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会有一些特殊的人物降临人间,其生命的刻度在时光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短一瞬,但是会让整个人类历史突然加速到一个新的时代。列奥纳多·达芬奇就是这样的人物,他对人类进步的推动不亚于任何一个宗教领袖,更是远远超过很多君王。他在艺术,医学,机械,动物研究,人体解剖等各个领域探索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这让人不禁惊叹,在短短的一生中,一个人怎么可以做这么多事情,思考这么多问题,攀越这么多人类从没涉足的高峰。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按照流行的商业语言定义,正处于“颠覆性的创新时代”,诸多科技大规模的应用让人类每天都感觉有一种前进的“推背感”。如同当年文艺复兴出现的大批伟大的作品一样,今天的颠覆性创新时代,有可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批真正伟大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融合了科技与人性之美,而这个时代真正伟大的创新者,都应该再次拜500多年前的达芬奇为师,从他的身上,去吸收缔造伟大产品的能量:从未受到学科划分的约束;对细节的深刻观察;对人性的探索。
所有学科划分都是制约创新的绳索
当我们不断的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划分科目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自己束缚了格子里面。达芬奇在他的时代,用最好的行动诠释了创新就需要打破一切学科的划分。
纵观达芬奇的传奇一生,就是不断打破行业边界的探索之旅,在早年受到著名画师韦罗基奥(Verrochio)工作坊系统的关于绘画和工匠技术的训练后,每一次作品的产生,都是他探索新的领域知识的旅程,绘画不再是绘画本身,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知识边界的探索:对人体的临摹开启了他对人体构造的探索,通过解剖30具尸体让他对两性人体的器官构造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建筑工程的参与激发了他对工程学的研究,无论是碉堡,自动箭努车,旋转式的起重机,浮桥设计还是对运河的改造,让他对水流,机械装置有着远远超过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对一支演奏笛子的设计让他对音乐产生了同样强烈的兴趣;计时装置的设计让他问出一个可怕的哲学命题,到底时间是什么?
在达芬奇的一生中,我们从来没有看见他被任何一个领域的既有知识所羁绊,他做的唯一一个动作就是,设定一个作品的目标,围绕着它去探索,去吸收整合各种知识。这样的工作方式给我们今天在各个原创产品领域的探索树立了清晰的典范,无论是一个APP应用的按钮设计,一个社会化营销事件的策划,一辆极速电动车的开发,一个新的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构思,都不该被原有的知识结构所束缚,要做的是提出目标,去整合,探索知识去解决它。也许今天我们无法在团队中拥有达芬奇这样的天才,但是跨领域的团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可以被整合的各种知识资源,是当年达芬奇不具备的。几个臭皮匠,一定不亚于一个达芬奇,只要有他那样强烈的好奇心和不被既有知识束缚的勇气。
细节,只有对细节的洞察才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
看过达芬奇手稿的人,无不惊叹于他对大自然每个微小存在的关注和洞察。他可以蹲在地上仔细的观察一朵野花很久从而把每一片花瓣,每一个叶齿甚至雄蕊和雌蕊的顺序画的清清楚楚;他将衣服在石灰水中浸泡,等晾干后对着固化后的衣服开始临摹,以便完成画作中人体不同姿势下那栩栩如生的衣服褶皱的创造;而为了完成一幅画作中对战马姿态的创作让他对马匹足足观察了16年,这些通过细节对事物本质的探索让他始终保持着最敏感的触觉和不断涌现的创作火花。
在今天产品为王的时代,在我们不断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匠心在这个世界上如此珍贵,一个创业团队的细节曾经给我印象深刻,他们在设计手机应用界面的时候,特意邀请了100位志愿者,用斜肩带将一台台运动摄像头固定在胸口的位置,这样在应用场景中,每次用户打开APP,具体操作的过程能够被真实的记录下来,这样的细节记录为他们改善产品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只有对生活细节不缀的观察和记录,才有可能像达芬奇那样,为人类留下伟大的作品吧。
真正的创新都归于对人性的探索
达芬奇的创作之旅始于宗教作品(准确说是创作任务),而过程中真正伟大的升华,在于他(以及前后一批伟大的文艺复兴大师)对于人性的探索。通过临摹,解剖人体,最终达芬奇开始开始探索一个更深入的话题:人性与灵魂。解剖人体给他带来新的思考,在一堆物质器官背后,灵魂在哪儿?在达芬奇的作品中,逐步开始从画宗教作品进入肖像,而人物的处理,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词:深邃。似乎每个他笔下的人物都带着一丝神秘感,都有一个故事,都引人遐想。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都包含着他孜孜不倦对人性的探索。
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在思考一个底层问题,到底人类的“贪、痴、嗔”是什么?这让我想起最近快速流行的自拍杆。它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但是里面体现着设计者对人性的敏锐扑捉。当手机成为人体不可缺少的一个外在器官,当各种美图软件层出不穷占领手机屏幕的时候,从硬件上的一个小创新一下子收到了所有“自拍党”的热烈欢迎,仅仅从一个“延长的手臂”角度出发就足以找到了消费者真正的心里诉求,是一个刚性需求市场,造就一款成功的产品。
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研究,在蜷缩在子宫中的婴儿下方,他画了一颗种子。
达芬奇在弥留之际,曾问陪伴他最后生涯的弟子梅尔济,“我到底留下了什么”。
(作者:KeyLogic Company创始人兼总裁;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