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按笔者以往惯例,必然要写一篇纪念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文章。毛泽东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44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40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他的继续革命理论的真理性和光辉性。因此需要纪念和学习的内容太多了。两年前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今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和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笔者曾经写了一系列的文章纪念之。至今笔者还没有完全从学习研究列宁和恩格斯思想的氛围中脱离出来。9月9日,纪念毛主席逝世44周年之际,笔者从毛泽东与列宁思想关系角度写了《毛泽东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一文。那么今天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之际,就从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之间的关系角度写一篇纪念毛主席的文章,题目就是《谈谈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一脉相承”一词一般辞典这样解读:一脉:同一血脉系统,相承:继承,比喻某种行为和思想、学说是在同一血脉基础的继承关系。应用这一成语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不同的有区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体系或行为。二是他们之间一定有共同性,而且这种共同性是质的共同性即同一血脉的共同性。三是它们之间是继承关系。笔者用“一脉相承”关系形容比喻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关系,实际也是说有三层含义:一是它们是有区别,毛泽东与马恩、列宁生活的时代和国情不完全相同,其内容肯定是有区别的。二是说,毛泽东思想是与马恩列宁思想体系首先是“一脉”关系即同一血脉关系。三是说它们是在一脉基础上的继承关系。列宁继承了马恩思想、毛泽东继承了马恩列思想。当年马克思主义是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有继承关系,但不是一脉关系,因为它们本质不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继承关系,但准确说,也不是“一脉关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尽管其有许多精华内容为毛泽东思想所继承。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思想只有与马恩列思想是一脉相承关系。毛泽东思想与马恩思想、与列宁思想有区别,笔者这里不费笔墨了。本文着重讲后面两点即:一是它们之间“一脉相承”关系中的“一脉”究竟是指什么?二是列宁和毛泽东如何在“一脉”基础中继承和发展马恩思想的。同时还要讲一讲在“一脉”问题上,列宁和毛泽东如何同离开“一脉”基础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做斗争的。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恩思想“一脉相承”关系中的“一脉”究竟指什么?
“脉”既然是指不同学说、行为之间的共同的“血脉”关系,那么我们谈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宁思想的“一脉”关系就应该从马恩思想的最基本观点或者说其实质、核心谈起,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核心究竟是什么?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是《共产党宣言》,寻找这个“脉”就必须从《宣言》中去寻找。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为《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有这样一段话:“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2页)这段话有三层含义:一是马恩思想的全部哲学依据是唯物史观及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二是这个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表现为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三是阶级斗争发展到必须由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消灭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私有制特别是资产阶级存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笔者认为这段话就高度概括了《宣言》的核心、实质思想。也就是其四章内容完全是围绕上述三点内容展开的。如《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都是《宣言》中的这个“脉”的具体内容,也是《宣言》前言中的“共产主义幽灵”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全部思想的“脉”。之后,马恩多次讲到他们思想的核心、实质,也就是这个“脉”。如马克思1852年致魏德迈的信中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7页)。1878年,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苏黎世三人团的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的机会主义的荒谬观点时说:“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5页)再次指出了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就是消灭私有制和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二、列宁主义如何与马恩思想“一脉相承”的?
