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历史”2018年7月1日发布了一篇文章,将黄世仁这个对佃户和雇农极尽压榨剥削之能的经典地主老财、土豪劣绅形象,美化成常周济乡里、行善积德且名声颇好的“黄大善人”,他这究竟是要干什么?不妨我们先来看看他都发了些什么。
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历史”发布的标题为《真实的黄世仁到底有多冤?还历史白毛女真实面目》,到笔者关注为止阅读有十万加,点赞1748。
文章里江里讲:
【黄世仁的爷爷黄运全,本是一个老实贫农,经过一辈子的省吃俭用艰苦创业在四十岁的时候买下了十五亩薄田,然后辛勤劳动惨淡经营最终将105亩地传给了他的独生子黄起龙。
黄起龙念过私塾知书达理,聆听祖训秉承父业,低调做人,几十年来,将黄世仁的爷爷黄运全留下的100亩地扩大成千亩良田。并且有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儿子。
黄世仁是长子,自然接了父亲的班儿。黄世仁自幼好学,学历至相当于现在的高中。黄家五兄弟在当地名声颇好。黄家仁人善心,经常赒济邻里,行善积德。在当地是有名的黄大善人。黄世仁有一妻七妾,儿女成群,家庭和睦。(当时的法律允许有一夫多妻,黄世仁的婚姻状况不属于违法也在当时的道德规范之内)】
而文章接下来的内容把原本老实巴交、被黄世仁逼死的杨白劳又彻底的抹黑了一把,作者接下来写到:
【杨白劳,黄世仁的发小儿(结拜),杨白劳的父亲杨洪业是当地有名的豆腐大王人称杨豆腐。杨家豆腐以质好价廉著称。杨洪业将他的豆腐事业传给他的独生子杨白劳之后,于41岁英年早逝。杨白劳承接父业之后,辛劳程度超出了他当公子时候的想像。又染上了赌瘾毒瘾,豆腐事业从此一路向南。当地百姓都很看不起他。】
此外,《白毛女》故事的苦主喜儿被黑成了好吃懒惰的富家千金,拥有正面形象后来参加革命、最终解救喜儿的大春被黑成了小痞子、无赖:
【大春,贫农,一个小痞子,无赖。
喜儿,杨白劳的独生女儿,一个喜欢吃豆腐的胖懒妞。】
本来,《白毛女》把黄世仁描述成为富不仁横祸乡里的恶霸,强抢民女强奸喜儿最后在人民群众的吼声中被镇压了。杨白劳因欠黄家巨款无力偿还喝卤水自尽,喜儿在大山里呆了若干年须发皆白最后被参加革命的大春救出。结果被作者歪曲成这样:
【 黄世仁在杨白劳欠下巨额赌债无力偿还又遭债主追讨的时候立字据借给杨白劳大洋10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民币)然后又收留未成年的喜儿。杨白劳欠钱躲债吃喝嫖赌无脸见人最终误喝卤水不治身亡。黄世仁念在同杨白劳多年的情份上厚葬杨白劳并且收养喜儿。】
经过作者的加工,黄世仁一家三代,俨然都成了老实巴交,勤勤恳恳,慈眉善目,持家有道的大好人。仿佛经典样板戏《白毛女》中,处事机关算尽、对人敲骨食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比野兽还残忍,比魔王还可恨”的地主老财黄世仁,是另外一个人。而原本老实巴交被黄世仁欺负致死的杨白劳,却成了一身恶习的没落公子哥,败家子。
这简直是明晃晃地打着还原真实的黄世仁的旗子,为地主阶级翻案。
这些颠倒黑白的描述不是“混子曰历史” 自己独创的,他是在历史虚无主义前辈、主持人梁宏达的版本上演绎的。而梁宏达对历史的歪曲更加肆无忌惮,他口里的黄世仁不仅没有讹诈杨白劳、霸占喜儿,反而是对“败家子”杨白劳仗义相助,在其误食卤水死了以后,还收养了孤苦无依的喜儿。
https://v.qq.com/x/page/v07077quc30.html
梁宏达说:
【这杨白劳是个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吃喝嫖赌,染上点恶习,抽大烟把家业败光了,还欠下一大笔外债。黄世仁是他发小,说我帮你吧,借给他1000块大洋,不是利滚利的,结果最后没还上,然后他就躲债去了。他没脸见自己的好朋友,后来说误喝卤水死了,是误喝卤水并不是主动服毒。他死后,黄世仁还把他的女儿喜儿给收养了,说你没爹了,我是长辈收养你。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但是,再周密详实的谎言也有立不住脚的地方。经典样板戏《白毛女》的创作,是基于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地主欺压农民的现实,加上在河北地区广泛流传的“白毛仙姑”的传说,艺术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白毛仙姑”及“白毛女”究竟是确有其人还是只是流传的民间故事传奇,目前并无定论,梁宏达及微信“混子曰历史”把杨白劳当作历史真实人物,编造的所谓“杨白劳的父亲杨洪业……杨白劳本是公子哥……因染上赌博和吸毒”等等,纯属恶意造谣传谣。