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陈春花:这次知识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
点击:  作者:陈春花    来源:北大国发院  发布时间:2017-10-16 09:09:32

 

          【题记】:本文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在20171011日举行的知识革命将淘汰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暨北大国发院2018EMBA报考压轴宣讲会上的主旨发言。

继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管理革命三大革命概念之后,管理学者陈春花老师提出了第四大革命——“知识革命。在知识革命的时代,不终身学习、不掌握知识、不会综合运用知识的人和企业,注定要从时代的宠儿变成时代的弃儿。

既然知识已不再是名词,而是动词,到底如何将知识转换成生产力?

当令你引以为豪的经验变成了认知障碍,你又该怎么办?

如何才能让你的企业成为知识驱动型组织?

我们特整理陈春花老师的万字长文,让您一文读懂知识、运用知识、超越知识!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认为,当今社会发生了两大根本性变化:

知识已经变成了生产力要素,知识所产生的价值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和经济社会当中;

知识不再是名词,而是动词。 

你真的拥有知识吗?

EMBA首先要先读过大学,或者有很多的朋友已经把另外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过了,我们之前也有读过其他专业博士的人再回来读EMBA。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知识和这么多的学习历程,是不是真的拥有了知识?

为什么今天要重新问这个问题?

第一个原因:信息如海,难以鉴别真正的知识。

我早上起来给自己规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不要看手机,这是要下命令的,你不下命令,肯定第一个动作一定是拿手机。比如说睡觉前,我也说睡觉前一定不看手机,这是两个现在给我自己的硬性规定。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硬性规定自己,如果你不是这样硬性规定自己,你就被一件事情给淹没了,就是一大堆的信息。

如果我们每个人不能做知识的甄别,可能会陷入到难以选择的境地。难以选择,就无法创造价值。

第二个原因是:时代的核心价值变成了知识

我们之前说这是工业时代、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你会知道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是工业、科技、信息。我们这个时代开始称之为知识时代,已经不再用信息时代来说它,也不说科技时代,甚至今天不说互联网时代了,我们现在反复强调的是互联网下半场

为什么叫下半场?因为它的核心价值要转移了。而下半场关键的价值也基本上被确认了,就称之为知识时代

如果说知识时代到来了,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知识?还是你知道的仅仅是信息、数据、事实,抑或你认为你知道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对我们大家特别挑战的部分,所以我们才希望说你回到学院来,你重新来学习,找到这些答案。

在现实当中大家对知识充满了期待,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困在知识上。媒介又给了你很大的方便,方便到你信息过载,难于处理。我们比任何一个时间的人都忙,都不确认,都觉得充满机会,但又惶惶不安。

我想这是你们今天回来读书更重要的原因,以前你们回来读书也许要认识一个圈子,或者要学到一些东西。今天你回来学习是要获得定力,在学校读书后你能够去甄别信息、知识之后,你就会有定力。有了定力,外面所有的这些都对你来都是机会、价值,而不仅仅是冲击、挑战、焦虑和压力。这是朗润园特别好的地方。包括我自己来的这一年,我比以前要忙很多很多,因为多了很多的任务,但是我自己认为它会让人沉静下来,更坚定知道哪些应该做,然后坚持去做。这是我建议大家回来读书最重要的原因。

想面对未来,你唯有跟知识走在一起。就像当年柯达破产的时候,德国所有的传媒都惊呼说了一句话:在科技面前,没有人高高在上,因为时代会淘汰落伍者。这句话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说在科技面前,在知识面前,没有人可以高高在上,时代会淘汰一切落伍者。

这就是你今天要做的事情。我花整整两年时间去理解我会不会被淘汰掉,因为我之前所拥有的很多知识,今天称之为经验的东西实际上要淘汰了。我们必须重新都回到学习的位置上。唯有知识,面向未来。

知识定义的源与流

关于知识定义的时代非常久远,最早问什么是知识的人是苏格拉底。为什么那么早就要问这个问题?因为只要你讨论到人类、人性、人在这个宇宙当中如何认识自己,就不得不讨论知识。帕斯卡说,人无异于一根芦草,只不过他是会思考的。我们人类从一开始,当他有意识地反问自己的时候,就一定要回答这四个问题:

人能不能认知?

