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
——答青年朋友问
韦建桦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中国达数十年之久,他们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东方古国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心目中,他们是卓越的导师;而在两位导师心目中,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19世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还很不发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远隔重洋的中国能否有深入的了解?他们怎样看待中国?他们有没有对中国问题进行过研究和论述?
答:中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中长期关注的东方国家。利用各种渠道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联系中国经济和政治的演变阐述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问题,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青年直至晚年从未间断的一项工作。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懂中文,他们是怎样获取有关中国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的?
答:他们一方面广泛阅读欧洲各国学者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论著,一方面从议会通报、政府文件、军事要闻、媒体报道,以及来华的商界人士、外交官员、旅行家和传教士发表的记叙文章中,一点一滴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最新情况,经过持续多年的积累和去伪存真的辨析,形成了整体印象与独到见解,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高度重视。
问: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关注中国,是因为受到当时学界风气的影响。您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答:这是一种主观想象,它与真实情况相距甚远。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中国问题并不是出于单纯的学术兴趣,他们研究这个东方古国的动因、视角和方法与上述学者完全不同。他们的一系列科学判断和真知灼见,在当时的欧洲和整个世界独树一帜,使各国学者的同类著述相形见绌。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那个时代的客观条件对他们的研究是否有所制约?
答:当然是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要研究中国问题,会遇到多少困难;至少在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方面,他们不可能像在研究英国问题、法国问题和德国问题时那样,比较便捷地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多方搜求。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问题的考察研究从一开始就与创立唯物史观紧密相连
问:同其他学者相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的研究有何突出的特点?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和论述,从一开始就同创立无产阶级新世界观的重要使命紧密相连。他们是把中国问题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和人类解放的大目标下加以分析的。通过这种分析,他们一方面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就涉及中国的一系列问题得出中肯而又深刻的结论。在论述人类历史由相互隔绝的民族史和地域史演变为世界历史的进程时,在考察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动机与后果时,在阐明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紧密联系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将中国作为典型例证,指出中国的历史性变化将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新世界观是在19世纪40年代。您是说,早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密切关注中国了吗?
答:是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青年时代的著述中,中国是经常被提到的国家。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列举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的政论、恩格斯在伦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的演说等一系列文献。但最具有理论价值的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问:您能否具体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是如何看待和分析中国问题的?
答: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著作中,他们以英国资产阶级用武力打开中国门户、引起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从而使它卷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为例证,生动地说明历史如何摆脱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
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中国在近代世界的剧烈动荡和变化中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问: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危机四伏。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局和危机作过论述吗?
答:他们正是在这个时期的许多著述中谈到了你所说的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发表于1848年,那时正值清朝道光二十八年,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满天阴云笼罩着中国大地。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8月)、《虎门条约》(1843年10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1844年7月),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1844年10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这一系列事件。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用深远的世界历史眼光分析了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和历史前途。
问:您能否介绍一下他们的论述?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系统分析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评价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全面论证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引起世界革命的历史规律时,确实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到了中国,而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问:您能否具体地说明这一点?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中华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在谈到东西方文明的历史联系时,他们曾多次强调,“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具有光辉历史意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近代以来,由于中国的“社会基础停滞不动”,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在汹涌的世界潮流中陷入了困境。
问:这么说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重重危机中看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机遇?
答: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指出,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激流中,试图保存古老中国田园牧歌式的农业文明,这只是一种幻想。“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这种社会危机势必孕育产生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就是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的机遇。实际上,在《共产党宣言》的准备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已经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展,大工业逐步“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在这种历史趋势下,“中国现在也正走向革命”。
这些论断和预言已被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所证实。今天重读这些论述,我们不仅会惊叹《宣言》作者的深邃眼光,而且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引起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早在170年前,当中国人民还根本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时,这两位思想家已经在万里之外的欧洲研究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的命运了。
四、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对中国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和集中阐述
问:他们后来是否对中国问题进行过集中的论述?
