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李英 | 《延安归来》:千古名篇“窑洞对”讲了什么?
点击:  作者:李英    来源:“普天科技GTVAC”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2-27 15:51:51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之问深深地镌刻在历史年轮上,成为中国共产党时时自警自省的一面镜子。

 

1.jpg

 

新华社刊发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专门提到“窑洞对”的: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总书记特别警醒全党:

“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

 

2.jpg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6人组成国民参政员访问团赴延安。

黄炎培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短短5天的延安之行,对当时年近古稀的黄炎培来说,像一道冲击波,让他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人生站上了新起点。

 

回到重庆之后,黄炎培便立即整理思绪,将5天的经历感受,形成书稿《延安归来》。

 

站在中华民族历史选择的关口,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全国同胞展示了延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风貌。

 

3.png

4.jpg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后所写的《延安归来》一书,记述了“窑洞对”的内容(人民网)

 

呼唤民主团结之先声

 

8月7日,《延安归来》由重庆国讯书店出版,重庆南岸润华印书馆印刷,初版2万册。这本74页的小册子,内容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延安归来答客问”,回答了10个重要问题,包括延安之行的动机、去延安的名义、对大局的看法、对延安的观感、延安的政治作风、与中共领导人谈话的经过、国共合作的前途等。

 

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延安五日所写的日记。

 

第三部分是作者访问延安有感而作的《自重庆之延安》《延安去》两首诗。

 

在书中,黄炎培申明“我们不是第三者,不是和事佬,我们也是国民,我们是有主张的”“问题的利害,已经明明白白,更没有怀疑的余地的了。吾人服务,苟利于国,成败应非所计”。其拳拳爱国之情,溢于纸上。

 

8月9日,《新华日报》在头版上方中央位置刊登新书广告,广告中将《延安归来》概要为《延安五日记》。

 

这第一版广告标语为“凡是关心团结问题的人士值得一读”。

 

8月10日,又在头版左上方最醒目的位置刊登广告。第一行便祭出“民主、团结”两大关键词。

 

这一期的广告标语略有不同,改为:“凡关心民主团结的人士值得一读!”

 

8月19日,还是在头版,还是在最醒目的左上方,继续刊登广告,广告标语改为宣言:“民主团结赢得了战争,更要赢得和平!”

 

伴随着《新华日报》强势响亮的推广,几天内,2万册《延安归来》就被抢购一空,成为大后方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这本书在中华大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黄炎培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5.jpg
毛泽东在窑洞中写作(人民网)

讲述“周期率”之问答

 

《延安归来》一书,最为后世称道的,就是黄炎培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了在延安窑洞中诞生的“历史周期率”之问。

 

在“延安归来答客问”一节中,详细记述了7月4日下午与毛泽东在窑洞里的一次长谈。

 

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几天感想怎样?黄炎培引用《左传》《中庸》等典章,提出了“周期率之问”: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从容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历史周期率”之问深深地镌刻在历史年轮上,成为中国共产党时时自警自省的一面镜子。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用“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新回顾党的历史上三次著名“对谈”,感受党那种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追寻百年大党生机勃勃的“成功密码”。

“甲申对”
图片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分析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起义军高级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丞相牛金星“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大将刘宗敏沉湎于吴三桂爱姬陈圆圆的温柔乡里。到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不得已亲自出征,仓惶而去,仓惶而败,仓惶而返。大顺政权在北京只存在了40多天。

毛泽东非常赞赏这篇文章,认为它的内容对已经取得很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不仅让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还把它作为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要求同志们引以为戒。

 

6.jpg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图为战士们在进行整风学习。  新华社发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讲演中说道:

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

 

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

 

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

 

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

 

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回信中表示:“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还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毛泽东的谦恭态度充分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敬畏精神。

“窑洞对”

1945年7月1日,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欢迎由王若飞陪同的6位国民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从重庆飞抵延安进行访问和考察。

 

8.jpg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指出这番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强调要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图为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机场交谈。

 

在此过程中,有一次毛泽东问黄炎培的感想怎样?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同年8月10日,黄炎培在重庆出版了轰动一时的《延安归来》。他在书中写道:“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几年之后,共产党的“延安作风”确实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中国的希望就在中国共产党身上——黄炎培的所思所言,历史都一一作了验证。

9.jpg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黄炎培的一生,代表着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振兴而不懈求索的曲折历程,也真正实践了他所信奉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图片
“赶考对”
图片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0.jpg

1949年3月,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这是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新华社发

 

在香山期间,毛泽东会见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前嘱咐警卫员: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

警卫员在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便“诉苦”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11.jpg

《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由“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5个部分组成,全景式生动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图为观众在纪念馆内参观展览。  香山革命纪念馆供图

 

在香山这个进京的第一个考场,共产党人交出了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指挥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而且有效防止了进入城市后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筑牢了全党拒腐防变、经受执政考验的思想基础。

 

(来源:“普天科技GTVAC”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