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年度经济增速为6.6%,发言人的评价是:“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第二天,凤凰卫视记者询问发改委,经济“实际增长只有4.1%,有的认为甚至更低,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的回答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运行区间,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一个肯定态势稳定,增速处在合理运行区间;一个质疑数字有误,实际可能更低。谁对谁错呢?
应该说,国内外的评价方向,因观察角度和权重区间不同,评论不同。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2018年经济增速的态势——到底是处在稳定的合理运行区间,还是处在不稳定的惯行性下滑区间。这是问题的焦点。联想到前一段传出一个调研说“经济增速在2%以下,扣除掉物价增长,实际增长可能是负的”,疑惑还真是不少。由此可见,深究一下经济增长态势的稳健性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判断一个复杂对象的运行态势,最容易引起行家犹疑不决的是结构断点(the timing point of structure change)时刻,特别是当这个时点不是短期,而是以数年或者更长时间为度量的“结构时刻”,情况更是如此。
用每个人熟知的身体成长过程来说,15-18岁是身体成长的高速期,如果衡量的指标是身高的增长速度,指标内涵与过程内涵拟合度好,增速指标容易为大家所接受,黄金增长期的美誉不会有太多争议;但是到了20-25岁,这一段时间是身高增长速度下降,心高(心理增长)增长速度加快的双变量高速成长期。这两个时刻,单用身高指标作为前一阶段,用身心双变量成长作为后一阶段的增长指标,我们会得出两个阶段都是健康成长的结论。
问题是,在18-20岁之间这一阶段,是人的身体从身高增长向身心双增长(当然可以纳入更多的变量)的过渡期,到底是使用身高指标来衡量,还是创新指标,用身心双指标来衡量呢?用前者来衡量,身体的增长速度下降了;用身心指标来衡量,还没达到心理素质成长的高速期,双变量指标的权重都是低增长。这就是结构断点时刻,当指标误用时,父母常常把孩子这一时期的正常行为理解为“叛逆”行为,当成天塌下来的灾难性事件。
中国经济从2014年开始主动将超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调减,这是中国经济这个超大复杂系统的内在增长的必然。虽然调减政策是主观的,但政策变量是系统客观的,其本身就是经济复杂大系统的一部分。
在这个时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将会从“出口导向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加消费拉动”的机制转变。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裂变的断点时期,超高速经济增长向中高速转变使速度指标下降,但因动力机制的转化,原来相对稳定的三产结构中更甚,亚层次的结构将快速裂变,是质量变化的高速期。
当经济从量的拓展向质的增长转换,经济肌体内部的高端生产设计服务业、厂商中间品市场、多样性消费业态以及创意文化理念设计等,将会使经济提升表现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具有对应的定价能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会更好。
显然,辨识这一时期最好的指标是结构断点时期的复合速度指标而不是单速度指标。
为了避免对中国经济(实际上经济都是这样)这一时期的结构断点现象作出类似于“叛逆期”糊涂父母的错误判断,两个长期被学术界、媒体、决策层和社会广为忽视的概念必须的澄清,那就是请勿混淆“增速下行”和“经济下滑”两个概念。
近年来,经济的增速下行了,但是换来的是质量速度的上行,经济的质量提高了。这时候,依据双速度而不是单速度内涵理解经济增长的时候,非常难得出经济是处在断崖式下滑前的惯性下滑区间。这不符合充分必要条件辨识对应关系的科学因果原理。
四五年前,我们费了好大力气要将超高增长的经济速度调减到以5.5-8.5%为区间的中位数6.5%附近,今天这个目标刚刚从上位区间逼近(2018年为6.6%)中位数,为什么反而害怕呢?是被处在中国经济从青春期向成熟期增长的“叛逆”观察吓坏了的叶公好龙,还是方法论上看什么都不顺眼的的九斤老太?
方法论上矫正以后,不妨看看几个观察事实。
经济处在结构变迁时刻的中国,如果处在经济下滑的惯性区间走向断崖式态势,那一定是不仅用价值度量指标衡量的GDP供给侧三大指数(一、二、三产增速)群整体下滑,而且还会是用物质吨位衡量的类汤姆·罗斯基三大指数(发电量,客货运周转量以及能源使用量)群下滑,或者说,它们都应该系统性地低于去年的增速才对。
回查一下两类“三指数群”的数字,显然不是这样。
2018年,在第一产业中,3.5%的增速是多年的中位数,但一产,比如大农业中,农商业的投资,尤其是“线上-线下”复合电商投资却呈爆发式成长的现象,增速远远不是10附近的两位数。
二产平均低于GDP增速,但如果考虑到“三区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调整目标,这不是我们在2013前后所要的结果吗?
再来看看实物数字,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口径的发电量是两位数增长,当钢铁产能、水泥产能和煤炭产能类电老虎被大幅调减的时候,高铁这个“电猎豹”大大增加了用电量。显然,这种一増一减,经济的体质增强了,而不是经济断头崖式地滑跌了。
三产的增速远远高于6.6%的总体经济增速。联想到新增就业今年11月份就完成了全年就业任务;联想到市场型主体近几年出现爆发性的成长,这些成长现今又加上了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和共享经济业态,怎能得出“经济下滑”的结论呢?
也许,很多新增的经济成分还没有制度性地增补在GDP的存量统计栏目中,这也许是管理滞后的一大负面表征。
中国经济是增速下行,结构变迁速度加快,整体质量上行,而不是经济下滑。国外唱衰中国的媒体质疑不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五线谱上,我们用不着随着这些观点起舞。
(作者: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志坚,浙江省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文章部分内容刊登于《环球时报》,此为全文。来源:观察者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