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又来源于生活,《白毛女》的情节虽然有虚构成分,但是它是贺敬之等老一辈优秀作家在实际历史和生活上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依据真实历史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这种加工和虚构,都必须符合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各阶级的真实政治经济属性,不能改变代表性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的本质。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原则,诸如反应“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等等,其根本就是要站在正确的阶级和政治立场。正确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一定是对历史及现实整体的、本质的、必然的、全面的反应,因此主要的人物必然成为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一定的阶级和倾向及历史潮流的真实代表。与之相反,如果文艺作品所进行的仅仅是对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事件和人物的反应,那么它必然会歪曲各阶级的真实历史活动和历史本质,扭曲各阶级间的真实关系,实际上是对历史和真理篡改和颠覆。
正因为现实生活有无数类似黄世仁、刘文彩、南霸天之类的土豪劣绅和地主恶霸,有无数类似喜儿、杨白劳、大春等等“全世界受苦的人”,《白毛女》一经问世,就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巨大轰动,并且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这是因为其主要人物形象反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白毛女》最初是叫做《白毛女人》的小说,由李满天创作。李满天原名李春芳,又名涓丙,笔名林漫,1914年出生在甘肃临洮县洮阳镇线市街。1942年,在《晋察冀日报》担任记者的李满天,依据河北平山县一带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最先写出了小说《白毛女人》。
1942年五六月间,李满天等待工作调动,他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在多方搜集素材的同时,也拉出了小说的初稿。不久,他就到《晋察冀日报》任编辑,又在工作之余,进行了仔细的修改完善。这样小说《白毛女人》就逐渐成型了。有人说,李满天先写出一篇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后又改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
【李满天生前曾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这个故事听起来言之凿凿,但细细追问,传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谁也说不清,至于口头故事的最初创作者也不知道是谁。……最初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晋察冀某地,当地人传说,有个“白毛仙姑”,白发白身,通体雪白,晚间经常在山峦间奔驰。村民们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给仙姑上供。据说很灵验,过一夜供品就没了。乡亲们很惊恐,纷纷上庙求拜。谁知,越闹越大,直接影响到生产。武委会主任不信此事,就和一个年轻小伙子,拿着枪埋伏在神庙附近。果然,半夜一个人到了神庙中拿贡品。武委会主任大喝一声,那人转身就逃。武委会主任紧追不舍,来到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蜷缩在山岩下的白毛女人。
在武委会主任的逼问下,她才说出了情由。这是一个佃农的女儿。她父亲被地主逼迫以女儿顶租还债。不得不到地主家,地主家待她很不好。女孩子长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还遭受地主儿子奸污,又被地主婆毒打,不堪凌辱的她,逃出地主家,躲到山洞栖身,只能在晚上偷拿贡品为生。因为不见光线,加之没有食盐,身上长出白毛。武委会主任很震惊,打发青年回村报信,全村震动。白毛女人逃到山上已经八九年了,不知时间变化,更不知成立了抗日政府。下山后,她在妇救会控诉了地主的罪行,政府镇压了恶霸地主,人们对白毛女的遭遇非常同情,给她各种学习机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白毛女逐渐适应了新生活,进步很快,后来还当了妇救会主任。
