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邱 霞: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点击:  作者:邱 霞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8-05-03 14:2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空前巩固。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同于以往直白的无用论”“空洞论”“过时论,当前在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又出现了几个隐性误区,其隐蔽性强、迷惑性大,危害不容低估。

  一、虚名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具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内核和完整的逻辑体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入手,认真研读,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分析具体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然而,有一些人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联系实际,热衷于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从事各种活动,动辄冠以马克思主义之名。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如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儒家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相去甚远,其实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虚名化和歪曲。

  所谓虚名化,就是冠以马克思主义之名,实际上与马克思主义毫不相干,甚至本身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成了其故意涂的保护色。近几年来,有机马克思主义被学界有些人奉为融通”“西”“研究的新范式,追捧认可者大有人在。但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怀特海的唯心主义过程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相悖的。所谓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声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实际上是对现代化负效应的批判,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着眼点也是对现代性的解构,因此两者是有共性的。他们的真实意图是,通过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修正马克思主义,诱导马克思主义者放弃人类关怀而关注环境等非人类对象。他们表面上劝说中国放弃现代化,进入后现代,实际上是希望中国放弃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减少碳排放,回到前现代。

  虚名化马克思主义的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选择性利用,对我有利,对我论证问题、认识问题有帮助的,我就用,甚至夸大;对我无用、没有益处的,就忽略、撇弃,甚至反对。他们往往是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点,挂以马克思主义之名,行反马克思主义之实,巧妙地借力打力。这样的做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和曲解,它容易使人们过多地注意一些枝节问题,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甚至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如果随意一种观点都可以说成马克思主义,那势必会使我们的意识形态陷于混乱。有些青年学者,主观上愿意靠近马克思主义,但在科研工作中不去探讨根本性问题,只是挂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名号,这非但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是在动摇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的自然科学界的青年研究人员发表类似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市臭氧检测及分析中的应用这样的学术文章,其实是一种在政治上不够成熟的表现。作为理论工作者,要真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踏踏实实地从事艰苦的科学研究。

  二、贬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党中央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要求已经十多年,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下,2005年教育部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这一学科的目的是,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和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教材、教师、教法、教研、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一些人却抓住这个机会,表面上假意拥护,实际上希望借以降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中央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之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同为一般学科来研究和建设,美其名曰减少意识形态性而增加科学性。其导致的后果是,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将得不到全面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有些学科将只是一句空话。

  贬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同为一般学科,并以此作为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依据,势必会给非主流意识形态以可乘之机,使之对高校产生严重侵蚀。当前,已经有不少西方理论成功地渗透到中国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甚至史学领域,诸如西方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民社会理论、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等等。在一些人那里,让他们占据高校讲台向大学生灌输西方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就是学术自由,而在中国的大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钳制自由。这些学者往往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展学术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学术创见,而是一味地顶礼膜拜西方理论,做西方学术的搬运工二传手

  西方学科的建立是适应西方社会的需求和特点而产生的,我们可以借鉴其中有益的部分,尽可能地为我们所用,但是不能盲目崇拜,全盘接受。而且,西方学术成果中不乏刻意创造的定向向中国输出的旨在消解马克思主义的伪概念、伪理论、伪学术,其目的就是要引导中国的发展路径,使中国向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要警惕西方学术话语的意识形态陷阱的根本原因所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不意味着也决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有所降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高校学科建设和主流学术话语不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于一般学科,它的重要功能就是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高校学科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影响的是几代人。抓好高校学科建设,就抓住了青年人才、社会主义后备力量培养的主动权。因此学科建设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西方对我实行和平演变的重要领域,关系重大而深远。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重中之重,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由。对于青年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使他们从思想上保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构筑起思想防火墙,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同时也应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搞思想专制,而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本位,抵制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矮化、西化和分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

  三、将马克思主义混同为宗教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最根本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多年来,我们党紧跟时代步伐,紧贴中国国情,坚持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不断取得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但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推向大众,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一种值得警惕的错误倾向是,把马克思主义混同为宗教,主张像信仰宗教那样信仰马克思主义。这种错误认识表面上看是支持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抹黑。

  有些人提出,马克思主义要回答的问题无非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样运动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世界和人的归宿又是什么?而这些问题也是宗教要回答的。基督教就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运动变化是上帝推动的,人也是上帝创造的,人的归宿是天堂。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推动物质世界发展的力量是生产力,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世界的归宿是共产主义。可见,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观点虽然不同,但宗教属性是一致的。还有些人提出,犹太教的内在精神结构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即上帝、选民、救世主、善恶决战、天国降临。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结构也可归纳为类似的五大要素与之一一对应,即物质上帝无产阶级选民共产党救世主阶级斗争善恶之战共产主义天国降临。可见,马克思主义与犹太教的内在结构完全统一

  事实上,用宗教的方式推行马克思主义是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它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本身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实践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而普遍确立的。一些人陷入这种宗教思维之中,深层次反映出的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之间的斗争、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的斗争。有些极端的声音甚至叫嚣,共产主义实际上具备亚伯拉罕宗教的一切特征,包括救世主、终极之战、企图在人间建立天国等等,其更类似邪教而不是正常宗教,因此一定要使它灭亡。也有人从宗教的角度质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认为古今中外没有一种科学学说曾经实现过大众化,能够大众化的只能是某种伦理体系。这些看似颇有道理的观点都是极端有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化工具,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的界限,避免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庸俗化、神秘化。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从党创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写在党的旗帜上。正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使我们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跨过重重关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他又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决抵制一切公开的、隐蔽的、形形色色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言行。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因为此,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际,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抓住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个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命题。马克思主义既不是无用的、空洞的、过时的,也不能被标签化、神秘化,更不能被污名化、庸俗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