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破美国在反导领域的技术垄断
2022年6月19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发布通报称,最近,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反导能力是战略防御的坚盾,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当前,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具有这一能力。可以这样,中国具有中段反导能力的战略意义堪比当年拥有“两弹一星”。
在当今全世界国家中,具备以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为拦截目标的中段反导技术和能力只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不过,俄罗斯虽然具备中段反导能力,但其拦截弹弹头使用的是定向破片战斗部,而非动能碰撞技术。美国中段反导拦截弹则采用先进的动能碰撞技术。
根据专家推测,最近中国试验成功的中段反导的拦截弹,采取和美国类似的先进技术,即;动能碰撞技术,即:拦截弹头直接撞击中段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这种技术思路拦截效果最佳,但是,难度也最大。因为,这一技术需要强大的探测、预判、跟踪能力,对拦截弹本身的技术要求相当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唯一部署中段反导系统的是美国。有专家解释说,中段反导拦截,实际是利用探测到的导弹方向及速度,精确测算出飞行的弹道,在其再入大气层之前,对其实施有效的拦截。一般射程在2000千米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拦截,基本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外的外太空。中段反导系统通常是由拦截导弹、雷达或者卫星等传感器和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由于发射平台不同,现可以分为陆基和海基两种拦截方式。
多年来,美国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作战目的是拦截敌对国家有可能随时发射的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的这一反导系统依托强大的陆基、海基和天基预警雷达和卫星系统作为预警探测系统,其中,包括:预警卫星、海基、陆基X波段雷达。截至2018年,美国投入部署使用的拦截导弹,共部署了48枚拦截弹,覆盖了全球的15个时区,目标探测和制导传感器分布在陆地、海上和太空之中。
据悉,美国的海基拦截系统的初始预警信息来源和陆基拦截系统基本相同,在接到天基或陆基预警系统的预警信息后,搭载有美国先进的“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或“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即时跟踪来袭导弹,准确下达发射拦截导弹指令,进行成功拦截。有专家分析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中段反导的优势有以下几个:
首先,中段反导可多次拦截以提高拦截成功率。弹道导弹在助推段后即进入飞行中段,而要拦截助推段是要将拦截和探测系统前置到导弹发射区域。作为拦截系统最早可以拦截的时机便是导弹的中段飞行阶段,这可以为后续的拦截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以美国目前的陆基中段反导为例,即使在一次拦截失败后,还能有第二次拦截的机会,若再次失败,则可以将拦截任务转给担任末段反导任务的“萨德”和“爱国者”导弹系统。
其次,中段拦截高度大,覆盖范围广。原因是中段拦截是从导弹源头实施拦截,而在导弹射角一定的情况下,此时射向变换距离较小。如果进入末段,在相同射向角的情况下,射向变换距离较大,弹头飞行范围较大,需要多个系统实施拦截。例如,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拦截弹的防御距离达到数千公里,所以,美国一开始计划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只计划了两个西海岸的反导拦截基地,便实现对美国本土的导弹防御。
最后,中段拦截可减少附带性伤害。因为,中段拦截多发生在外太空,碰撞后的碎片残骸在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燃烧殆尽,这对来袭导弹带有生化弹头尤其有效。
中段反导系统拦截弹的弹头,采用了动能碰撞技术,致使拦截弹的弹头速度非常高,利用其本身的质量和高速度撞击摧毁目标。因此,对拦截弹头在制导、姿态控制、弹头载荷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中段拦截最难的是对来袭导弹释放的诱饵弹头的识别问题。中段飞行处于太空中,由于失去了大气压强,可以在将其释放后迅速膨胀为气球。而这些气球表面涂有金属锡箔涂层,可以反射雷达信号。并且可以在内部加装加热装置,模拟成真弹头的热红外特征。而要识别这样的诱饵是需要发展大功率X波段雷达,因为,祗有X波段是可以穿过大部分的气球薄壁,从而识别出真弹头。
中段反导技术存在的诸多难点
众所周知,弹道导弹的飞行分为初段、中段和末段。关于弹道导弹初、中、末段的划分,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初段是导弹发射后直到飞出大气层的一段;中段是在大气层外飞行的阶段;末段又称再入段,是再入到大气层的飞行阶段。所谓中段反导拦截,通常是对处于飞行中段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中段反导系统,就是进行中段反导拦截的反导系统。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100公里高的高度线,确定为大气层的分界线,即:100公里以外是外层空间,100公里以内是航空空间。有些短程弹道导弹,导弹戽行的顶点刚出大气层,有的甚至没有出大气层。
不同的弹道导弹,其弹道顶点高度不同,近程弹道导弹不到100公里,洲际导弹则超过了1000公里,也就是说,不同的弹道导弹的高度线不相当。弹道导弹的初段,又称为主动段,即:弹道导弹发射到末级发动机关机的这一段,这时的导弹发动机处于工作阶段。
中段是从初段结束时开始,到末段或者说再入段的飞行阶段。而再入段并不是以进入100公里以内的大气层来计算的,学术上通常把末级发动机关机的高度,确定为重返高度。弹头下落到这个高度以下,就被认为是再入段。
此外,中段反导系统与末段反导系统,并非完全严格按照拦截位置确定。美国“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其杀伤区高界约为150公里到200公里。这一型号的增程型导弹超出大气层。较为典型的中段反导系统,通常针对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研制的,是指主要在大气层外进行拦截的反导系统。有些针对中程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进行拦截的反导系统,也被归为中段反导系统。但是,这样的反导系统,拦截高度相对较低。