尽管在小说中喜儿担任了妇救会主任,但李满天觉得这样还不能让人们认识旧社会的悲惨,无法动员起更多的民众参加抗战,建设敌后根据地。他想动员更多的人为抗战出力,就把《白毛女人》的小说稿寄给了在延安的周扬。……据说,最初的改编任务交给鲁艺音乐系主任张庚。一稿由邵子南执笔,邵子南是个诗人。但彩排后,人们觉得缺乏震撼力,只能继续修改。这次由贺敬之、丁毅操刀。
《谁最先写出了“白毛女”的故事?》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8/c_128405354.htm】
1945年初,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写成了歌剧《白毛女》,又由马可,李焕之、刘炽等五人将歌词谱成曲子。贺敬之是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贺窑人,也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曾任中宣部副部长和文化部代部长,黄世仁的原型就是他老家的地主,根本不是造谣者所说是河北的地主。
另据徐州诗人黄新铭的散文《访白毛女故乡陈黄楼村》所述,可证明:
【从贺敬之的老家贺窑村,往南十多里,有一个村子叫陈黄楼村,这便是歌剧中几个人物原型的故乡。陈黄楼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陈楼在西,黄楼在东,村前有一个大山名曰寨山。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在山南建压鹊寨,山因寨得名,俗称寨山。山半腰有一小庙,史载,此庙建于明朝,俗称奶奶庙,早已衰败,仅剩残垣断壁。尚有“水月阁”、“山间明月”、“绝壁飞泉”等石刻。传说白毛女躲在深山,偷吃供果,即指此庙。
剧中的黄世仁确有其人。他兄弟二人,其兄名黄全仁,有地四十多顷。黄全仁才是剧中黄世仁的原型。他在当地作恶多端,后吞金而死。……长工(俗称大领)杨三,是杨白劳的原型。大管家胡秀成是穆仁智的原型。
黄家有一个姓范的丫头,人称范妮,黄家佣人,后被黄全仁霸占,这便是《白毛女》剧中喜儿的原型。剧中只有喜儿的恋人大春是虚构的人物。
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应该是剧作家贺敬之早已知道的,是创作的基础,再与河北省阜平县白毛仙姑的传说结合起来,加工创作成歌剧《白毛女》。
贺敬之,马可都是我们家乡人,剧中的故事和所写的人物原型也都在我们家乡。我对此充满了兴趣而且感到自豪。
《家乡的贺敬之、“白毛女”和黄世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324fd0102e5rt.html】
另外,据《红色经典电影阅读白毛女》(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12.06)一书记载:
【四川省宜宾县有个叫罗昌秀的女子,解放前被地主恶霸逼迫逃进深山17年,1956年被政府解救出来,头发全白,成了白毛女。当地政府安排了她的生活,后来结婚,生了一子一女。1958年陈毅还曾看望过她。1956年罗昌秀才被解救出来,而歌剧《白毛女》是在1945年写成的。时差太远,罗昌秀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
据四川在线报道:
【罗昌秀于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罗锡联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939年,16岁的罗昌秀被迫躲进川滇交界地断头山的深山老林,过了17年野人般的生活。
“断头山,凄惨惨,十人进山九头断!”这是当地的民谣。宜宾凤仪断头山属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分支余脉,从滇北逶迤进入县境南缘。解放前,断头山上乔木森森、瘴气腾腾,猛兽成群、毒蛇成串。逃入深山老林的罗昌秀既思念妈妈、哥哥和弟弟,又痛恨罗锡联、陶天珍和他们的走狗,更害怕吓人吃人的野兽。她精心选择了两个山洞、三个岩腔作为居住点。一山洞在断头山东面半山腰,是个石墓穴,另一个是曾烧过木炭的窑子。她拾来许多干草、松毛,把山洞内填得严严实实的,遮避风雨,又找来许多石块堆放洞口,防止野兽侵袭。她渴饮山泉,饥食野果、野菜。干果类食物较多时,采摘储存备荒月,冬季难寻食品时只得饿伏洞穴。
