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胡懋仁|北京的老城墙和城门楼为什么会被拆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4-09-10 22:17:53

 

1.jpg

 

最近,在网上又看到对北京在五六十年代拆除老城墙和城楼的指责文章。这是针对北京市中轴线申遗的成功而发出来的感叹。这篇感叹的文章从中轴线申遗为切入点,再度指责五六十年代北京老城墙、老城楼被拆除的错误。这类文章至少在近十多年来,见过的得有几十篇了。可能还有更多的文章,我没有看到。对当年拆除城墙与城楼,这个决策过程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披露出来。我肯定也不知道。不过,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来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梁思成与林徽因都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学家。他们对于古建筑,更是爱惜有加。这方面他们不存在任何问题,我们也无权对他们提出任何批评。对他们要求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包括保护老城墙、老城门楼,献出一片赤诚之心,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们大家也都能理解。
然而老城墙和老城门楼还是被拆了,这让人很痛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梁林二人的建议是,老北京城保留不动,在老城之外如在新北京一带(新北京即指复兴门以西一直到玉泉路这一大片地区)建立一个新的北京市区。这样,老城的风貌就会被完全保留下来了。现在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就不是只有故宫和中轴钱的,而是一个完整的北京城。
然而,北京还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憾。
梁林二人的建议为什么没有能够被接受? 这其中的原由,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无从得知。但是从历史上来进行分析,有一个原因恐怕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新中国建立时,实在是太穷了,什么家底都没有。要开展新的建设,就极度缺乏资金。要建设都如此吃力,再要保护和修缮更多的古建筑,根本就是几无任何可能。那时,国内的黄金都让蒋介石搬到台湾去了。如果蒋介石还有能力,他会在撤离大陆前,要把大陆所有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重要机构如电厂、水电站,以及相关的水利设施都要全部炸毁。如果这些罪行都能实施得逞,那么新中国的家底就更是惨不忍睹。
因为穷,我们没有钱在北京老城之外的地方去建一个新的北京市区。老北京城连内城加外城,面积也不算小。如果要建一个新北京市区,那么所占地面积只会比老北京城更大而不会比老北京城更小。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如果说,我们从国家的建设投资中,从国家政府的日常费用中抠出一些钱来做这件事,能不能做得到? 现在不好说,或许也能做成一个新北京市的雏形,但是如果要继续投资,难度就更大了。我举一个例子。1965年,我考上了北京电机学校。这是一所中专半工半读学校。学校建设的时间应该是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的。然而从1959年开始,国家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学校原本的建设规划还是很可观的。但由于经济困难,学校无法完全按照原来的规划建设完工。而第一批学生入学时,学校只完成了规划中一半的建筑项目。所以整个校园看起来很奇怪。一个主楼,面向机场路。然后一直向主楼左侧延伸。有学生宿舍,有食堂。校园内建筑的分布就像一个残疾人,只有左上肢和左下肢,完全没有右上肢和右下肢。一所偌大的校园,只有这几栋少量的建筑,本来就不太正常。而校园的右侧部分完全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钱再继续建设下去了。
如果在新的北京市区的建设过程中,会不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我们要怎么办? 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样子,实在太让人无法接受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国家没有采纳梁林的建议是有一定考虑的。
另外,如果老城不动,去建新城,还有一个问题是一个花钱的大问题。那就是对古城墙和古城楼的维护与修缮。这笔钱同样也不是个小数目。在旧城墙和城门楼拆除之前,我经常路过东直门和西直门。远远看到,城门楼上的圆柱早就油漆斑驳,也早就应该维修了。老城如果要修缮,还要维持原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财政来修缮。这笔钱从哪里出,根本就是一个大难题。
更重要的是,那时国家很缺钱,但是有的事是一定要做的,是非做不可的。那就是尽快发展我们的重工业,发展我们的国防工业。为什么? 道理不复杂,为了国家的安全。一个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安全问题。没有重工业,没有国防工业,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叫嚣的反攻大陆,新中国几乎就像是一个柔弱的婴儿,没有强大的抗击能力。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国家和人民都缺乏安全感。特别是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在工业化与国防工业上存在的短板,让举国上下都完全懂得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绝对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新中国的安全就是头等大事。相比之下,保护古建筑的事当然也很重要,也是大事。但是与国家安全比起来,毕竟只能退到国防工业的身后。
这就如同某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涝灾害。现有的堤坝强度不够,难以抵挡凶猛的洪水。这就需要分洪泄洪。而一旦分洪泄洪就需要淹没一些房屋和田地。对房屋与田地的淹没没有一个人是愿意这样做的。但是没有办法,为了减少更大的损失,必须要牺牲一小部分利益以保护更大部分的利益。为了国家根本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尽快发展工业化,建立国防工业体系。但是国家手里就只有这么一点钱,所以。类似于古建筑之类的保护工作,只好先往后拖一拖了,甚至不得不做出难以割舍的牺牲。
在五十年代,北京老城的城墙和城楼到底拆掉多少,我不是太清楚。因为直到六十年代,北京大部分城墙都还存在。但有一点是知道的。原来位于天安门城楼前面皇城的宫墙和一些城门如中华门等早就被拆掉了。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1958年前后,国家在北京建设了十大建筑,其中就包括在天安门广场上建立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以及革命博物馆(现在统称国家博物馆)。这两栋建筑占地面积都很大,不仅要拆掉那些皇城的城墙和城门,还要拆迁一部分居民。这才有了今天的天安门广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北京全部城墙和大多数城楼的拆除是在1969年之后。这也是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决定。1969年,中苏两国在中苏边境发生了武装冲突。随后,苏联在中苏边界和中蒙边界陈兵百万,给中国以极大的国防压力。北京要在全市建设人民防空设施,即防空洞。这类防空设施有各种不同层次和级别。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在北京内外城的护城河的位置上修建地铁二号线。这并不仅仅只是北京市内交通的设施建设,更重要的,这也是北京最大的防空设施的建设。因为在护城河的位置上建设地铁,所以向下挖掘土方的工程量就要少得多。为了施工的便利,护城河内侧的城墙就都要拆除了。像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宣武门、崇文门,都未能幸免。
正是因为国家安全的需要,老城墙做出了牺牲。虽然说,中苏两国最终没有发生全面的战争,但是没有人在当时敢肯定地说,中苏之间就一定会打不起来。总是要防患于未然。
前些年,北京市在原永定门城楼的旧址上,重新又建了一座永定门。有人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赝品,好像就毫无价值。纵观全国,有多少真正原有的古建筑今天能留下来? 很多古建筑多次遭受火灾被烧毁,已经重建过多次。我们也需要指责这些重建的建筑都是赝品吗? 黄鹤楼、滕王阁都是重修的,那么它们今天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吗? 说起来,今天的天安门城楼也是重新建筑起来的。1968年到1969年,在临近建国二十周年的时候,大批竹蓆或苇蓆的围挡把天安门城楼围得严严实实,没人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从外面什么也看不到里面。几个月后,也可能更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围挡被拆除,一个崭新的天安门城楼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们有必要指责这座新的天安门是个赝品而去批评实施这项工程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吗?
北京的老城墙不复存在了,这确实让人非常遗憾。但历史就是这样,历史每前进一步,会得到很多东西,同时也会失去很多东西。这种失去在很多情况下难以避免。或许,在我们今后的历史中,对于同样的情况,我们会聪明一些,会想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毕竟那些已经走过的历史不可能再回头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