列宁在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全方位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发展中有一套红线或主线,也就是与马恩的“一脉相承”关系。简要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社会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指导性的线索。他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26页)也只有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才能解释“政治”、“国家”、“政党”、“社会主义”等的本质。他说,一切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都是胡说八道。谁若还说什么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谁就只配关在笼子里,和澳洲袋鼠一起供人观赏。政党的本质就是搞阶级斗争。国家就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第二,具体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并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观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一书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剩余价值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本性是否根本改变?列宁认为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表现出垄断性、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等基本特点。同时列宁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特征,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这无疑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第三,领导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布尔什维克党依据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思想,领导彼得堡工人阶级大罢工和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革命成果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1917年4月16日,列宁明确提出要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阐发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战斗纲领和行动指南。11月7日,列宁亲自领导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并下令攻占冬宫。彼得堡武装起义胜利了。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一律归工兵代表苏维埃。8日,又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还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它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和理论变为实践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推翻了剥削阶级统治,开始进入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真正成为现实。从此以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历史舞台。这种社会主义从开始的一个苏联发展到50年代的东欧、亚洲的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根本对立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才有19世纪下半叶两大阵营波澜壮阔的斗争发展史。没有列宁和列宁主义,就没有人类20世纪的发展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既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杰出最伟大的贡献,也是与马恩思想“一脉相承”的最典型的表现。第四,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仍然存在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十月革命胜利后,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苏维埃,企图把年轻的社会主义扼杀在摇篮中。列宁领导党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对势力的阴谋。但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实践,提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他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由于资产阶级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资产阶级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这是因为世界上可惜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5页)同时他还说,社会主义就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历史时期。所以列宁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第五,列宁的一生就是在批判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错误思潮的一生。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革命的。列宁主义也是同工人运动中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特别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思想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影响如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主义、马赫主义、孟什维克主义、考茨基主义、布哈林主义等。列宁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而所有这些机会主义的共同特点都是不同程度地反对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调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消灭私有制和消灭阶级。伯恩施坦提出一个公式即“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公开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列宁说:“‘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页)列宁就是在同这些修正主义人物及其思想的批判斗争实践中汲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极其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这种批判,就没有列宁主义,也就没有十月革命。斯大林同志谈到列宁主义的实质时说,列宁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定义典型地表现了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既继承又发展的“一脉相承”关系。
三、毛泽东思想如何与马恩列思想“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恩列宁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第一,中国民主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观点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社会现实的产物。毛泽东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后就指出:“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但他又说,《宣言》讲了阶级斗争,但都是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中国的阶级斗争,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他要研究中国现实的阶级斗争。我“老老实实地开始研究现实的阶级斗争,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也不深刻。”(同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毛泽东继承马恩列阶级斗争思想的典型表现。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写的一系列文章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都是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方法及唯物辩证法研究中国革命实际的典范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正是在这一正确路线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二,毛泽东提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和“两个务必”思想也是运用马恩列阶级斗争思想的结果。1949年,中国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那么还要不要继续坚持阶级斗争思想,也就是要不要继续革命。毛主席明确依据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回答。一是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献词《讲革命进行到底》,文中举到农夫和蛇的故事,表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绝不做“农夫”,绝不怜悯中国大地上形形色色的毒蛇,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进行到底!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接着在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了,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民主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之后,毛主席又连续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史观的破产》等一系列著作,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观点,批判否定阶级斗争观点的唯心史观。他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1487页。)毛泽东这些思想的提出是在中国革命的两个历史阶段的交汇点时期提出来的,同时也是两个革命理论的交汇点。它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新的起点,并成为毛泽东晚年继续革命理论的雏形和萌芽思想。第三,提出和系统阐发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建立之后,是否还存在阶级斗争、是否还存在旧制度的复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否是主要矛盾?共产党人还要不要继续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什么?共产党人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毛泽东面前。他同样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总结概括苏联变修和中国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事实,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历史判断,系统提出和阐发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一是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二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四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五是革命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的大民主。六是在全党和全社会认真开展“斗私批修”。毛泽东在他临终的前几年,一再号召全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他说,要写文章,研究列宁为什么说要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要变修正主义。他还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列宁则不然,他说小生产每日每时都产生资本主义。”“一九四九年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还有形势开始好转。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是阶级斗争嘛。”“为什么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问题看不清楚了?旧的资产阶级不是还存在吗?大量的小资产阶级不是大家都看见了吗?大量未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不是都在吗?小生产的影响,贪污腐化、投机倒把不是到处都有吗?刘、林等反党集团不是令人惊心动魄吗?问题是自己是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资产阶级,却说阶级矛盾看不清楚了。”“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止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为什么列宁就没有停止呢?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第486-490页)所有这些论述,都表明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真正意义上的“一脉相承”关系。
