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人生益友 > 励志修养 > 阅读信息
专访诺奖得主李斯特:“这是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
点击:  作者:李思辉 朱慧慧    来源:科学网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10-16 10:40:09

 

本杰明·李斯特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张金光/

 

1014日,2024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在武汉开幕。参加会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教授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专访。

 

本杰明·李斯特表示,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AI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一革命性的发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认为科学研究要取得成功,需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追随自己的热爱,不能盲目坚持

 

对于梦想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有何建议?本杰明·李斯特说,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大约25年里,我都是因为热爱而从事这份工作。这真的是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了。

 

以下是《中国科学报》与本杰明·李斯特的对话。

 

相信自己的智慧

 

《中国科学报》李斯特教授你好。我是《中国科学报》湖北记者站的记者,非常欢迎你来到美丽的武汉,非常高兴能专访到你。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蛋白质科学的开创性贡献——AI预测蛋白质结构。对此你怎么看?

 

本杰明·李斯特:

其实,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周的采访中,我就预测到了类似结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这些科学家确实解决了一个科学大问题,即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是生命的分子,它们决定了我们体内的所有功能,理解其三维结构是关键。这是科学界最大的问题之一。三位获奖科学家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

 

《中国科学报》那你认为AI技术未来会对化学领域,尤其是对你研究的化学催化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本杰明·李斯特

 

实话实说,强大的人工智能将对我研究的化学表面和催化领域产生多大的影响,我目前还不知道。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影响可能很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有强大的预测工具来提出新的化学反应器,而我们只需要去实现它即可。

 

但与此同时,我必须强调一点:即便人工智能可能做很多事情,我们也不应该放弃自身的创造力。以我自身为例,我现在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或者说是更进一步的阶段。我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凭借它们得出判断,而不是依靠那些由计算机得出的结果。

 

另外,如果计算机向我展示了一些我自己想不到的东西,我会很兴奋,然后接着发挥我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做其他更深入的事情。

 

总之,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对化学领域的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我也正在进行着一些相关的研究活动。

 

追随你的热爱

 

《中国科学报》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对科学感兴趣。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超过70%的孩子希望长大当科学家。你对此怎么看?

 

本杰明·李斯特

 

哇哦!这太棒了!这样的氛围,我真是太羡慕了,我应该来中国(微笑)!

 

在欧洲,有这样梦想的年轻人已经减少了,他们中很多人想成为经济学家、律师之类。在中国有这么好的热爱科学的氛围,真是太棒了!我觉得大家应该让更多孩子理解科学的魅力。比如,科学研究能够让我们发现人类未曾见过的事物,进而让我们有能力去创造新事物。其实,化学就有这样的魅力,这也是我这么热爱它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那么,你对这些梦想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有什么建议吗?

 

本杰明·李斯特

 

我的建议始终如一,那就是追随你的热爱。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生活,最好在工作中做你热爱的事情,这非常重要。然后,你就会觉得工作不再是工作,而是你的爱好,是你无论如何都想做的事情。

 

就像我,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大约25年里,我都是因为热爱而从事这份工作。这真的是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了。而如果你热爱的不是科学,是艺术,那也这样去追求吧。只要热爱发自你的内心,就会很有趣。

 

不要盲目“坚持

 

《中国科学报》我注意到,2021年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重要的一项贡献是对一种名为脯氨酸的氨基酸的执着研究。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不太看好脯氨酸的催化有效性,几十年都没人去研究它。在没有任何明确预期的情况下,你却坚持去做这项冷门研究,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幸运,还是源于你对科学研究的某种坚持?

 

本杰明·李斯特

 

当然是靠坚持,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就像我之前说的,进入无人涉足的领域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而我的坚持来自于我能忍受这种孤独多久。不过,我无法真正体会那些必须长时间忍受这种孤独的人的感受。

 

因为对我而言,这一切其实发生得非常快——当年,我也曾有几周的时间感到不确定,晚上睡不好觉,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是不是真的仅仅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而已。这种感觉会让人压力很大。

 

但几周以后的一个早上,我发现我的实验成功了!我当时并没有想到20年后会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但我当时的一个感觉是,我可能会得到认可,可能会得到一份工作。这给了我信心。

 

《中国科学报》所以,你的经验是?

 

本杰明·李斯特:

 

坚持很重要,但也要保持平衡,不要过度。你盲目的坚持很可能导致自己一辈子都毫无成就,那样的坚持是没有意义的。你应该明白,当一个想法行不通时,没关系,你可以尝试走另外一条路。

 

本杰明·李斯特,1968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97年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他与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思辉  通讯员 朱慧慧;来源:科学网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