人如何去认知?

人的认知能够达到的最有效的范围和程度到底是什么?

真理及其标准到底是什么?

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动用了宗教、历史、文学、技术等所有工具,就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今天,我们要加入新的认知世界的工具,这就是知识。

苏格拉底问泰阿泰德知识是什么?泰阿泰德想了想说:“我想, 说某人知道某事就是觉察到他知道的事情, 因此, 就我现在的理解来说, 知识无非就是感觉。

感觉到底是什么?不同阶段的人给感觉下了不同的定义。

最早说知识是一个思想状态,得到证成的真的信念”( Justified true belief,简称JTB,引自《柏拉图全集》),大家都认为是真的,那就是知识。普鲁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没有人作为认知的对象,万物没有办法下定义。知识也是认知和行动的过程(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是被人们确认的一种信念),你不能只做一个尺度了,你还可以能动的去创造,这时候就把认知跟行动做了一个连接;知识还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条件,有隐性和显性的(野中郁次郎);在怀疑论哲学中,阿格利帕认为我们没有任何知识。

从古希腊开始,人类一直想知道他自己是谁,世界是谁,他跟世界是什么关系。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寻求最高的真理。人类发展到今天借助于所有的进步,包括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有能力去贴近他的认知,这个贴近的过程必须要借助的媒介就是知识。

知识的定义是非常宽的,又是非常抽象的。你来到北大国发院来读我们的EMBA,你会得到跟别的商学院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定力。这里可以看大势,可以懂中国,,更重要的是,你会习惯性地形成国发院的思考模式——既基于全球,又针对你的问题。

你真的拥有知识吗?假如你认为读过书之后就会拥有知识,按照前面的定义就把你否掉了。我们最重要的知识定义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要能够真的实际地去解决问题,而且我们在实际行动中产生实体绩效的过程中,又有很明确的信念相信这个是可以做到(知识被定义为一种增强实体有效行为能力的合理信念。)

25年前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六个创始人相信,他们的学术研究可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当他们这样相信的时候,他们花25年的努力去做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在今天欢迎大家加入到这里。如果不是在25年前他们拥有这样的一个合理信念,我称之为知识的力量,我们今天是没有机会在这里见面的。

依此定义,你真的拥有知识吗?我这不是问你的,是问我自己的。我这样问自己,才发现有很多东西可能不称之为有知识

刚才(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老师介绍北大国发院,说这里最包容,我们有支持政府主导的,也有支持市场化的。不同的教授完全站在各自的观点上,并非一定要辩出个孰是孰非。当时我们院子做辩论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支持谁?你觉得谁对?我说,你的知识水平不够!为什么?因为你用的是分别心,不是分辨力。你用分别心就是你的知识不够,你一定要讲谁对谁错,你用分别心的时候你一定会说我要站在谁的一边。但如果你用分辨这个概念的时候,你得出的结论是你自己的,既不是林毅夫老师的,也不是张维迎老师的,你得到的是你自己的结论。那天我就为此发了条微信,我说让我最感动的和觉得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所有听者都有自己的答案,这就是这场辩论最大的意义。但是如果你一定要问我谁对谁错,我只能说你不懂知识,你还得继续学习。

今天为什么你要有知识的能力?就是要强调你要有分辨的能力,要求结论是你自己的,不是你要站队,不是你要表态,不是你要支持谁、反对谁。这实际上是对今天所有人的一个非常大的调整,我们在很多程度上没有办法推动进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太过分别,而没有懂得分辨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这件事情不可能,或者大家会担心,我如果付出了这些努力之后会不会有结果呢?就像你们会计算,花的这些钱和时间来到国发院读EMBA到底划算不划算。如果你真的懂知识的概念,你会发现,知识的定义在于:知识是合理的信念,它一定会增强你的实体行动结果。因此知识是个动词,不是名词。

如果你来到这里读书,因为国发院,因为我们这些教授,哪怕因为姚洋老师和我给你的介绍,强化了你坚信学习对你有更大帮助的信念,那你就是真的懂知识。很多时候计算得失,都是你自己设的限,一定是你在认知上不足,不是你真正的局限或者是边界。

