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这个村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明明踏出一条脱贫道路,却又有一些人橫挑鼻子竖挑眼?塘约村脱贫的秘籍究竟是什么?塘约经验是否具有复制性?
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罗凌来揭秘塘约经验:
首先,这个村庄它有普遍性,也就是它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背景下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同时,这个村庄它有探讨性——有人认为它动摇了家庭承包经营的祖宗之法;
也有人认为它的经验不好复制、很难学习;
甚至还有人认为,塘约村能有今天,是得益于2014年6月那一场大洪水之后国家的投入。
——农民收入很低,不到4000元;
——贫困人口很多,有贫困户138户600人;
——农村的“三留守”现象(指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很突出,村庄空心化很严重。村庄有3393人,外出打工的,最多时候就有1100多人,也就是说,每3个塘约人就有1个外出打工,而且绝大多数还是青壮年;
——村庄的集体经济很弱,集体是没有积累的,就是一个空壳村。村干部没有威信,说话没有人听,做事没人跟,也没人愿意当村干部。村民都想当贫困户,都想当低保户,因为戴着这顶帽子有好处,这顶帽子冬暖夏凉;
——乱办酒席,铺张浪费,很多村民因为人情支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村庄的环境也很差;
——种地是不赚钱的,三分之一的耕地是撂荒着的,特别是2014年6月那一场洪水对村庄打击巨大,庄稼没收成了,房屋被淹没了,道路也被冲毁了。
——村庄变美了;
——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增加6000多元,突破了10000元。
“你这个村庄,1100多个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那么,村庄的将近5千亩土地,能够消化这1100个劳动力吗?”
“不能消化。全村将近5000亩土地只需要100号劳动力,1100号劳动力减去100个还有1000号。”
第一,抓“农村产权制度”这个基础性的改革,做好了“地”的文章。实行“七权”同确,让分散的资源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清晰化、集体的资产市场化;同时,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二,抓“农业经营”这个关键性的改革,做好了“钱”的文章。组织老百姓合股联营,丰富和完善双层经营“统”的功能,推进农民由“分”到更高层次的“合”。
第三,在让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的同时,抓“乡村治理”这个保障性的改革,来做好“人”的文章。优化“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乡村治理结构,在党的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从而推动村民抱团发展、抱团致富。出台了《红九条》,规范村民行为,让村庄向好的风气转变。
(作者系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中国乡村发现网”,转发时有修改)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乡村如何振兴?听听贵州省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最真实的声音!
2018-05-04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安顺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光荣和梦想在新时代绽放
2018-03-07•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