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日本崇洋媚外?但他们为何能屏蔽外资,守住国民经济主导权
【编者按】弹丸之地、缺油少矿、战祸频仍、文明边缘、社会动荡……这些令日本头疼的天然缺陷,却恰恰保护了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自强,在全球的“意料之外”迅速成长,并依靠借此积累的技术和信誉对抗外资侵蚀。日本人推崇外国人甚至侵略者,但他们从来不会交出国民经济的主导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领域,日本始终保持着本国企业的纯洁性。 (《国资报告》邀请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为我们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东京的高楼大厦虽然在数量上不能和北京、上海比,但很像日本人穿的衣服,永远簇新。这里似乎找不到一座看上去疲惫、破旧的大楼,日本社会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多雨的城市,所有的屋顶却从不长草,因为这是日本人特别不能容忍的。正如即便是家境相当困难的人,外出时也要打扮干净一样,建筑也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纯净。
同样,哪怕是东京街头如何灯红酒绿,外国模特充斥广告让人觉得这里与巴黎、纽约没太大差别,但东京还是东京。仔细观察的人会发现,日本很少外国企业设计的建筑,也很难看到外国企业的标识。在东京最奢华的CBD,能找到外资企业的办公地点,但他们的办公条件根本无法和日本企业比。最牛的企业,最好的办公条件都属于日本本土企业,日本的白领不会为在外资企业工作而感到有多么荣光。
“日本没有可开采的原油、天然气。因此除了能源企业外,日本重要经济领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本国企业。这是日本产业的最大特点。”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井村喜代子对笔者说。
19世纪,日本为什么能建起自己的国民经济
一直以来,日本都地处文明的边缘,距离文明中心远,能受到文明的影响,但又绝对不会成为文明的中心。这样的日本可以崇拜某种文明,但又很自然地与所崇尚的文明形成很大的区别。
在日本,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民众对某些西方殖民者、传教士、军人持欢迎、推崇态度的言论,甚至不乏誉美之辞,说他们为近代日本带来了新思想、新文化,改变了日本社会。但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地方,几乎找不到任何外国企业在日本获得成功,或者往坏里说,很难找到外国企业压迫日本本土企业的例子。
英美的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鸦片虽然也是他们继续从中国获取财富的手段,但绝非唯一手段,更多的是它们的洋行带着纺织品等工业品大举进入到了中国,本土的农村、城市同时受到打击,国外企业强,本土企业弱的局势逐渐形成,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世界产业舞台上,基本上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影子。
日本的国门是美国军人佩里率领的舰队在1853年打开的,此后洋行、外国产品是不是像在也大举进入到了日本社会?没有,在日本发生的一切与中国完全不同。
和西方其他国家一样,佩里迫使幕府签订了通商条约。日本也一度陷入动荡。1868年地方上的叛乱军队,直接攻打江户幕府,发动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相互残杀,由于获得了成功,迅速形成了明治天皇领导下的新政府,开始了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由于消弭了内乱,日本在19世纪后期已经开始建立国民经济,能够接纳外国思想,并开始向周边国家殖民。“从当时的日本工业生产能力看,日美通商条约很难说是平等,但日本人认为,如果有了与西方同等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就有机会向美国出口所有商品。”在大学里讲授经济史的小山说。
19世纪末,日本已在国家体制上实现近代化,工业体制上实现现代化,使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即便其他国家的企业进入到本国,也不可能形成对国民经济具有绝对影响的态势。19世纪后期,近代日本国民经济的出现,让日本进入到了现代文明中。
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命运的不同,还在于“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人口不及大清国的1/10,地点距离英国在亚洲的桥头堡——印度很远。日本除了有一些铜矿,能开采一些煤矿外,没有太多的经济价值。”小山认为,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也让西方企业感受不到日本的魅力,未真正去开拓那里的市场。
二战后,政治、社会动荡保护了日本国民经济
二战以后,随着东西冷战的开始,西方断绝了与中国的联系,日本成为西方企业在亚洲的投资重点。对于外资来说,这似乎是一次进入日本的机会,但他们还是错过了。
二战前,日本的纺织业已经足够强大,占领中国市场的外国势力大多来自日本。在纺织业,欧美纺织业已很难与日本竞争。在中国东北,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已经是日本投资的主要领域。此时的日本企业已经列于国际企业之林。
二战的结果彻底打垮了日本,其在中国东北的所有重工业基本全部落入苏联手中,被拆运到了苏联。日本国内的重要工业设施,在战争中几乎全部被毁,留下的一部分也在等待作为战争赔偿品,拆运给亚洲其他国家。
1945年以后,美国极力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秩序,并在欧洲发动了东西冷战。冷战期间,美国企业可以向欧洲出口资本,建立大量企业。但在亚洲,美国搞的是热战(朝鲜战争),而且二战后日本缺少投资条件,迅速发生战争让日本更加失去了魅力。
