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陶余来:艺术的高古之美
点击:  作者:陶余来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10-28 12:38:19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得愈成熟、愈充分,也意味着束缚愈多。正如幼年时我们许多轻灵的想象,便来自无知。知识有时也是罗网,让我们困于其中。因此,抱瓮灌园或许也是一种智慧。”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无邪’,说的便是它的纯粹——一唱三叹的反复之深情,返璞归真的天真之浑朴。《诗经》没有流丽的平仄句律,没有华美的词汇藻饰,没有精严的对仗骈偶,更没有言浅意深、非大雅博学不能索解的晦涩典故。那些条条框框都是后世才有的,《诗经》只保留了诗歌最原始、最‘古’的部分。”

 

“打开《诗经》,自然之象处处可见。仿佛先民们能感受到万物有灵,感受到生命是互通的,有隐隐的联结。”

 

“《诗经》独一无二,别具特色,如梦一般充满神秘感。读《诗经》,就像回忆一个深埋在我们骨血中遥远而美丽的梦。诗中的高古之美,如同音乐终了之后,钟磬一声。没有丝竹管弦的繁复,独具一种辽远。”

 

“我喜欢《诗经》,那些诗歌讲述着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也是在开拓生命的边界。古老的事物让人想到永恒,让人生出沉静的力量。当时间的跨度被拉到无限远,无谓的杂念便随当下一同缩为无穷小。”

 

陈更在《<诗经>的高古之美》中高度称赞《诗经》“处处可见”的“自然之象”,并以《二十四诗品》中的“高古”一品概括之,很是发人深省。

 

陈更的这篇文章中大有“伤《诗经》高古美之逝”的唏嘘感慨,而事实上,如果留心,你会发现,《诗经》的高古之美,迄今仍未绝迹,而是野草一般仍在孩子们的稚嫩话语中顽强生长。

 

就在几天前,一个“霜降”节气刚至、阳光灿烂的上午,笔者的小孙女在公园里玩耍,或许只是潜意识里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真心期盼,突然就兴奋地冲着周围一栋栋住宅楼大喊:“起风了,大家都出来玩吧。四面八方都起风了,大家都出来玩吧。”这看似一般的话语表达,经稚嫩且充满激情的童音喊出,深情呼唤直抵人心,远非枯燥的文字所能传达。

 

我当时不在场,要不是她奶奶正在给她拍摄视频,无意中录下了这一段,我简直不敢相信,不到2.5周岁的孩子能“情不知所起”般地用“四面八方”表达风的“不知所起”或风向不定;两句话中两次出现“大家都出来玩吧”,是不是像极了《诗经》的循环往复一唱三叹?

 

若以《起风了,玩吧》为题,用诗的句式整理小孙子的话:

 

“起风了

大家都出来玩吧

四面八方都起风了

大家都出来玩吧”

 

是不是可以视作小孙女创作的“第一首诗”?

 

我不是“刺猬养儿讲它光,黄鼠狼养儿讲它香”地故意自夸孙子,事实上,许多孩子也都擅长这样的童真而激情的表达,而这正说明陈更“正如幼年时我们许多轻灵的想象,便来自无知”的话所言不虚。

 

我将此视频发在二十多人的家庭群里。可大家都只说孩子可爱,没有人发现其喊话中朴拙而满满的诗意。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缺乏文学素养,而更多的是“知识有时也是罗网,让我们困于其中”让这些成人失了本真的灵性的缘故。知识与积久的所谓经验,早已让我们的内心也如外形一样“满面尘灰烟灰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地长满厚厚的老茧,再无童真,遑论激情----就如积碳太多的汽车火花塞再难打着火一样。

 

是不是只有孩子才有这样的童真呢?也不是。所谓“礼失而求之野,智亡而在民间”,一些偏远地区、通常被认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他们的语言和生活,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接着地气,因而同样不乏类似《诗经》的“高古”之美。

 

影片《刘三姐》中,刘三姐和众姐妹见到什么唱什么,那张口就来无不充斥着《诗经》中的“比兴”手法;不久前,央视一套每晚黄金强档播出的电视剧《日光之城》,剧中一些上了年纪的西藏人一张口就是牦牛、山鹰作譬的西藏谚语,无不在朴实之中道出让人信服的人生真谛;一些反映世界很多“欠发达”之地乃至原始部落生活的文艺作品,也无不给人这种强烈的语言震撼……

 

文字的出现远比人类出现的历史短得多,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属于文化范畴,将不认字定义为“没文化”,暴露的恰恰是“知识有时也是罗网,让我们困于其中”的狭隘与悲哀。

 

(作者: 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陶余来:艺术的高古之美

    2024-10-28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