无私的人,是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所以衷心拥护,誓死捍卫,所以把听党话、跟党走当成了自觉行动。一事当前,先为党着想;有了情况,先向党汇报;面对困难,先为党分忧。党交给任务,坚决完成,还要“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甘愿无私奉献、流血牺牲,做到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回顾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回顾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多么重要,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前辈不为升官发财,不图物质享受,精神世界是多么富有。2010年我到延安参观见学,即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圣地延安,梦里情牵。百闻一见,灵魂震撼。伟人风范,世代称赞。精神流传,光耀宇寰。共产党员,效法当先。改造主观,贵在实践。”
与革命前辈相比,我们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读的书多了,文凭也高了,但许多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却低了几个数量级,可以说问心有愧,有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些人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把人民利益、群众疾苦放在一边,重点考虑、优先照顾的是自己、是家属、是亲友、是熟人,在位子、票子、房子、车子上横攀竖比,斤斤计较,甚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谋取私利,违法乱纪。尽管也不乏故意作秀的访贫问苦、事后诸葛的锦上添花,但扪心自问,是否真心实意、主动作为?在多大程度上把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当一些党员干部顶礼膜拜大官、大款,当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连篇累牍充斥着有钱人和名人的八卦逸闻,你能说人民群众是主体、是主角?当物欲横流、弄虚作假到处蔓延,经济上去了、风气变坏了,当生活之网布满了功利色彩,你能讲形象端庄、深孚民望?不是说党员干部拿的钱不能比群众多,住的房不能比群众大,坐的车不能比群众好,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不能比群众高档,而是应该先考虑群众利益,先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些人怕聚集上访,怕群体事件,为什么怕?尽管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和复杂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但最根本的、内在的,是不是我们许多工作没有做好、做扎实、做到群众心坎上,因此底气不足,心里发虚?你不把群众放在心上、摆在首位,你不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还想群众把你举过头顶,与你同心协力?你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召开会议、准备讲稿、迎来送往和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上,不去真抓实干,“只练唱功,不练做功”,“不怕做不好,就怕讲不好”,还指望群众信你、服你、追随你、保卫你?我们党成立至今不过九十年,现在有多少优良传统和作风搞丢了?我们有过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辉煌,但现在与群众的距离疏远了多少?我们党依靠群众起家,依靠群众发展壮大,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害怕群众?井冈山时期有过红旗能扛多久的疑虑,难道现在就不该多些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过去的毕竟短暂,未来的时间更长,如果不能解决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问题,何以保证长治久安?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党章》上有两句话,“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座右铭、警世钟。
五千年中国历史,留给我们足够的启示。古人的警语“不患寡而患不均”,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圣贤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应该牢记。温水煮青蛙的试验,也让人警醒。我们只有始终如一而不是断断续续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讲得再好,不如做得更好!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美国还有“戏”:民主党酝酿再度弹劾特朗普 特朗普酝酿赦免自己和亲友?
2021-01-09闻韬:特朗普众叛亲离、四面楚歌,民主党威胁弹劾,蓬佩奥逼宫罢免
2021-01-09围绕国会风暴的11大诡异:毁了谁?谁受益?暴徒是谁?彭斯和共和党大佬扮演什么角色?……
2021-01-09•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