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大谁缉事:以色列对中国维和的“特别警告”?
点击:  作者:大谁缉事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4-09-29 09:24:55

 

1.jpg 

 

在黎巴嫩当地时间9月19日的下午,一声巨响划破了中国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营地附近的宁静,后来得知是以色列的炸弹突然来袭。幸运的是,官兵们反应迅速,及时躲进了掩体,无人受伤。这次爆炸虽然对营地的一些设施造成了损伤,但并未触及真正的安全底线。目前,尚未有人出面承认对这次袭击负责,但根据现场留下的线索,不排除这是以色列对中国的一种特别警告。中国一直在努力平息巴以冲突的火焰,并促成了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了《北京宣言》。而以色列方面,可能因为这些努力而感到了不安。

 

中国对以色列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行动一直持批评态度,并在8月底对以色列的大规模袭击表示了强烈不满。所以,以色列这次的行为并不违背其一贯本性。中国用“令人发指,强烈谴责”的语气,要求以色列放下武力。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也在安理会会议上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了谴责,并宣布将进行调查。联合国大会也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提案,要求以色列立即结束在被占领土上的非法存在。不过,话说回来,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虽然听起来很严厉,但缺乏强制力,所以以色列可能会选择“视而不见”。再加上美国大选期间可能出现的权力真空,以色列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以色列对中国维和部队进行“威慑”后,据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微信公众号“以馆为家”22日消息中国大使馆就迅速发布了提醒中国公民“尽快回国或者转移”,且要防范“导弹、火箭弹、无人机等各类袭击”的提示。

 

2.jpg

 

以色列在战争罪行中越陷越深,尤其是在冲突中的人道问题上。他们声称是为了保护自己民族和国家安全而进行军事行动,却对别国的无辜平民中造成重大伤亡。这种双重标准历来在美西方长期盛行:一方面是对自身利益的极端保护,另一方面却对无辜生命的漠视。历史的车轮常常是由无辜者的血迹推动的,而那些打着“和平”旗号的人,常常是历史上最冷酷的参与者。

 

营地外的炸弹是以色列在警告中国的“泼天红油漆”。以色列谋求的是帝国安全,不是国际法理解的主权安全。以色列这一次会决心彻底解决哈马斯和黎巴嫩问题,以恐怖实力压服周边区域,完成霸权建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出面阻止。以色列对于中国的警告,折射出其对其对犹太帝国霸权和安全的追求,这种安全观不仅超越了传统的主权定义,更深植于对地区霸权的渴望。以色列通过强硬手段,意图彻底解决哈马斯和黎巴嫩问题,以恐怖实力迫使周边国家屈服,从而实现对区域的全面控制。这不仅是对国际法和人权的公然挑衅,更是一种对弱小国家命运的漠视,彰显出国际社会在面对强权时的无能与沉默,更将美西方与以色列联手霸权的行径表露无疑。

 

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道德总是充满悖论:当强者以安全为名行霸权之实时,弱者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仿佛成为了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以色列将自身的安全需求与他国的生存权进行扭曲的置换,似乎在重申一种“为了安全可以牺牲他人”的逻辑,实则是在为其暴力行为披上一层合法性的外衣。国际法的无效,使得以色列能够在几乎没有制约的情况下,随意扩展其军事行动。西方社会除了爱尔兰等少数国家敢于发出一点正义的低估声之外,几乎是全面默许美以的行动。国际秩序和人类价值观基本上礼崩乐坏、黄钟毁弃,道德标准更是荡然无存。

 

现实中的世界越来越残忍、失序。西方霸主和其远程豢养的中国公知越来越嚣狂,他们只允许西方的恐怖,却容不下非西方的正当反抗。美以等西方霸权势力在国际事务中常常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军事干预和政治干预正当化,声称是“捍卫自由与民主”,然而当非西方国家试图以自身方式反抗时,却被贴上“恐怖主义”的标签,遭到无情打压。对立不仅是意识形态的较量,更是权力结构和力量的体现。西方国家在推行其国际秩序时,常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压制任何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声音。无论是在中东的军事干预,还是在非洲和拉美的经济制裁,西方国家始终将其行动包装成“人道干预”,而与此同时,任何非西方国家基于生存和尊严的反抗行为,都会被视为对全球稳定的威胁。这种逻辑不仅掩盖了历史上殖民主义带来的深重苦难,也持续延续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压迫。

 

 
海峡新干线
 
 
,赞149

 

当非西方国家以各种形式发起反抗时,这不仅是对西方霸权和压迫的挑战,更是对全球不公现象的抗争、对自身身份与文化的捍卫。反抗者的声音,常常被国际主流媒体所忽视,甚至被故意妖魔化,以维护既得利益者的统治地位。国际法从根本上是先天缺陷的、后天无效的。法律的制定往往由强者主导,反映的是其价值观与利益,而非普遍的人类价值。当国际法无法真正保护弱者的权利时,恐怖与反抗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合法性与暴力的定义也会被扭曲。这样的局面使得国际社会面临着更大的道德困境:我们如何在支持正义的同时,又不落入霸权游戏的漩涡?

