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毛主席接见了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两个人在中南海的书房里谈了近两个小时。
交谈中,毛主席与杨振宁谈到了当时科学界最前沿的哲学问题,杨振宁后来在海外报刊和学术交流活动上,多次以“毛泽东与自然科学”为主题的叙述中,提到毛泽东同他这次谈话的内容。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当时交谈中,杨振宁谈到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叫“光量子”,任何物质都是由若干光量子组成的,量子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单位,即有即无,飘忽不定,
杨振宁说完恳切征询毛主席的看法。
毛主席沉思片刻,谈了自己的观点:你说这个量子"从无中来,到无中去",那这个“无”并非我们中国哲学所说的个“无”,而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只是我们现在还了解它;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如果物质分到一个阶段,变成不可分了,那么一万年后,科学家干什么?追求科学真理是无穷的。
杨振宁听后,立即表示了赞成,说自己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一直不确定,现在听主席的说法,回去会好好研究。
交谈中,毛主席又由杨振宁讲到的"宇宙守恒又不守恒"原理,引申开来,说自己是搞政治的,不懂科学,强调反对讲什么“万寿无疆”的话,这句话不对,不守恒,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本源。毛主席就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用哲学思想来解决分析物理问题,自然会看得更深刻、更远大。在毛泽东的哲学思辩里,自然万物在他面前都没有秘密。
在人们的观念里,这个世界没有“通才”。其实,这种说法只是站在狭义的理论层面的,而在更广义的哲学实践层面,毛泽东就是一位“通才”,不说这位伟大军事家雄才大略,政治家的胸怀远大,书法家的欹侧纵横,文学诗词的优美气概,他用他的哲学思想,通透自然发展规律,明晰一切,看得比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更深、更远、更明白(比如抗战初期的《论持久战》还有《矛盾论》等经典论著)。
1976年毛主席逝世,美国的华人在纽约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上,杨振宁作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讲话中说道:“毛泽东主席对世界人民的思想意识的启迪,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伟大的贡献,他是人类历史长河上的一位巨人!
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全球第七届粒子物理学研讨大会上,作为科学家代表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好多次,科学家都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但却又发现还有更深更简单的结构。今天,所剩下的真正的基本粒子的候选者只有夸克和轻子了。或许将来还会发现更多。
中国的哲学家毛泽东和物理学家们一直是维护这种观念的。我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性。”
这并非普通意义上,对粒子命名的一个建议,而是通过这个会议,表达了科学家们对一位受到世界人民敬仰的伟大的哲学家高瞻远瞩,深邃思想的敬意和纪念。
来源:今日头条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