四、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的现实意义
第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脉”的最基本内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因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确实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但必须是在“一脉”本质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这个“一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当今我们某些人把权力者的思想当做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按世纪划分的,而是贯彻于从资本主义到最终实现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整个历史时代。不排除马克思主义的某个具体观点过时问题,但不存在整个马恩列思想整体过时问题。那种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人实际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是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今天是21世纪,那两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应该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提法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核心思想也就是对马恩列“一脉”思想的根本否定。就是要否定马恩列的消灭私有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这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对或修正马克思主义。如此何谈“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第二,认真总结和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宝贵经验,必须运用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理论。前不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笔者非常赞同党中央的这一决定。问题是究竟如何总结我们党100年的宝贵经验。笔者认为,关键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经验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恰恰就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就是实质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离开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建设就一定会出现曲折和失败。无数事实证明这一颠扑不灭的客观真理。正如已经去世的人大周新城教授今年10月谈到了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问题时说:“总结建党100年的经验,我们可以列举许多条,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党就失去灵魂,就没有方向,一切无从谈起。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我们的党建设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三,坚持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就必须批判中国当今一系列否定和取消阶级斗争思想的错误倾向。如果说,中国民主革命和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实质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由此取得极其伟大的成就。但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指导,用错误的指导思想指导实践。周新城教师文章中谈到中国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错误倾向:西方资产阶级理论泛滥,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敌攻我守的态势,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发起了猖狂进攻,一会儿是新自由主义,一会儿是民主社会主义,一会儿是宪政民主,一会儿是普世价值,它们轮番进攻,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分热闹,我们则穷于应付,思想阵地一个接一个丢失。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掘墓人,“砸锅党”、“推墙派”盛行。同时,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为私有制辩护的理论。多种所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引起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敌对势力反对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理解,而且也并不可怕。问题在于,党内,尤其是高级干部中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不读马列,不懂马列,却使劲批判马列,成为一种时尚。据一份干部思想状态的调查材料,在干部中间,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微一笑;听到马克思主义,哼哼冷笑;听到共产主义,哈哈大笑。这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一股嘲笑、讽刺马克思主义的风气弥漫开来。我们的干部,面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充当开明绅士,而当有人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却积极参与围攻。最典型的是这样两件事。一是2014年对王伟光同志的文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围攻,主流媒体没有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王伟光同志。二是对他本人2018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文章的围攻。在这样的氛围下,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明确表态,支持周的文章的观点外,没有一个部门和主流媒体站出来,反击这股反马克思主义逆流。 他接着指出,当今在一些共产党员中有三个基本观点忘却了即阶级斗争观点、消灭私有制观点和帝国主义本性观点。笔者认为,三个忘却实质是一个忘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这是我们最需要认真总结和汲取的经验教训。笔者不想举更多的事例,任何一个有马克思主义头脑的人都能够看清楚这一客观事实。第四,必须用阶级斗争观点认识当今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我们前边提到列宁一个阶级斗争的思想。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他说,一切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都是胡说八道。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是成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事情。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我们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当今国际国内的形势特点。从国际上看,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斗争始终没有间断,尤其是中美之间、美俄之间的矛盾。尽管俄罗斯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美俄矛盾的实质仍然是作为帝国主义的美国与原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矛盾的延续。当今愈演愈烈的中美矛盾本质上绝不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摩擦、冲突,而仍然是美国作为帝国主义的本性剥削、欺压中国之间的矛盾。尽管中国近些年来由于种原因,一再向美国示弱,一再鼓吹“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但丝毫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本性。这种本质仍然是列宁在《帝国主义论》所揭示的帝国主义本性的延续。国内矛盾也是如此,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阶级斗争仍然十分尖锐激烈。私有化、市场化改革方向本身就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活领域中腐败现象仍然极其严重。最近海南省高等法院副院长张家慧家族腐败的本质仍然是典型的阶级斗争性质。中国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表现也十分突出。第五,必须正确认识阶级斗争实践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从马恩时代、列宁时代、毛泽东时代一直到今天,一直存在反对和修正阶级斗争理论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错误思潮。尽管不同时代有不同代表人物和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核心内容都是程度不同地否定和取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这些错误学说除历史根源、阶级根源之外,从认识论角度讲其共同点都是主张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制度自然而然发生变化,不需要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改变之。列宁时代出现的严重破坏工人运动思潮的经济主义思潮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因此工人运动就应该把经济斗争摆在首要地位,反对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列宁痛斥了这种机会主义观点说,“根据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这一点,决不应当作出经济斗争(等于工会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总的说来,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具体说来,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332页)大家知道,领导十月革命不仅革命之前受到孟什维克的反对,十月革命后,也受到普列汉诺夫的反对,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论述,认为十月革命时期的生产力没有发展到必须革命的地步。苏联解体许多人认为是历史的必然,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还有强大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灭亡的地步。中国革命成功以后,出现的“新民主主义秩序论”的实质也是强调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低,只有首先在私有制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搞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那些不同程度主张私有化、市场化的人也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他们的改革也就是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私有制,且改革的理论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而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思想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因此他们绝对反对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思想,反对““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他们以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为借口,实际上不可能离开生产关系。总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马恩列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对于我们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有修订)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