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双清楼
中华书房文化史上,女性的书房很少,何香凝的“双清楼”是这不多的女性书房中的佼佼者。
何香凝(1879-1972),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国务活动家。原名谏,又名端谭。广东南海人。国民党元老廖仲凯夫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不满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政变”,辞去党内的一切职务,飘泊海外,卖画自娱。1931年回国后组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全田妇联名誉主席等。擅长国画.有《何香凝诗画集》。
廖仲恺和何香凝夫妻
“双清楼”凝结着她与廖仲凯的伉俪情谊。何香凝出生香港地产大亨之家,从小性格刚毅,对女子缠足深恶痛绝。每次家中给她缠好足,她转身就剪掉。如是反复多次后,父母没辙,只得由她。长大后因一双天足,无人提亲。是时,客家人廖仲恺遵父遗嘱,按客家人习俗不缠足,欲觅一天足女性为妻。但当时待字闺中的天足佳丽寥若晨星,一时难结佳缘。获悉香港地产大亨何戴家之九小姐留有一双天足时,廖家喜出望外,随即上门提亲,也是天生姻缘,何家一拍即合。于是1897年何香凝18岁时,与廖仲凯喜结良缘。住在广州河南三官庙廖忡凯之兄廖恩焘的公馆中。
廖公馆中有座两层小楼,为青砖石脚之古屋,坐北朝南,夫妇俩看中小楼平台上的两间旧屋,稍事整修迁入。夫妇俩志同道合,相敬如宾。时值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挂中天,大地披上素妆。小屋中也泻满清辉,呈现出“人月双清”的意境。面对月光如水,人影婆娑的美景,何香凝不禁触景生情,欣然命笔,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遂把此室命为“双清楼”,自称“双清楼主”。之后每每在自己的画卷钤上此斋名印,这枚印记,其实是“双清楼”主的清白为人、忠心革命的记录。
以后“双清楼”,一直随主人东奔西走,始终不弃不离。始挂于广州廖公馆,二迁日本东京,三迁广州东山百子路10号(今中山二路8号),四迁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553弄8号,最后落户北京。中年丈夫遇剌被害,何香凝依然以“双清”命楼,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双清楼主
“双清楼”的两位主人,不贪恋平静生活,而热心革命,救治人心。二十世纪初,廖仲恺偕同何香凝,毅然走出“双清楼”,变卖家产,先后东渡扶桑留学。何香凝先后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并且跟随日本著名画家田中赖璋学习绘画。是年秋天,何香凝随廖仲恺到神田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集会,孙中山登台,慷慨陈词,号召中华优秀儿女投身革命运动的演说,深深打动了这两位年青人。 从此,她和廖仲恺疾志追随孙中山,并和革命青年赵声、秋瑾等来往密切,热忱投身辛亥革命。同年6月,何香凝撰写《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刊发在革命刊物《江苏》杂志第4期上。这篇文章是早期宣传妇女解放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由此奠定了何香凝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
廖仲恺遇刺,年仅48岁去世。何香凝在“双清楼”中,继承遗志,依然战斗在反蒋救国的第一线。抗日战争爆发后,何香凝离开上海双清楼迁居香港,奔走在海内外,呼吁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援抗战。每收到华侨的一份捐款,何香凝就以一幅自己的画作答谢。 香港沦陷后, 何香凝历尽艰险到达桂林,以养鸡、种菜、卖画为生,虽生活清苦,仍坚持团结抗日主张,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期间,蒋介石曾派人并附携上100万元支票(按当时物价可买百头黄牛)邀请她到重庆。何香凝当即将信和支票悉数退还,并在信封后面写下“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表现了她不惧强权,不食嗟来之食的革命气节。
青山埋忠魂,神州留丹青。1995年,中央批准兴建“何香凝美术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了馆名。此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美术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年学会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