很多人问我,中国企业什么时候能真正在全世界拥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我在30年前就说了一定会有强大的竞争力,我正是因为坚信这件事情,所以一直认真研究它们,看着它们一直长大。如果你按照30年前的标准来看中国的企业,我们一定不讨论这件事情,因为我们有非常多的局限,我们的市场、能力、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甚至很多人会说我们的国企成本没有竞争力,但是我从来不受这个限制。

如果你在认知上是懂的,你会发现所有的限制条件都可以创造性的调整。如果你知识储备充分,你就不会给自己设限。

大家现在觉得世界变化太快,快到有点跟不上。但可能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不变,不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都是这样变的,只是以前你愿意跟着变,现在你不愿意跟着变,你当然就觉得不行了。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跟着微信走,跟着信息走,别人讲时髦的词跟着讲。你是用惯性在走,不是真正的应对。非常多的企业家跟我讲,说现在要做合伙人制,我就问他一个问题,(然后)我就知道他是否跟着惯性和时髦走。我说:如果真的做合伙人制,决策当中你一个人最后说了不算,你同不同意?他说那不行,最后还要说了算。他说,我对他们不放心;我说,那你就不是真正的合伙人。这就等于你没有真正去理解、真正去应对应该怎么样做。

你要真的拥有知识,你的确要回来读书,因为你不回来读书,所有的东西就有可能变成经验。我相信姚洋老师跟我都不敢停下来,我们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思考,否则我们的东西就会变成经验;一旦变成经验,它在我们理解知识的时候就会变成障碍。

知识是个动词,不是名词

我先帮你区分这三个概念:信息、数据、知识。

数据就是还没有加工的数字和事实。很多人很喜欢用数字,但是当你用数字的时候你就适合这个时代吗?今天都叫数字驱动,如果你的数字不能转化为知识数字,它就没有任何意义。

有一次我到一个县级市,它当时是中国县级市里面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当地政府的人告诉我,我们是县级市里面是GDP总量最高的城市。我就问你的人口是多少,人均GDP多少?他就不说话了,因为人口最多,把总量一平均GDP就排不上去了。他先说GDP总量最高,如果以这个数据来作为依据,你就会出问题。因为我那段时间做这些事情,第二天另一个市政府邀请去,他们说我们是二类城市里面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我接着就问人口总量是多少?他们又不出声,因为那时候这个城市只有40万人,当然人均GDP要很高了。所以大家记住,你如果未经知识的训练,数字就什么都不能代表,数字就是未经加工、未经确定的事实而已。

比如说销售额。有一次一个企业说我今年特别好,销售额增长了60%,按道理应该鼓掌。我说,不是这样的,我们做经营的人记住,你的增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超过行业平均增长,否则你的增长没有意义。我马上就问,你们行业那一年平均增长是多少?他说我没看,我说你现在去看。看完之后回来不出声了,因为行业平均增长68%,你的60%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连行业平均增长都超不下去,你就被淘汰了。我们考验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不是你的预算完成了就好,你要一直超过行业平均增长,才能活下去,因为行业里面前40%的企业可以一直活,淘汰是后60%。这是很简单的数据。所以我绝对不看你的年度销售额预算完成的情况,唯一看的是你跟行业平均增长的比较,但是你不会看,因为你没有回来读书过。你还很高兴,每年一开大会就说销售额完成,增长多少。我们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在一片欢歌当中被淘汰掉的。

信息比数据进一步,是处理过的。信息是可以拿来做决策依据的。你必须从数据过渡到信息。

但是你拥有了信息是不是就拥有知识了呢?不是的。知识是鉴别过的信息。要经过处理、再做鉴别的数据才是知识。你一定要经过这个过程,我们很多人仅仅拥有了数据,仅仅拥有了信息,但没有拥有知识。