1946年,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1950年发生的朝鲜战争,一打就是四年,这让日本变成东亚战争中距离战场最近的一个国家。“我当时已经上大学,感觉朝鲜战火延烧到日本已经是时间问题。”井村喜代子说。
从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到1964年日本召开奥运会,这期间日本经济实现了翻番高度增长。但相对来说,欧洲经济更被看好,美国企业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欧洲及周边国家,如中东、北非等地区。
“东京街头不得随便小便。”这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会前,街头最重要的口号。经济的发展,远未让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和欧洲相比,落后的日本在这个时候虽然躲过了战火,但依然不受西方资本的青睐。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社会动荡不安,每年春季必定要爆发要求涨工资的春季工潮(春斗),受国外支持的左翼组织,不断制造袭击警察的武装斗争。反美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数百万人包围国会的运动,一次便会持续数周,而且隔一段时间便会爆发一次。自民党政权好像一直在持续,但随时有可能被推翻,政局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下。
“这样的国际国内局势,是不可能吸引外国来日本投资的。现在想想,是日本的左翼运动,最后阻止了国外企业来日本,保护了日本国民经济,让外资一直不能对日本经济有所影响。”井村喜代子至今对这样的结果感到不可思议。
“我缺的,你补;我有的,休想染指”
能源、矿产资源的匮乏是日本最大的软肋,也将日本国民经济拉开了一个大大的缺口。直至20世纪最后十几年,日本的商社才开始投资原油、矿山,世界上最重要的油田、矿山几乎都看不到日本资本。
外国企业正是通过日本的加油站等能源领域切入了日本市场,并保有绝对的强势。
然而,日本有日本对应的方法,令外资画地为牢,不能越雷池半步。在需要巨额投资的石油化工领域,没有相当的工业技术,这个领域肯定会被外国吞掉。日本虽无资源,但却早在二战前就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技术并深入研究,二战后将这方面的技术发展到了最新阶段。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住友化学等财阀,具有绝对技术优势。因此,对于日本而言,原油可以从国外进口,但化工绝对不容国外企业说三道四。
在日本,能源化工领域的合资并不少见,但合资内容大都以国外企业出资源,日本企业出技术为主要方式。与欧美化工企业的技术合作也是有的,但从大局看,这种合作基本上可有可无,不影响日本企业的主导地位。
在产业上,日本本国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金融领域,即便欧美金融资本极为强势,也很难在日本显山露水。日本企业也会选择去美国上市,但此举往往会被认为可有可无。欧美金融资本在日本想发挥作用,但总有种使不上力的感觉。日本的银行业,也没有给国外资本参入的机会。
那些不重要的,外资要了还不见得玩得转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不那么重要的地方,日本也给外资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能够成功。
日本具有世界最完备的零售系统,曾经的大荣及现在的7&i(华堂)集团等本土企业,在日本具有很强的优势地位,这让国际零售企业几乎难以涉足日本市场。2000年,雄心勃勃的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曾想占领日本市场,但以失败告终,最终在2010年初完全退出,将仅存的6家店铺卖给了日本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永旺(AEON)。
究其原因,不是日本消费者或者媒体有反法情绪,是家乐福在日本想和本土的零售企业竞争太困难。单纯的低价格并不能打动日本消费者,最有效益的零售掌握在日本零售企业手里,让家乐福等大卖场,最后只能挣个卖苦力的份子钱。数十年的商业合作让日本厂家与零售已经结为一体,这不是远来的外企能够切入进去的领地。
近年来,日本电子产业走下坡路,部分业务被出售给外资,其中不乏海尔、联想等中资的身影。然而,对于日本企业而言,甩掉这些不需要的赔钱货,正是加速本土企业转型重组、拓展高新科技,进而掌握新战略产业主导权的好机会。而几年过去,那些被卖出去的业务也几乎没有给它们的新东家带来多大的效益,有的甚至成了累赘。
2011年10月,海尔签署最终协议收购三洋电机日本的洗衣机。
IT方面,来自日本国外的亚马逊、谷歌、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等似乎已经争取到了市场。日本甚至没有一家类似的本土社交网站、电商网站、搜索引擎与它们抗衡,更没有像新浪、淘宝、京东这样的企业,创始人从美国学到一个模式后开始创业,然后赴美上市,将企业赚取的大量利润奉送给美国股民的情况。但事实上,日本人至今都十分依赖纸媒、传真机,类似于微信的连我(Line)只用来发短信,实体店购买是优先选择。日本IT产业始终不温不火,不受重视。也因此,面对日本特殊的语言、独特的文化特点,美国不符水土的服务模式虽然始终有些别扭,但也并未曾受到本土对手的挑战。
日本就是日本,也许可口可乐是日本最为畅销的饮料,没有一家能与之竞争的日本饮料厂家;外资也完全可以买下日本木屐的生产企业,垄断这个市场……但这些都不重要。在汽车、钢铁、金融、军工、航空航天乃至动漫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领域,日本始终保持着本国企业的纯洁性。至今,我们都没有见到过外资收购日本企业后获得成功。这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相关,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个文化或者是文明特点,今后也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国资报告》)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