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2023年4月10日报道,随着大量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有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地不相适应。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方世心认为,高等教育无法完全支撑年轻人职业发展,已经不是全新的话题。
高校传授的书本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实践需求脱节严重。方世心说,她曾在国内的一些理工类院校做调研,有学生反映说,他们在校内实践课上使用的机器,落后于工厂实际使用的机器三代以上。在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前沿行业方面的人士认为,高校课程与这些新兴行业多少有点衔接不上,学生尤其缺乏实践能力。
另外,企业还发现,有的学生具有一些具体的专业的技术,例如,有的熟悉工控类,有的了解信号类,有的具备数据、AI方面的技术,但很少有人具备全面的技术能力。还有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行业,但目前的高校很少在这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所以学生毕业后,即使学习过与之相关的某些专业,但是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综合的能力。
看起来,高校教育中的这种状况,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之间,确实存在着在两者对接方面的缺口或者差距。这个问题,既影响有关工业行业的发展,也影响高校所培养学生的就业前景,看起来确实是有点严重。
高校中各个专业在培养人才目标上,一般都会提到要培养本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是高校本身对这个专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状态与应用的了解,大多都还停留在多年以前,真正能做到实时紧跟的院校估计不多。毕竟,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各个行业之中所使用的新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快。这种速度让高校有点应接不暇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总得想出个办法来应对和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现在有的高校,不再把专业分得过细,而是通过大类来招生,教学中需要讲授的课程也呈现出了以往所不多见的多样化。但只是做到这些,似乎还是远远不够的。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里的课程设置总是赶不上现实技术领域发展,这种情况是无法改变的。没有一所大学或者一个专业能够预先就完全了解技术领域里发展的趋势与前景。而且任何新技术的出现,究竟能够在实际上达到什么样的应用程度和范围,人们也无法准确掌握。另外,了解到新技术的发展状态,将这类新技术转化成高校中的课程,这也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校面对这样的局面,就没有可能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办法总是有的。虽然技术总是领先于教育,但是教育还是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赶上与技术之间的差距,而且也有可能提出某种前瞻性的观念与意见。
例如,在课程教学上,涉及到当前各个领域的一些专业基础课,是可以多开出一些的。专业基础课,只能讲授本专业最基础的概念与知识,如果要想提升与扩展,就要靠学生自己开发兴趣与想象力去进行自学。交叉学科,未必都要靠教师来专门进行讲授。教师讲了基本概念与原理,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还要靠学生自己去了解、去摸索,去查看各类与之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资料。
在技能培养上,除了学校里的实验课程要随着社会上各行业技术上的进步而有所调整之外,整个社会包括企业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或者实践的机会。现在企业为了自己的生产经营,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接受学生实习,要分出企业很大的精力,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生产安全。企业有这样的顾虑可以理解,然而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做法,眼光是近视的。如果企业真正需要适合自身的有用人才,就应该主动地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提供条件和机会。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在更适合的环境中来进行实习,那么这些实习的学生将来就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招聘人才中的中坚力量,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现在把实习的学生拒之门外,将来你需要的真正有用的人才从哪里来?
作为理工科院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课有数、理、化、生之外,还有专业基础课,电工学、电子学、化工学、工业控制、工程设计、信息传输、程序设计、数字电路等等,都应该多少有所涉及。每门课所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由学校定出不同的课程阶梯水平,具体要学哪一个阶梯的课程,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或者说,有些看起来相关性不大的专业,其实所学课程的数量和门类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电类学生也需要掌握一些机械的理论,而机械类的学生也需要了解电学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学科专业不同,但所学课程的门类却完全可以是近似的,甚至是相同的。
对高校来说,开设任何一门新课程都是不容易的,遇到的困难很多,要做的工作更多。现在不少高校都以教学课时,期刊论文、申请的基金,以及能够获得能够有资金提供的项目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而且也以此作为付给教师报酬的条件。而开设一门新课,既费时间和精力,又拿不到更高的报酬。这样的状态,不利于鼓励教师开设新的课程。所以这样的状态亟需加以改变。高校在关键性任务上必须具备勇于开拓、勇于面对风险的创新精神。不怕失败、不怕困难,为了国家的需要,必须付出这样的努力。国家也可以为那些勇于领取这种开创性任务的高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其他条件,以利于我们的高校乐于向这种新的教育趋势与国家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对于文科类学生,必须打破文不碰理、文不碰工的现状。文科生也需要学习一定数量的理工科课程。我遇到过一个文科生,他在上大学时,学校就要求他们必须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与物理课程。虽然他毕业后,从事的是文案方面的工作,但后来由于他自己积极进取,要在单位中参与那些更重要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就毅然转了行,而且后来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某个型号的副总指挥。别人问他,你学的是文科,怎么能做到转行的?他回答说,我在大学里,高等数学也学过,大学物理也学过,要转行,对我来说,没有特别大的困难。当然,即使不转行,文科生多学一些理工类课程也是有利无弊的。现在我们有的媒体人,大多是学文科出身,就是因为不懂科学与工程,在新闻报道中笑话百出,问的问题既愚蠢又不着调,着实让人贻笑大方。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