就像你们每天看非常多微信上的东西,网上的东西,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犯错误,看了这个微信想都不想就转发出去了。转发的时候,别人就认为你鉴别过了,你鉴别过之后别人就认为这个信息是你的了你转的时候就代表了你的立场,因为是经你鉴别过的。所以我有的学生这样转给我,我问他你确认这个信息吗?他说我只负责转发。我就很恼火,我说你毕竟是我的学生,你转的时候就应该确认,你不确认的不要转。有可能你是那个拥有信息的人,你是拥有数据的人,但你真的不是拥有知识的人,拥有知识的人一定是把信息鉴别过的,鉴别过的才算是知识,没鉴别过的算信息。知识连加工都不加工的就是数字,或者是事实。你可以告诉我客观事实,但判断要由我做我们最怕的就是判断也不做,客观事实也不看,就开始表达意见,那就不光是没知识了,你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了。

如何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唯一的标准,就是知识是你个人的信息。你们读EMBA之后会有一个机会给老师打分,我正在考虑要不要拿掉,你以为是在给老师打分,其实是给你自己打分。你打分说,陈老师,这个课我没学到这个东西——这就意味着这门课,你把所有的课程信息都没有转化为个人知识,其实就是你没学好,你的评价是老师没讲好。

我也是读过书的人,我每次给老师打分都非常高,而且我很有理由,因为我学到了东西,所以我每次都被评为最好的学生,实际上是学的最多的那个学生。打分是在检验你有没有把信息变为知识,信息变为知识只有一个检验的标准,就是完全变成你个人的。

我们很多人把别人的知识当成了自己的知识,其实别人的知识只是你的信息,你必须把别人的知识转成信息之后再转成你的,那才叫知识。所以知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跟你对于事实、程序、概念、解释、思考、观察等等概念判断有关。就像我听你做的经营分析,我一定下的判断跟你不一样,当我下这个判断的时候,我就会用我的知识来跟你去对这个数据,或者这个信息去做鉴别。因为我拥有这个知识,我下这个判断之后一定对你有帮助。检验信息跟知识最大的区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如果变成了,那就转化为知识了。因此,知识是个动词。

智慧是一个知识流。形成智慧的知识流动链,先有数据,是一个未加工的、客观的事实;数据经过加工,变成信息;再加以鉴别,才成为知识;把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就会变为智慧,智慧是知识应用之后才产生。如果你的知识不去应用,你是不会有智慧的。智慧完全是一个应用的过程。

北大国发院一直在教育上践行中西合璧,知行合一,因为我们希望这个地方是智慧之地,需要你的知跟行合在一起,你所有的东西都要去应用。当你能应用知识的时候,你就会拥有了智慧。我之所以特别愿意当老师,也是源于教育具有让人拥有智慧的能力。为什么?因为教育和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有很大的关联。

有个小的案例。一个10岁的孩子救了很多人,就是因为在普吉岛散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海水开始冒泡,因为他学过这个知识,他把这个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所以当他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他马上就知道海啸要来,他就拼命跑,告诉大家,结果100多名正在海滩上休闲的人被他救了。

所以智慧跟年龄没什么关系,你不要认为你一把年纪就有智慧了,不是的,它跟年龄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所有的信息转化为你自己的,然后还能应用,这样你就开始有智慧了。

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浪漫的阶段,也就是你一定要对客观事物有直接的触觉。你们教育小孩子不要太早教他去分析,你最好让他胡思乱想,唱歌、跳舞、画画,到处去看,到处去玩。我现在就很怕我们的小孩子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过了浪漫阶段,就太过大人化。

第二个阶段叫精确阶段,就是去分析事物。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你分析。

第三个阶段就是综合运用阶段。智力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循环,你能够在浪漫阶段,对世界包容和接纳;接下来你通过学习能精确地掌握它;更重要的是你又可以综合地运用。如果你可以这样做,你的智力发展就完成了。我们就不断地在这三个阶段当中循环往复,成长起来。

我们国发院这么多老师,怀揣着学术训练,面对中国问题给出非常多的解决方案,推动中国进步,他们都是拥有智慧和知识的人。如果我们仅仅拥有学术的训练,但是没有办法推动进步,我们其实还是没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

王阳明曾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你不行动的时候你真的不知道你是不知的。很多同学说我们不要考试,我说在现实当中没办法检验你,所以就一定要考试,因为只有考试的时候你才知道你前面的东西有没有学到。古人认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可称之为贤达

组织如何拥有知识?