答:从1853年5月至1862年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连续撰写了18篇有关中国的专题文章。这些文章大都刊载于美国的《纽约每日论坛报》;只有一篇文章,即马克思的《中国记事》,发表于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新闻报》。
问:这些文章是在什么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欧洲和中国这两个视角来考察。
先从欧洲方面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文章大都写于19世纪50年代,那时,1848——1849年欧洲革命已经遭到失败,各国统治阶级正在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欧洲进入了黑暗的反动时期。1849年8月至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相继离开欧洲大陆来到伦敦。在这里,他们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丰富和发展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他们加强革命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迎接新的斗争高潮进行准备;他们深入考察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研究资产阶级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领域的政策,为无产阶级革命制定策略原则;与此同时,他们密切关注被压迫民族的命运,支持他们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艰苦的流亡生活中,中国一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跟踪研究的国家。这种跟踪研究是他们的整个革命活动的重要一环。
再从中国方面来看。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又勾结法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在西方列强悍然践踏中国领土的时刻,马克思恩格斯坚决维护中华民族尊严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分析和评价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了英、法、美、俄等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谴责了西方列强通过极不平等的贸易、虚伪狡诈的外交和凶残酷虐的暴力对中华民族进行的掠夺和践踏。
问: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60多年前就粉碎了这些政客的先辈们颠倒黑白的无耻谰言。他们依据大量的外交公函、官方文件、议会记录和法律条文,以确凿无疑的事实揭露了英国政府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和策划过程,戳穿了西方资产阶级政客为掩盖真相而制造的谎言和骗局。
问:说到鸦片战争的起因,当然不能不谈英国的鸦片贸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剖析这种贸易的实质的?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援引大量文献资料,列举各种统计数据,以铁的事实说明:英国资产阶级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纯粹是为了劫掠中国财富,毒害中国民众,进而侵犯中国主权。
问:这些文章是怎样揭示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的?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英国政府之所以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强占海外市场,获取资源财富,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进而将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尤其是在英国国内出现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在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的形势下,英国政府更是迫不及待地挑起战争,以牺牲被压迫民族的正当权益为手段,牟取经济暴利,转移国内视线,企图以此来稳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积聚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力量。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
六、马克思恩格斯揭穿西方新闻媒体骗局,将中国人民斗争的正义性昭告于天下
问:今天看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残暴行径和罪恶图谋昭然若揭。而在当时,欧美公众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人们是否了解事件的真相?
答:中英双方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是非曲直,本来是十分清楚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每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在仔细地研究了香港英国当局同广州中国当局之间往来的公函以后,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全部事件过程中,错误是在英国人方面。”然而在当时,欧美公众获得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印象。人们几乎普遍认为,是“中国人违背条约的义务、侮辱英国的国旗、羞辱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才使英、法、美等国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不得不采取所谓自卫行动。
问:为什么欧美公众会产生如此荒唐的印象和认识?
答:西方公众对鸦片战争起因和后果的错误印象和认识,主要来源于英国媒体《泰晤士报》、《每日电讯》、《笨拙》和《经济学家》以及法国、美国某些媒体蓄意编造的错误信息。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媒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诱导普通民众相信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让他们“把政府和报纸塞给公众的一切胡说吞咽下去”。西方媒体如此卖力地为政府效劳,是受政治立场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这些报刊“都被黄金的链条和官方的链条同现政府紧连在一起”。这个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警句,是对西方资产阶级媒体本质特征的最简洁、最准确的概括。今天,如果你在西方的某些媒体中读到信口雌黄的报道和强词夺理的评论,你只要想一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露的那两根肮脏的“链条”,就可以洞见它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和真实动机了。
七、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经济和政治角度,揭示了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三个原因
问:鸦片战争昭示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也暴露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积弊与沉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导致中国战败的原因有何论述?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惨遭失败。他们指出:“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其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古老中国的“社会基础停滞不动,而夺得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却不断更迭”;“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只能维持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阻碍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因此,这个国家根本没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来抵御列强的侵犯。封建朝廷在战争失利之后,只能在外来侵略势力威逼下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求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
问: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对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作了具体的分析?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必然具有的专制的、陈腐的性质。他们指出,中国封建政权的两个政治特征是导致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一是中国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二是中国政治制度腐朽,各级行政机构中腐败现象蔓延。
问:我们今天应当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分析中获得什么启示?