罗昌秀上山时还穿着烂衣服,不多时全没了,赤身裸体,藤叶为裙。蚊叮虫咬,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渐渐地皮肤发黑、脸上、身上、腿上长满了黄褐色的汗毛。银白色的头发乱蓬蓬的垂胸拖背,目光炯炯有神,手脚茧厚、甲长……状如“野人”。生活在密林中的罗昌秀,为适应草长、树密、山高、坡陡的自然环境,为躲避猛兽、毒蛇侵害,常常昼伏夜出。遇有危险,她就赶紧爬上大树。她还能在险峻的山梁上行走如飞,在荆刺丛生的藤蔓中奔跑,在光溜溜的树干上攀缘。
历史往往有其惊人的巧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白毛女”罗昌秀还在山上与大自然作斗争,《白毛女》的歌剧、电影已在隆重上演。……有谁知道,宜宾白毛女罗昌秀人生舞台上的第一次高潮,竟是在现实和舞台上同时上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轰动半个世纪的《白毛女》上演后,才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1956年,罗昌秀被救下山,年仅33岁的她重返人间时已是满头白发。当地政府给罗昌秀盖了一栋房子,从经济上救济她,专门抽调县、乡干部住到她家,照顾她的生活,为她操办婚事,用具体行动温暖她那颗破碎的心。1958年,陈毅副总理亲切看望了罗昌秀,高度赞扬她反抗压迫的大无畏精神。这成为宜宾白毛女罗昌秀人生舞台上的第二次高潮。罗昌秀不同寻常的一生,记录着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事实,很快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16岁被逼进深山--四川真实“白毛女”纪实(图)》
http://news.sohu.com/70/21/news209882170.shtml】
这些事实说明,歌剧《白毛女》虽然是艺术作品,贺敬之等人根据河北民间故事创作这个歌剧时,并不知道四川宜宾的这个罗昌秀的故事,但是罗昌秀这个情节相似的白毛女故事,说明歌剧《白毛女》所反映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
即便就造谣视频的故事情节分析,来找出真相,也不难发现“混子曰历史”的作者忘记了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封建小农经济正常的回报率是很低的。在封建小农经济体制下,纵然一个人再有能力,想要将15亩地的父业变成千亩良田,仅仅靠“知书达理”和“低调做人”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猫腻儿,可能就出在这个“聆听祖训”上。
封建历史上,一般默认有三种地主,一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世族地主、缙绅地主,他们凭借世袭的或非世袭的获得自己的地位和特权;二是拥有大量财富的粮商、盐商、丝绸商、帮派首领、土匪强盗头子,也是大地主,他们往往与官僚勾结为害一方;第三种,就是社会地位较低、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民地主。黄世仁一家,就属于这最后一类。但是,社会地位低,没有政治之特权,不代表就没有危害。
前面说,这问题的猫腻儿,可能就出在这个“聆听祖训”上。自古以来这一类地主,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取到剩余价值,挖空心思,不仅放高利贷给农民,往往还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比如在荒年趁着农民忍饥挨饿,以极低的代价买走他们的土地;欺负农民不识字设计一些霸王条款;强占农民钱物房产,强抢民女,甚至谋财害命等等等等。如果真的是像“混子曰历史”所说,黄世仁的爷爷只有15亩地,那黄世仁的爸爸聆听的“祖训”必然是一些伤天害理的勾当,否则就凭一个书生,再怎么勤恳劳作,也不可能在20来年的时间内,赚得千亩良田。
在文章末尾,“混子曰历史”还不无讽刺的说到:
【《白毛女》虚构的成分太大了。同时,颠倒事实。将黄世仁在名声上颠覆至万截不复的地方。实属大不应该。穿凿污史,辱前人于地下,公允何在?】
到底是在歪曲历史?一目了然。
其实对板上钉钉的历史进行翻案,醉翁之意显然不在酒,将样板戏所述历史贬为有政治考量和目的的谎言,实际就是为了攻击用土改解放亿万农民从而获得其支持的共产党。用心颇为歹毒。这样如此活跃的一个微信,长期发布历史虚无主义文章,并歪曲历史和正义诱导粉丝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如今那么多正能量爱国拥共账号被封禁,如此反动的账号却不被处理,在《英烈保护法》已经实施的今天,实在是不可容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