我们今天遇到的第三个挑战来自企业。我自己是做组织研究的,今天在组织研究里面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知识驱动的组织跟资源驱动的组织不一样。如果说一个知识驱动的组织是什么样,我们应该注意它什么问题,我就反复要问你的组织是不是真的拥有知识

德鲁克在他的一本书里面很早就说: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我们早期知识一直被视之为,推的很高,离现实很远。可是现在,几乎是一夜之间知识突然变为,变成一种资源,一种实用利器。

德鲁克在研究整个管理学近百年的历史当中,对之前知识所起的作用,做过三个革命阶段的划分。当知识运用于生产工具的时候,称之为工业革命;当知识运用于工作之中的时候,称之为生产力革命;第三个阶段是,把知识用于知识自身,称之为管理革命。这三个革命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知识应用于生产之后,人类一个世纪创造的财富,是之前所有世纪的总和还要多。所有运用知识在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国家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我沿着他的研究思路加了一个阶段,第四个阶段,这第四个阶段不是知识应用于流程,不是知识应用于工具,不是知识应用于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生产要素,当知识自己是生产要素的时候,它就会使资本和劳动力居于次要的位置,我命名为知识革命。

前三个革命淘汰的是工具、流程,这次革命淘汰的是人。你如果没有知识,一定会被淘汰掉。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新去建立你的知识系统,你必须清理。今天很多人喜欢辟谷,目的就是重启。在拥有知识上,也需要辟谷,做一次重启,我们把全部的都清掉。因为你不重启,不加入新的东西进去,这一轮的革命就是把我们自己淘汰掉,这才是它可怕的地方。

泰勒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自泰勒将其知识运用于工作后的短短几年中,社会生产力便以3.5%4%的速度持续递增,这就意味着社会生产力每隔18年左右就会翻一番。自泰勒时代至今,所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均已提高了50倍左右。这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前所未有,因而导致了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

这只是用知识运用于工具、运用于工作带来的变化,现在知识变成生产要素,你就可以想象那个变化是多可怕的。我们以前常常说涨100%都是很厉害的,今天我们告诉你有独角兽,不是涨100%,它是指数型增长的。知识在今天变成了非常重要的资源,成为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手段。你回来读书是非常重要的投入,这是在做系统化的创新。

今天,Google搜索已经做到了一个知识图谱,你只要坐在计算机面前他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了,这非常可怕,但事实就是这样。把你的图像和你脑袋里要想的东西组在一起,你坐在那里Google就知道你要干什么,结果就打出来给你。今天美国所有的零售公司都会被投资者问到,你跟亚马逊比有什么应对?如果没有应对,你在这个行业里就会被淘汰掉。今天GE已经不是一个制造公司,而是数据驱动的公司,它甚至把制造起家的东西都卖掉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到底是什么公司?

这就是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回来学习、重新认知的部分,包括我本人也是一样的,我能承诺的就是我会跟你们一起学习,因为我们整个组织需要转变成知识驱动型的公司。

你的基因里面要有知识的概念,不能陷在信息和数据里面。我们现在所有人都讲大数据,但是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的组织结构和合作伙伴系统,包括你可持续的价值,都需要你变。就像今天谁都不会想到日本首富居然是7-Eleven,原因就在于他有最好的知识流和数据协同开放平台。我希望你们要变成这样的公司,我也必须朝这个方向推动大家。如果要变成这样的公司, 你需要拥有什么?你需要组织拥有深厚的知识系统。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学者(戴明),认为组织应该有一套深厚的知识系统。

未来的组织是这样的,是由四个因素彼此影响的组合起来。如果你的组织的知识系统没有这样的能力,你的组织就会被淘汰。几年前马云说他不做研发,他只是集合和集成,今天最大的新闻就是他成立了一个研究院,直接宣布说1000亿已经先投入出去。组织将来一定是具备系统的力量,而不是组织本身。你必须得有能力不断地去获取知识、验证知识,不断地创造和创新。这一轮知识革命淘汰是更可怕的,我们前面的还好办,实在不行我们就借助于工具,这轮就不淘汰工具,直接淘汰人。知识的生产力会成为经济与系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也是我们最好的一个时间点。 