 

这不免让人再次联想到最近的广州发生的东瀛人事件。事件本身的悲剧性让人痛心,但随之而来,中国公知们却集体呼吁全中国人民进行反思。这样的声音看似是对和平与共存的倡导,实际上却反映出一种牛区的历史观与逆向种族主义。首先,事件的发生本质上是个体行为,而非国家之间的冲突。然而,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历史的伤痕常常被重新挖掘,成为舆论工具。当一些公知呼吁全国反思时,似乎是试图将个体悲剧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责任,这不仅忽略了事件的具体性,也在潜意识中激活了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与东瀛之间的历史纠葛,使得这一呼声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格外刺耳。此外,这种让中国人集体反思的要求在社会心理层面上也显露出一种对合理情绪的打压。经历过历史创伤的中国民众,面对曾经差点将自己灭族灭国、且拒不道歉的对象国,并不能自由抒发感情,反而被要求进行自我审视、向东瀛道歉、献花等,这在世界民族中很罕见。这种自我反思的呼声,是否也在无形中让受害者的声音被压制?当国家与民族的痛苦被视为“反思”的对象时,受害者的正当情绪反而可能被解读为一种不理智的民族主义。

 

那些曾经侵略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历史记忆,如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显得尤为复杂。二战期间,东瀛对中国造成的惨痛伤害,难道能够通过与某一个体的东瀛公民遭遇到刑事案件而进行交换、从而被轻易遗忘吗?如今,作为侵略者的东瀛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恢复其形象,而中国人却被迫在这场舆论游戏中自我审视,难道这不是对历史的极大讽刺?更可怕的是,一些公知在此时将受害者的声音压制,试图以“反思”为名义掩盖历史的真实。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遗忘,更是对无辜者的再次伤害。我们难道要在这种扭曲的逻辑下,继续被迫承担不应有的道德责任?面对历史的伤痛,真正的反思应该是对侵略者行为的深刻谴责,而非对受害者情绪的指责。那些曾经的侵略者,理应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而不是在受害者身上寻找“反思”的借口。在这个极端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呼吁反思的公知们,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所处的位置与立场。真正的和解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掩盖与否认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与承认。只有当我们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痛苦中找到前行的力量,拒绝让历史的伤痛在舆论中被曲解和操弄。

 

 
布老师的孔子人生哲学
 
,赞87

 

德国为何在以色列面前自动矮一头,而日本却能对中国反过来?这种机制的形成,源于历史的深层次结构与现实权力的交错。德国在历史上因其对犹太民族的惨痛历史而承受着沉重的道德负担,反映出其对历史责任的深刻认知。而日本则在二战后迅速重塑了自身形象,利用经济实力与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试图抹去过去的侵略印记,反而在某些方面对中国表现出一种傲慢与不屑。曾经,苏联的强大力量让日本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绝对实力。苏联在二战后俘获的60多万关东军被迫在西伯利亚劳动,8年后才得以返回,期间死去的士兵人数达到6至7万人。这种强硬手段使得日本在苏联面前无从反驳,体验到了国家实力的真实差距。苏联红军有能力在一周内击毙8万名关东军,这种惊人的杀伤效率,展示了军事力量的绝对性,让人无法忽视。日本人从不敢让俄罗斯人反思。

 

而在现代中国,一些人却在处理与东瀛的关系时显露出一种令人震惊的奴性。即便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许多国民就开始要求集体自我反省、自我认罪,这种心理上的屈服和自贬实在令人作呕。这不仅是个体在国家关系中的脆弱,也是深入骨髓的文化自卑。许多中国人依然对日本的消费文化趋之若鹜,某些人连买个马桶盖也要一定是日本的。中国老百姓为日本旅游业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到今天相当多的人显示出对历史的忘却与漠视。这种心态与行为,不禁让人想起韩国人对待历史的方式,后者在面对侵略者时更显得坚决和自信。这一切都表明,历史的伤痛与国民的自尊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唯有真正认清历史,才能在国际舞台上重塑自身的尊严与形象。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对外强者的屈从与对历史的淡忘,鼓励更多的人在面对过去时,敢于发声、勇于反思,才能为国家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

 

在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的今天,寻求真正的公正与和平不仅需要承认不同文化与历史的复杂性,更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国际秩序。只有当每一个国家的生存权与尊严都被尊重时,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共同体的理想,从而打破只允许西方的恐怖、不允许非西方反抗的悖论。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万邦图治区域国别学苑”,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