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北大教授陈平原: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点击:  作者:陈平原    来源:雅理读书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9-18 11:35:50

 

 YALI-STOCK

雅理士多德

 

对于学者来说,独立思考的权力、淡定读书的心境以及从容研究的时间,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来源 | 《人民日报》

 

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据说,最近十年,中国学术大有长进。标志之一,便是不再由某个领导说了算,谁都得过“评审”这一关。从此之后,谁是英雄,谁是狗熊,拿出你的评审成绩单,便一目了然。于是,大学里的教授们,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整日里昏天黑地,不是你评我,就是我评你。

 

大到学校定位,小至个人荣誉,中间还有研究计划、学科排名等,都需要填表、送审、汇报、打分、评比、颁奖。表面上看,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一环扣一环;可结果呢,不但没有振兴学术,反而让人有“今不如昔”的感叹。

 

如今的评审,可不是闹着玩的,牵涉很多实际利益(少则五万十万,多则百万千万)。而且,你还不能清高,说我不要。因为,社会上就认这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学者成绩大不大,以获奖证书及课题编号为准。你谦让,别人上去了,一步一个台阶,从此,你的生存空间便越来越逼仄。怎么办?只好和光同尘。可老实人永远弄不明白,填表(包括各种附加动作)也是一门学问,也有很多猫腻。你以为单凭业绩,就能顺利过关?没那回事。一点学问都没有,那当然不行;可单有学问远远不够,起码必须配合相声演员的嘴皮、京剧演员的脸谱、歌舞演员的身段,才可能长袖善舞,平步青云。

 

 

电影 |《举报者》

改编自2006年韩国干细胞造假风波

 

是不是太悲观了?这可是“与国际接轨”呀。只是依我观察,眼下这些官气十足的评审(民间自己组织的不算,不具备“权威性”),同行评议只起咨询作用,关键是终审。一锤定音的,是主管部门领导及其信任的某些“德高望重”的专家。这个时候,桌上桌下,不乏堂而皇之的交易———美其名曰“协调”。近年揭露出来的各种评奖中的黑幕,看得你目瞪口呆;而且,所有这些黑幕,都不是发生在群众评议或初审阶段。评审太多,利益太大,权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焉能不出问题?这课题你明明不懂,可必须投票;这著作你明明没读,可必须表态;这学者你明明“没感觉”,可必须举手———到此份上,还能指望什么“公平”与“正义”?

 

如此说来,表面严格的学术评审,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既然大家都是碰运气,彼此彼此,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可在实际运作中,这些关系重大的评审活动,很容易被“有心人”支配或诱导;而所谓专家意见,往往只是摆设———如果没有成为同谋的话。这不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日复一日、堆积如山的评审,如今已构成一种学术权力;而权力需要寻租,这就存在着以权谋私的巨大空间。

 

当今中国,没有哪个行业敢自诩清高。腐败的事多着呢,学界自然也不例外。评审中有人弄权,有人钻营,有人行贿,有人获利,这很正常。不就是“一小撮”吗?烂了就让它烂了吧。问题在于,此举影响深远,连带着搅浑了一池清水。都说近年中国学界十分浮躁,为什么?当然是利益驱使。利益从何获得?绝大部分就是借助各种冠冕堂皇的学术评审。追求功名利禄,乃人的本能,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眼看着别人通过评审获得各种实际利益,焉能无动于衷?于是乎,学者们也开始学着吆喝,就像旧日走江湖卖假药的。正应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句话,既然参加评审,就得遵守游戏规矩。倘若你脸皮薄,爱惜羽毛,调子定得太低,被刷下来,没人替你鸣冤抱屈。一开始,都还羞答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吹牛时有点脸红;眼瞅着造假者过五关斩六将,大家也都想开了:干吗不采取模糊战略,游走于造假的边缘?

 

 

电影 | 《举报者》

 

就这么一种制度,催生出一大批擅长“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成功人士”。不能说他们不读书,更不能说他们没才气,关键在于,他们很早就大彻大悟,明白仅仅做学问是不够的;于是,及时调转船头,专攻“关系学”,并积极投身于各种评审大潮。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有这么一则故事,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是至理名言,以功名利禄驯服天下英才,古今中外,屡试不爽。就拿眼下这备受非议的评审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明知评审不能长学问,你我还不是照样趋之若鹜?

 

我承认“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但不太相信评审之举能长学问。对于人文学者来说,独立思考的权力、淡定读书的心境以及从容研究的时间,是最为重要的。印象里,评奖最多的,是那些容易做假的行业。不信,你走进超市,随手拿起日用必需的油盐酱醋烟酒茶,包装袋上保准密密麻麻写着本产品荣获某某金奖银奖。越是不自信,越是质量没保证,越需要各种奖项来“保驾护航”。

 

记得一则逸事,著名哲学史家汤用彤得知其所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获大奖,竟很不领情,说:多少年来都是我给学生打分数,我的书要谁来评审!当代中国,还有这样极为自信、自尊、自重的学者吗?

 

作者:陈平原   来源: 雅理读书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