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形象、社会风尚常常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折射,反映一个民族的内在气质。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当今中国青少年形象应是进取向上、气壮山河、豪情万丈。但近年来,男性“女性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健康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大致于2000年左右开始在日本兴起,继而传到韩国,之后随着“哈日”“韩流”传至中国。一些男孩儿效仿服装、行为和化妆等都偏“女性化”的所谓偶像明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成长,致使缺少阳刚之气。
类似现象的流行带来的社会危害不容小觑。比如,传递错误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最近十几年来,我国部分媒体和娱乐圈力推“女性化”的男性偶像明星,某种程度上甚至以男性的女性化为美,引导部分青少年男性也越来越趋向“阴柔”。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青少年正常性别取向和文化价值观,破坏中华文化传统,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再如,加剧社会精神退化。在男性“女性化”现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少年保家卫国、参与社会、积极向上的意愿和热情降低;经济方面,面对生活、工作和社会方面的压力,缺乏将压力变为动力的“勇气”和奋斗精神;另外,心态不积极也导致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心理疾病,据统计,近二三十年来,我国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均呈增长趋势。这些问题当然不单单由男性“女性化”所致,但后者在其中也起了一定消极作用。
已经有人担心,任由男性“女性化”风气持续下去,会有吞噬民族血性的风险。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坚决限制媒体上和娱乐圈以各种形式推广、宣传男性“女性化”审美观。有关部门在节目和广告等内容审批时应更谨慎,不鼓励类似信息和内容的传播。可以为此建立媒体负面清单或投诉制度,对大肆宣扬男性“女性化”风气的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实施准入限制等。
其次,通过多种方法提升青少年阳刚之气。一是加强国防教育。建议将国防教育固定为央视及各地媒体教育领域开学第一课,把学习革命传统、培养尚武精神作为青少年的价值导向。
二是定期举办少年主题夏令营、训练营。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少年军校,招收8岁--12岁孩子进入少年军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好的做事和生活习惯以及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后备军。
三是适当增加在校生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培养青少年的体魄和心志有重要作用。建议科学合理分类设置体育课程,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升阳刚之气。
四是加强民兵建设。民兵是我国军事力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原有大量民兵设施,需充分发挥这些设施和民兵主管部门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既可以强健体魄,又可加深青少年群体对国防实际情况的认识,还可重振民兵事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再者,多推出具有阳刚之气的影视娱乐作品。为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媒体和影视作品应多倡导生活中有阳刚之气的军人、特警等题材。鼓励地方电视台尤其是娱乐节目做得较为成功的电视台,策划推出宣传“男子汉”形象、倡导正确价值观的青少年娱乐节目。(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来源:环球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