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12日,毛泽东去天津视察,到了中午,他跟卫士李银桥兴致勃勃的提议:“到街边饭店解决吃的吧。”
小李一听头皮发麻,提醒主席:“去年那次在安徽,随便吃了一家饭馆,群众围上去的场面,您忘了?”
毛泽东摆摆手,意思说那是偶然事件。见主席执意要去,小李只好作罢。
小李跟随主席进了一家特色包子店,俩人低调的走进二楼的小包间,所幸没被人认出,吃的十分愉快。
主席跟小李说:“再来一份吧。”
当伙计手托一笼热气腾腾包子来到主席跟前,惊到了:“您是毛主席吗?”
主席笑笑点头:“我是毛泽东,你家包子很好吃哩。”
饭店小伙计激动的说不出一句话,乐呵呵的一个劲点头,近距离看到偶像了,能不开心?那个年代,处处是毛粉。
小伙计这一发现不打紧,店里的食客如吸铁石般的都吸到小包间里,热情大呼:“毛主席,毛主席......”
一会儿的功夫,闻讯赶来的群众,把包子店围的水泄不通。
如李银桥所料,场面失控了。悔不当初,心里暗暗嘀咕自责,“这事真不该听主席的”。
主席倒是跟没事人一样,和大家打招呼,聊家常。上午视察学校,下午时间早已安排好了,可问题是走不了啊。
李银桥费力大声跟大家解释,“主席很忙,要走了”。可热情的百姓根本听不进去。
劝不听,走不了。就这样无奈的从12点半硬生生的待到下午6点多。
最后还是当地警备区动用兵力,才把主席护送离开。
李银桥回忆说,“这事之后,主席再不提街边下馆子的事了”。
作为80后的我,主席老人家对这代人的影响,远远不及我们长辈了,他是粗线条的,也许仅是一个符号。
有人问:“毛泽东是谁”?
答:“百元钞票上的头像就是”。
纸币代表价值,却无法传承思想。读主席的笔墨多了,越发现用文字不足以表达。
他的这面旗,在小编心中不管起伏多久,都在高高飘扬。
想书写他的军事天才,却无法割舍他杰出的哲学思想;赞美他的政治艺术,却无法舍弃他诗词的华美壮丽。
他的每一面都闪耀着伟人的光芒,甚至当我厌倦了键盘敲打,想拿起毛笔挥洒一番时。
竟发现书法中还有一种字体叫毛体,那样的与众不同。
更别说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心中伟人的形象了。
一千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人眼中同样有一千个毛泽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经验教训 •
• 他山之石 •
• 读史明智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