理论上讲,拦截弹道导弹,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能在飞行全程进行多层拦截,尽量将首次拦截窗口前移,实现在助推段进行首次的成功拦截,此后,在中段飞行中进行二次拦截,末段拦截是为了“查漏补缺”,确保拦截万无一失。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对于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的主要拦截方式是中段拦截,这是因为,初始阶段的拦截,从技术上讲难点很多,成功拦截相对比较困难。
相对而言,导弹的助推段的弹道导弹机动能力较差,通常不采取突防措施,拦截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助推段飞行时间比较短,对拦截方的预警、跟踪、拦截的反应速度要求相当高,而且,拦截的窗口很小,要使其成功拦截,其拦截弹要有较高的加速能力。也说是说,它比被拦截的导弹晚发射,但是,必须成功追赶上去,其难度变大不言而喻。
由于末段拦截是最后的手段,如果再不成功,那只能造成拦截的失败。对于洲际导弹、远程导弹来说,通常携带核战斗部,在末段拦截即便成功,也势必造成本国领土较大范围的核污染。
因此可见,多年来,中段拦截就成为军事大国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导弹的较为主要的方式。弹道导弹的中段飞行时间较长,这给拦截方提供了比较多的窗口。中段拦截还能利用弹道导弹飞行速度较慢的特点,实现成功拦截。
导弹凭借惯性飞行,直到飞行到弹道顶点前,都一直在减速,过了弹道顶点后,导弹弹体开始自然下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加速。这就造成弹体在弹道顶点时,导弹的弹头速度相对最慢,这也是利用弹道顶点附近相对慢速之际,实现成功拦截的最佳时间。
截至目前,美国的中段拦截弹,通常使用直接碰撞动能拦截技术,为了达到和实现较高的命中精度,一般均依靠红外成像制导方式。拦截弹自身飞行速度非常快,如果是在大气层内飞行,红外成像导引头会受到气动加热导致的热噪声,严重影响目标的准确捕获。在大气层外,则无这要的担忧,况且,此时的环境温度较低,适合红外成像导引头捕捉目标。美国的一些弹道导弹在飞行中段一般会释放诱饵,成功识别诱饵成为最终能否成功拦截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激烈竞争
有资料显示,到2022年6月,中国先后进行了5次中段反导技术试验。外界分析认为,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实验进展比较顺利,可以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远程预警雷达、精准定位和引导技术、指挥通信能力。据此完全可以大胆推测,中国离真正部署具有实战能力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越来越近。
亚洲早已实际成为周边弹道导弹威胁最为严重的的地区,而中国更是首当其冲。正因如此,中国大力发展中段反导拦截系统是必然的选择。
2021年3月,据报道,美国导弹防御局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2025年8月到期的36亿美元合同,授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一份2026年5月到期的39亿美元合同,用于各自开发和试射“下一代拦截弹”。在美国的这一新的计划下,美国国防部准备研制一个全新设计的助推器和杀伤器系统,补充现有的地基拦截弹的不足。这一实验计划于2025年左右试射,2030年投入服役。
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可以预测,中国随着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日趋成熟系统列装后,发展海基中段反导系统将成为可能。从中国海军现有装备来分析,特别是随着055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入列部队,中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海基中段反导系统所需要的预警探测、目标识别、动能杀伤和一体化的指挥控制等技术。
有军事专家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搭建起类似美国海军海基中段反导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没有太大难度。中国一旦海基中段反导系统成功列装,结合已经具备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中国完全可以在在西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和东北亚构建起一个和平发展的保障,为维护国家统一、阻止域外国家的外来干涉做出贡献。
中国宣布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后,事实上已成为继美国后,全球第二个掌握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
长期以来,国际军事科技界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在中段反导技术的发展。不过,由于反导是国家战略防御中心的核心领域,自行研发难度十分大,特别需要多项高精端科技作为技术支撑。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国家极少,美国是较早掌握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他们分析认为,虽然,中国一直在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试验,但是,离真正掌握这一先进技术尚有不小的差距。
美国有关部门从多方得到的消息证实,连续多年,中国进行了多次试验,均获得了成功,但是,却一直没有宣布掌握了这一技术。从所周知,在大气层之外,想要摧毁导弹不仅需要高超的导弹技术,必须具有当今世界顶尖的太空技术。正因如此,中段反导涉及技术含量高,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因如此,如今,中国的中段反导技术试验宣布获得成功,可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这一意义堪比当年中国先后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胜利。
(作者系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华语智库”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