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历史人文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刘邦战胜项羽的,不是痞子气而是天下观
点击:  作者:    来源:国学与生活  发布时间:2015-03-02 21:29:00

 

文/朱东


秦二世于公元前210年登基,第二年以陈胜吴广为先导的起义,就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在这个过程中,项羽自一开始,就是真正的主角,而刘邦则仅仅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但是,刘邦的平民身份,使他较之其他故旧贵族出身的诸侯们,先天性的具备了更强烈的天下观和灵活性。因为那些贵族,更关心的是如何复国,因此也就受到了其故国情节的羁绊,而没有天下之志。刘邦一介平民,虽是楚人,楚国的复国大业,也不需要他来操心,而只能由项羽来完成。


所以,在进军秦国首都咸阳的过程中,只有当时已经是公认的领袖的项羽,和无国可复,无地可居的刘邦最积极。所以,公元前208年巨鹿一战,使项羽成了威震天下的英雄,号令诸侯的领袖。而第二年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的事实,则使刘邦由一个可有可无的力量,一跃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即使是项羽也必须认真对待的一路诸侯。


认真对待的方式,就是著名的“鸿门宴”。对于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有杀死刘邦,后人有许多评论和总结,比如项羽的妇人之仁,项伯的愚蠢糊涂,当然也少不了刘邦自身的狡猾无赖等等。


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项羽作为一个来自楚国的故旧贵族,没有摆脱封建割据的思维方式,没有真正的天下观,也就是没有真正的全取天下的意愿。才让他觉得,没有必要一定要杀死刘邦,而完全可以用更传统的方式来解决。


这个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分封诸侯的方法,将刘邦驱逐出中原腹地,也就是驱逐出权力争夺的主战场。所以,与其说说项羽有妇人之仁,不如说他有贵族的高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平民的蔑视。于是就产生了那次公元前206年对刘邦明显不够公平的分封——率先进入秦国都城,灭亡了秦国的刘邦,并没有得到按照约定应得的秦地,而被分封到了在当时人看来,穷山恶水的巴蜀之地。充分显示出,项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以及观念上的陈旧。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用1.0版的技术,解决2.0时代的问题。除了能够给刘邦的反叛提供一个正当的借口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详——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英雄项羽的自刎,和地痞刘邦成为一代雄主而告终。


后人对此,也做了诸多的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对刘项二人的性格秉性的差异之上。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二者的身份属性的不同。


虽然都是秦汉之际的起义者,但是二者的出身,以及由此而来的思维与行为的方式截然不同。


刘邦是平民是地痞,项羽是贵族是英雄。


这不仅使二人在决策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完全不同——刘邦可以毫无负担的,采取任何有效的手段;项羽则必须贵族的行为准则。


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二者在观念上的差异,三点:


第一,作为楚国贵族,楚国的复国者的项羽,楚地不仅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一切荣耀的根基。所以,项羽要的是楚地,而不是天下。或者至少是把楚地,放在天下之前。而作为一个几乎生活在最底层的,楚人刘邦来说,楚地留给他的是痛苦和失败的回忆,而秦地乃至天下,才是他一生的荣耀的根源,所以刘邦要的是天下,而不是楚地。


一个要天下,一个要楚地,二者之间的高下立判。

第二,作为贵族的项羽,几乎必然的对平民,抱有鄙视的心态,这与性格没有太大关系。所以,项羽几乎注定会不把韩信这样的人放在眼中。而刘邦本身就是一介草民,所以从骨子里,就不敢欺民。经过了春秋战国500年的发展,随着文化与经济的下行,到了秦国的时候,中国社会即使不能说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庶民主导的“民的时代”,庶民阶层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蔑视庶民,一个至少不敢欺民,之间的高下又立判。

第三,从本质上说,项羽与秦始皇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代表。所以,由项羽来统一天下,对于刚刚复国的古旧贵族们来说,同样在情感上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即使刘邦战胜项羽是偶然的,即使出现了项羽战胜刘邦这样的结果,最终也还会有一个平民出身的人,或者有平民情节,认同平民拥有的新权利,新地位的,更有天下观的人,站出来最终打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的。

责任编辑:klc002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