答:综上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近代中国濒临危亡的内因归结为三点:一是生产方式陈旧落后,生产力发展长期停滞;二是政府实行锁国政策,经济、科技与思想文化在封闭中受到窒息,失去了生机活力;三是政治制度腐朽,各级官员贪贿成风。
八、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中华民族必将崛起,成为开启整个东方世界新纪元的曙光
问:鸦片战争以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很难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具体分析这种危局的?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事实说明,中国近代史是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一系列悲惨事件为其开端的。他们对这种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形势作了全面的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屈膝媚外,欺骗国民,以求苟安于一时,“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那就是旧中国的死亡时刻正在迅速临近”;“中国,这块活的化石”正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西方列强运来的“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必将在彻底的变革中获得新生。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中国变革和新生的希望蕴藏在哪里?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种希望蕴藏在民众保卫祖国、振兴祖国的斗争激情和顽强意志之中。他们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能充当中国的“拯救者”和“保护人”,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他们对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斗争表示充分肯定和坚决支持。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波斯和中国》、《英人对华的新远征》等文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19世纪中叶的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中国人普遍奋起反抗”,用各种方式投入保卫祖国的斗争,他们运用的手段是“起来反抗的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因而是天经地义、可歌可泣的壮烈之举。针对英国报刊连篇累牍的污蔑和诽谤,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中国人民斗争的正义性质,强调“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评价当时蓬勃兴起的人民革命运动的?
答:1853年,在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两个月,他们就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尽管这场革命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动摇了清朝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展望中国历史发展的前景?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中华民族通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东方,“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展望中国未来对世界的影响?
答:他们强调指出,中国革命必将对欧洲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写道:“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在许多人看来,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遥隔万里、互不相干的“两极”。马克思和恩格斯却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使用“两极相联”这个包含着辩证法精神的朴素谚语,生动地说明了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说明了中国革命必将对世界现代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作出卓越贡献。
九、马克思恩格斯深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指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必将独具特色
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未来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没有做过具体论述?
答:没有,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就一个民族将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提供具体的答案。恩格斯在谈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前途时说:“这些国家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织,我认为我们今天只能作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10)但是,有一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华民族再现青春,不至于像其他一些文明古国那样在历史的风雨中衰替沉沦;中国人将来搞的社会主义必须契合中国的历史经验、文化特征和基本国情,因而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问: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观点?
答:早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因为“在造反的平民当中有人指出了一部分人贫穷和另一部分人富有的现象,要求重新分配财产,甚至要求完全消灭私有制”。虽然这只是中国农民运动中自发产生的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政治理想,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坚信,在中国,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诞生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历史趋势;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和“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必将发生彻底的革命性变化。他们在数十年中一直坚持这个信念。早在1850年,他们就曾预言:“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
问: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答:这句话真可以说是文约义丰、言近旨远。它指出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将不同于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其差异之明显,就像中国哲学在内容与形式、逻辑与架构、范畴与概念等各个方面判然有别于黑格尔哲学一样。同时,这句话也启发我们去思考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同它所选择的现实发展道路之间的联系。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核心的“中国哲学”和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顶峰的“黑格尔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两朵奇葩,由于文化土壤不同而各呈异彩;而“中国社会主义”和“欧洲社会主义”是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个支流,由于历史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不同也必然各具特色。
十、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了西方“学术泰斗”,引领我们走进了光明澄澈的精神天地
问:请您对我们今天学习这些论述的意义作一个概括。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所作的一系列科学判断,对于我们深刻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经验和教训,从而全面理解中国人民经过奋斗和牺牲所做的历史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华民族寄予的殷切期望,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必将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问:除了您提到的文章以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有哪些相关的重要论述?