手比头高

我自己有三句座右铭,两句是别人的,只有这句话是我自己的,就是手比头高。我的习惯是告诉你,你只要把手举起来,一定比你的头高。也就是你的高度是由手决定的,不是由头决定的。最重要的就是学习、鉴别、运用。

如果我们要学习、鉴别和运用它,最关键的就是:

第一,不断有目的地放弃你要把过去的东西扔掉,这是我对很多企业要求最高的事情,企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原有的竞争力的障碍、竞争力的陷阱。我自己服务的企业我都要求它每年告诉我自己有目的地抛掉什么;

第二,持续地去理解外部环境,因为变的都在外部。

你要回到学校来,就是把你前面的东西都更新一遍,通过学校去拥抱一个更宽的环境,加上你自己的环境,你会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如何做到这两件事?忘记、借用、学习。

忘记什么?就是忘记你过去的一些东西,你要学一些未知的东西。

为什么要借用?因为,你要和别人合作,要跟别人组合在一起,今天太多的知识,你不借用不行。

第三个就是你一定要认认真真有能力去学习那些完全不知道的。我看企业,就是看你面对未来的属性。我记得去年也在这里谈招生,那时候我用的词叫未来已来,那是我在2016年告诉大家的词,在今天变成了现实,我们未来和现在的时间轴没有时间差了。如何面对已来的未来?就是要学习一些关于未来的概念,我不是要求你预测它对不对,我要求你做关于未来的准备。

突破认知障碍,唯有终身学习

第一步,唯有融会贯通一个英国小说家他写的小说总是很好,人家问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他说唯有融会贯通什么叫融会贯通?你不要简单只是解决问题,你要学会去找问题,也就是界定问题,要做鉴别;然后你要对鉴别后的信息做特定的转化,这称之为知识的形成;有了知识形成,你就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有了知识方法论,我就不担心你了,因为你可以去解决一个未知的问题

第二步,唯有终身学习。你从国发院毕业还要学,不是只要求你在国发院学。因为我们今天要求三种学习能力,一种就是基本学习能力,把我们现在已经存量的知识要先拿进来,未来一定是两种知识在身上并存:存量的知识和动态的知识,存量的知识是基本学习能力解决的,动态的知识是要靠另外两个能力做的,一个是过程学习能力,你要做跨界、做各种了解,我们在EMBA课程里面也会安排很多跨界的东西给你。;动态的知识还要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你才真的能够学到知识。

第三步,唯有突破自我极限。

人在认知上有三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摆不好自己跟别人的关系,摆不好自己跟社会的关系,摆不好自己跟环境的关系,就是太过自我。

第二个障碍,就是我们总是相信我们自己相信的东西,认为我们相信的东西就是真的。但实际上我们自己信仰的真理与真理之间永远是有差距的。你相信的东西和真的东西之间永远都是有差距的,我们的学习训练和知识训练、智慧训练就是让这个差距变小,或者更早发现这个差距。

第三个障碍,就是你有经验,因为事物一定是变的。我特别鼓励EMBA学生参加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我告诉他们,上戈壁最大的好处就是三个障碍(过于自我、过于自信、囿于经验)都可以打掉,你发现你所有的经验都没用,因为那个地方的天气变化大,你没经历过。有人平时很能走,结果发现根本走不下来,你所有的我执都得拿掉。

在知识的社会里面最经不起的是知识潜力的浪费。希望大家把知识潜力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洞见未来。

在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当中,最重要的是你对事物的洞见能力、远见能力、最后实现的能力。我建议大家深入介入和融合到变化中。当你能够很深入地融合和介入到变化当中时,你就一定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你一定要用比别人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一定要有更大的心胸接受变化,因为理想和现实没有距离,你只要中间放一个行动就行了。如果你的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一定是源于你中间没有行动,行动就是让我们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唯一桥梁。

你的高度就在你手上。

来北大,来国发院,让你的手举得更高!

(张彤整理)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