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时事热点 > 阅读信息
中央明确要求!这一重大部署将领航“十四五”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时间:2020-12-23 10:12:56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中的鲜明指向,也成为领航十四五的重要指引。那么,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在哪儿?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应如何作为?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重点

 

中国经济航船将驶入新的壮阔海域,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加快形成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占斌认为,中国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在大力度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这一前提下才能形成

 

1

加大改革力度,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通过强力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通支撑国内经济循环的全流程创新链条。凡是属于卡脖子的技术产业化项目,科创板应优先考虑;凡是能够降低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科创板应优先考虑;凡是有利于促进内循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科创板应优先考虑。

 

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元的巨大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在这一领域,我们仍存在不少短板,可以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使其发挥作用。

 

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补短板、锻长板。要持续强化产业链要素保障,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依托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物流、人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方面的断点堵点痛点问题。要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大企业主导构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体系。要巩固产业链综合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了两个重量级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文件提出了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强调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既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又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是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先进国际资源来华投资发展。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为契机,把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改革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并逐渐以制度形式把改革成果确定下来。

 

2

推进高水平开放,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入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扩大进口,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吸引集聚更多高质量外资企业。这样内需就成为实现全球化战略转型的工具、资源和手段,利用内需来促外需。用内需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为我所用,发展创新经济,进行产业升级。如果我们将国内市场打造成吸收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那将极大地推动创新经济格局形成,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依托制度集成创新,建设高水平的开发区、自贸区,积极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功效,巩固东盟开放合作的成果,形成更多面向一带一路和南方国家的国际大循环。促进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更大范围流通,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打通国内国际循环的痛点和堵点,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畅通国内国际循环,不只是畅通人流、物流、要素流,更要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增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韧性和柔性,从制度上、技术上、规则上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畅通国内国际微循环。

 

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脱钩,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贯通。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粘合度,采取一切措施坚决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脱钩。当前需注重恢复国际供应链,畅通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国际产业链,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积极拉动国内消费回升、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外向型企业建立基于国内循环的产业链,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贯通。

 

 

 

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靠各级领导干部狠抓落实。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带头人,该如何作为,显得尤为关键。

 

总的来说,党政领导干部要更新理念和增强本领,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各方面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新发展格局需要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新发展理念,并增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各种能力。如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就无法为市场主体争取最佳的营商环境,也无法打破既有发展格局的窠臼和桎梏。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不破不立和破旧立新,而创新同守成相比也有更大的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新发展格局建立的双重任务之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强化执政能力和领导本领,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用新发展格局衡量工作,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态互动。

 

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在哪些领域有所作为,真抓实干?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所长王在全在《人民论坛》刊文指出,领导干部至少应该在如下三大方面展现大作为

 

第一,更多关注国内市场,将生产和消费的内循环作为工作的重点。无论生产还是消费,中国都是世界大国。领导干部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立足现实与国内经济发展来开展工作。

 

第二,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的短板上,更加关注科技、教育、人才和三农等领域。

 

科技方面不仅要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还要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体制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到研发创新活动中去,使科技工作者拥有科技路径的选择权,知识产权的分享权。促进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要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氛围,例如营造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活跃进入机制,建立各种股权、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退出平台机制等。领导干部要在科技投融资新体制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而努力。

 

科技创新在于人才,人才培养在于教育,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如何让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人民所共享,是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首先,要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学上。其次,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此外,通过新基建的建设,开辟网络课程、在线教育、视频会议论坛等线上教育新渠道,将教育资源为更多人所共享,为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中国的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超过60%,但是中国的城乡差别依然巨大,农村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依然处于低水平。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三农领域存在的短板。以三农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实施乡村振兴的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将直接考验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成败。

 

第三,更加注重营商环境改善和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激发企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将是地方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其实就是企业主体的生存环境,在环境恶劣的地方,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长成参天大树。地区的营商环境涉及到工商、税务、法律、安检、环保、金融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营商环境的好坏与政府职能转变程度和服务水平是否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好政府服务工作,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政府的服务模式,创新治理方式,将原来政府错位、越位和缺位的工作全方位的归位和补位,将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工作交给市场调节,把政府该承担的工作做到位。

 

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