答:我在开头曾经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论著和书信中,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论述。这些论述涉及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特征和长期停滞的原因、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华民族面临的挑战、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历史的转折、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和阶级本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斗争及其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光辉前景和基本方向。最近,我们汇辑了有关的专题论文,同时精选了散见于各种著作、手稿和书信中的重要论述,编成新版《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列入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这本书即将出版,希望青年朋友予以关注。正如你刚才所说,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而且必将使我们走近两位导师的心灵,认识和体悟他们的思想菁华和人格魅力。
问:我们希望早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这本书。请问您对我们研读这本书有何建议?
答:关于研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方法,列宁有过简明而又中肯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列宁讲的这三点,对于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中国的论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除此之外,我还想提一点建议。在研读这些论述的过程中,你不妨关注一下那个时代的其他思想家有关中国的著述。只有通过比较,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中国问题确实比别人看得更准、更深、更远。我最近阅读了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撰写的论文,题为《中国》。作者评述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对未来中国的前景作了如下展望:“将来,这个庞大的国家要么分崩离析,要么由那些较为开明通达的乾隆们做出具有家长权威的决断:既然自己无法维持国计民生,还不如将这片国土作为殖民地拱手让给他人,一方面可以使传统习俗的钳制得到松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思想和心灵的较为自由的主动精神得以输入;当然,这样做不会没有各式各样的风险。”
这种论断也许会使你感到惊讶,作者居然在18世纪就希望中国变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倘若他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撰写这篇文章,他肯定会认为英国战舰的炮声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是灾难,而是福音。你很难想象,文章的作者竟然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von Herder,1744——1803)。如果你浏览一下比赫尔德名气更大的德国思想家,例如康德、黑格尔、谢林等人论中国的文章和演讲,你会更加惊讶地发现,那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充满偏见和歧视的虚妄之说和不经之谈,而这些人历来是作为“思想泰斗”备受尊崇的。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原因很简单,这些人虽然有深厚的学养,有丰富的资料,有显赫的名声和广泛的影响,但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不可能在研究复杂的中国问题时做出清醒中肯的判断,得出公允合理的结论。尽管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波斯山上的宙斯”,但一遇到现实问题,他们就往往会显露出“德国庸人的习气”。在西方殖民主义大举入侵东方的时代,像莱布尼茨那样“以哲学家的洞察力悟及中国文化之博大深邃,并进而在其中发现他那个时代最需要的理性”,因而主张“把欧洲的大门朝东打开”的杰出学者,像歌德那样“勤勉地研究中国”,细心地“体会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和道德观念”,并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中国人的理解”的伟大诗人,已经十分罕见。在欧洲中心主义甚嚣尘上的岁月,中国长期被欧洲人视为贫弱卑怯、愚昧残忍之国,以至有些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欧洲(包括德国)思想家认为中国社会及文化有可取之处。”正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社会背景和政治压力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对中国人民充满真诚理解、热情支持和殷切期望的文章,这在欧美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真可以说是“空谷足音”。这样做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真知灼见。他们之所以能够透过繁芜丛杂的现象,对中国问题乃至全球性问题的本质洞若观火,使同时代的许多“学术巨擘”无法望其项背,靠的是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今天,欧洲中心主义在它的发源地依旧盛行。一些人以傲慢而又愚蠢的态度对待东方文明,认为世界各国都应当将“西方价值”奉为圭臬。同这种偏狭、悖谬的想法和做法相比,你是否感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以及关于东西方文明齐驱并进、交融互补的观点弥足珍贵?
问:您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指针,我们需要进行怎样的努力?
答:我觉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大家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百折不回地实践,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锲而不舍地磨练。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经典原著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在原著中,我们才能看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确切、最缜密、最详尽的理论表述。所以,恩格斯常常劝导那些有心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学说的青年朋友:“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我真心希望青年朋友们记住这句话,怀着炽烈的求知热情去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种精彩著作,以便直接聆听他们关于历史与未来、自然与社会、宇宙与人生的教诲,走进他们开辟的光明澄澈的精神天地。在那里,你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惊喜和激奋,因为你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当代青年所渴求的人间真谛;你绝不会认为理论学习是一件枯燥、沉闷而又痛苦的事情,相反,在联系实际静心读书、沉潜思考、豁然贯通之际,你会以愉悦的心情去反复回味青年马克思的那句名言:“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年第1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