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谋篇布局的若干思考
【导语】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涵盖30多亿人口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正在成为现实。承古惠今的“一带一路”,在对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往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又在新时代开创了各国各地区间文化交流合作的巨大空间。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应当紧抓此发展机遇,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着眼,加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谋篇布局需要予以全面思考。
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涵盖30多亿人口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正在成为现实,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全面指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灵魂,是促进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贯穿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战略发展的主线。“一带一路”承古惠今,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往来的继承和发展,又在新时代开创了各国各地区间文化交流合作的巨大空间,更将唤醒“一带一路”沿线遗存的中华文化基因,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华文化生态圈,助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应当紧抓此发展机遇,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着眼,加快“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谋篇布局,对内构建开放的国内文化市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文化贸易,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文化格局;对外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扩大文化投资,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扩大承载中华文化传播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共同构建开放的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一带一路”各国各地区间文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具有巨大前景无容置疑,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和挑战。首先,“一带一路”沿线是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文化、宗教、意识形态领域差异巨大,“文化折扣”现象突出。其次,许多国家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在安全和发展方面普遍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国际金融战略风险严峻,文化投资风险不可小觑。再者,各国的文化贸易壁垒也会对“一带一路”文化资源的跨境整合、国际文化市场的构建形成巨大阻力。此外“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国内许多地方政府抱着“要政策、争项投资”的心态出台了一些文化建设方案,定位不明、项目投入重复、缺乏战略思考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企业一哄而上、缺乏对国际文化市场的基本判断盲目投资。要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抓紧科学规划,引导文化发展“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
尽快制定《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与国家“一带一路”整体规划进行衔接,与国家及地方政府“十三五”有效对接,统筹国内各区域的文化发展,整合资源有效配置,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有序、有效参与,形成发展合力;同时逐步完善区域性文化发展规划、专项文化建设行动方案,有重点、分层次地有序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规划需秉持这样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和谐包容、加强文化互信。“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二是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推动国际间、国内地区间的联动发展。三是坚持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多边合作机制作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形成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合力。四是坚持市场运作。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二、创造开放红利,推动文化创新“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在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也不例外,需要推动与各国文化发展的对接与耦合,盘活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文化投资和文化消费,创造文化需求和就业,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空间布局上,“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与“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布局呼应对接,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等重点板块互动合作,重点依托国内核心城市周围的城市圈,形成组团式、具有联动效应、可持续的开放性空间发展格局。在建设路径上,要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推动文化基础建设、文化贸易、文化交流传播的全方位合作。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沿线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加强国际间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抓紧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逐步推进沿线文化保税区、文化自贸区的建设,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拓展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领域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借助已有的国际峰会、论坛、研讨会、博览会等文化交流和贸易平台,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强化多边合作机制,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增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建立与各国各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常态化机制,广泛开展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媒体合作等,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力建设,树立中国文化形象,建立沿线国家之间共建共享的传播平台。
——推动文化产业的区域繁荣。构建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打通企业与市场的主动脉,以文化旅游业、影视动漫业、工艺美术业、节庆会展业为核心抓手,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落点,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不同产业门类合理布局、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良性互动、文化贸易活力迸发的格局。积极推进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网络文化新兴业态。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充分梳理“一带一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其数据化、在线化形成“一带一路”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加强国际间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以中哈吉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契机,构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推动沿线国家文化资源的跨境整合。
三、完善保障措施,助力文化建设“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做支撑,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完善合作机制。
——强化政策支持。针对每个国家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制定相关的文化贸易政策和对外文化交流策略。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活力。制定针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等具体支持政策。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具体事宜。同时发挥我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作用,抓紧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力量为沿线国家文化基础设施的援建提供资金支持。设立丝路文化基金,扶持“一带一路”重大文化项目、文化工程的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及地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等引导性资金向“丝绸之路”相关艺术创作、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交流传播、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倾斜。
——强化人才保障。建立“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智库合作研究机制,充分引入国内外智库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献计献策。引进培育熟悉国际组织、适应国际竞争需求、了解多边惯例的国际型文化人才。加大文物修复、文博设施建设、艺术培训等对外文化软援助的人才储备和交流。
(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