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日报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由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7”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以“弘扬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
会议现场
(北京卫视新闻报道视频,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发表致辞,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作主旨发言。开幕式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中特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昱主持。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致辞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致辞中代表清华大学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发展为“四个自信”,坚持文化自信首先要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有利于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其次,坚持文化自信要体现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之中。文化自信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措施,采取一系列举措,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在四月,清华大学召开了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文科建设双高计划,着力提升文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打造更多具有引领作用的优势学科,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清华应有的贡献。再次,坚定文化自信要体现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文以载“道”方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个“道”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坚持文化自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校风。2016年清华大学制定了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将清华文化、清华精神落到实处,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贡献。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作主旨发言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文化观,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要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植根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充分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努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精神底气,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坚定文化自信首要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是四个信念的压舱石,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精髓,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精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都对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传承保护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要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课题,切实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首都责任,希望更多专家多研究北京问题,为建设和谐宜居的北京出谋划策。
论坛主题发言分别由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市中特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凯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主持发言
在论坛主题发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先生,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北京市中特中心秘书长韩庆祥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木才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北京日报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赵靖云,分别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表了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先生作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先生在论坛上作了题为“论文化自信的政治性和学术性”的报告。他认为,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政治问题,需要结合中国的近代历史和政治现实背景来审视这一问题,“文化自信”不是纯学术问题。文化自信的对立面是文化自卑,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经历的制度、经济等方面的落后使得部分人群产生了文化自卑的民族心理,因此必须结合中国近代史来分析。他指出“文化自信”这一概念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意义重大。他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道路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自信是与国家的统一和命运相联系的,中国文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当代问题要靠当代人来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智慧有积极意义。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北京市中特中心秘书长韩庆祥教授发言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北京市中特中心秘书长韩庆祥教授以“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及其当代意义”为题发表了演讲。他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框架审视分析中华文化,认为可以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和身心、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能取得建设大成就,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内在特征。他还从发展与发达,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一元和多元、小我和大我、乐观和悲观等相对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要发挥优势、克服短板、打造支点,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与中国理论的有机统一,中国制度与中国方案的有机统一,中国话语与中国语权的有机统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木才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木才教授作了题为“文化自信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核心价值观需要文化涵养,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逐渐培育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核心价值观,这为锤炼民族性格、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我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的稳定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以文化繁荣为支撑,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思想、道德、艺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医学等广阔领域。他认为核心价值观需要文化涵育,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创新,我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提示我们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系,要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展与传播的规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在发言中分析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几个问题。她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时代课题。界定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物理切割,因为中国文化有一体多元的特征,是融合为一体的。儒家注重伦理秩序,道家关注自然规律,佛家着眼觉悟唤醒。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熔铸儒道释,拓展新境界,需要用思想、行动的力量为善去恶,激活文化基因。当下对中华传统文化过多强调知识考察,而忽略了价值观念的化育,特别忽略了家庭生活中价值观教育的潜移默化和少儿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把国学当知识,要激活文化基因,以文“化”人。目前依然存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简单对立的思维方式,这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融合。和而不同是所有文化的思维方法,和而不同的融合理念是中国文化成长的内在动力,要在差异中完成比较,构筑有效融合的人类文明新生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在发言中着重强调了当代中国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的文化积淀着不同的精神追求,这是由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状况所决定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中华文化狭隘地理解为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重视文化自信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进步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根本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自信,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当代文化,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北京日报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赵靖云发言
北京日报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赵靖云作了题为“守正出新,宣传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言。在发言中,他介绍了北京日报社立足《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宣传文化自信,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验。第一是不左不右,谨守中道,创建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讲清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守正出新,形神皆美,让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如今《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已经涵盖了很多方面,分别刊载不同的理论文章,特别推出了一系列大家小文,力求深入浅出、要言不繁,让学术讲生活里的话,让学术贴近生活;第三是善于领导,敢于亮剑,理论周刊担负着传播宣传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任,要明辨是非,在当今时代思潮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强化舆论引导,要直接表明倾向和主张,亮明底色;第四是两翼齐飞,促进新媒体渠道应用,继续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设置议题,促进理论推广。
中宣部理论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社科研究单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部分在京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代表,市属社科理论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150余人出席论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首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7:弘扬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7-05-17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从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汲取企业管理智慧”讲座
2017-04-19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消除贫困与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11-04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