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石斛是中国76种石斛品种中的一种,因为形状如同米粒,又被称为“米斛”。东汉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石斛生六安”的记载;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中,也曾记载过霍山石斛,“生于六安山谷,水旁石上”;道家经典《道藏》曾把霍山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众多药材中,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石斛,是人们眼里的“仙草”。由于生长条件苛刻、生长周期长,霍山石斛产量稀少,极为珍贵,被人们形容为“千金草”“软黄金”。霍山石斛细如灯芯,生长在陡峭的悬崖中部,发现不易,采摘起来更难。为了生活,人们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攀援绝壁,只为求得一株“仙草”,换回一家老小的温饱。历史上,由于过度采挖,只采不育,霍山石斛曾几度面临灭绝。《霍山县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石斛“因采购者众,本山搜剔已空”。大约过了100年,到了光绪四年,霍山石斛再次被发现,引来无数“淘金者”上山寻宝。到光绪三十一年,“石斛则又搜求殆尽,寥寥如晨星矣”。1905年以后,人们基本上只听到霍山石斛的名字,实际上任何人都没有见过,处于有名无实、有价无货的状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霍山县曾做过一次资源普查,当时一年能找到的石斛,只有不到5公斤的数量,而且每年都在减少。“千金草”遍寻不见,南方的铁皮石斛开始取而代之。
一切都在改变。央视4套2024年2月20日晚播放《记住乡愁》第十季《王家店-----大别山中 石上花开》,介绍霍山县王家店村的石斛种植。昔日“裤子只能到膝盖,萝卜咸菜吃一年”的穷山沟王家店村,依靠石斛种植,如今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霍山石斛实行人工种植之初,曾有一位上海客商慕名而来,一次要买5斤霍山石斛。当时这可把王家店村民吓得不轻,那时的霍山石斛特别稀罕,1克售价1000元。最后,村民们一家家地凑,才凑了60克。
直到王家店村大棚人工种植石斛普及之后,霍山石斛的价格才大幅度降下来。起先,种一个大棚的石斛就能养活一家人,后来随着人工种植的推广普及,要种5个大棚才能养活一家。石斛产业显然出现了叶圣陶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谷贱伤农”式的严重“内卷”。
看到片中介绍到这里,我就想,能不能像东北仿林下种植山参一样,拒绝大棚种植,改为仿林下野生种植石斛呢?果然,有90后王家店小伙刘波开始了尝试。
与尝试大棚种植一开始历经失败一样,刘波也是屡遭失意蹭蹬,才获得成功。
然而看到这里,我还是不能满意:无论霍山石斛产业如何发达,霍山全境如果不能恢复到历史上曾经漫山遍野的纯天然野生状态,仍不能说明霍山县已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境,不免还是让人有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遗憾。
岂止石斛,前些年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大别山的野生兰草、杜鹃花等都被山民采来卖钱,甚至有家贫人家的孩子,就靠暑假路边向游客兜售野生兰花之类交学费。清明时节,我就亲见大别山山路旁,常有正如烈焰般盛开着的杜鹃花出售。这些杜鹃,多长在六七百米的山上,它们可不是如合肥平原地带匍匐于地的灌木状,而是巍然有一人多高,主干粗如人之小臂,树龄时常达百年之久……别看路边兜售的这些根部带着大土球的杜鹃花开得灿烂,一到平原地带的城里人家,无论如何捧在手心般精心养护,一般也都会很快香消玉殒枯萎而死。道理很简单----水土异也。卖杜鹃的人明知这些,可为了钱,愣是置这些杜鹃性命于不顾。至于购者,明知其为野生,不加劝止却迎合购买,花了冤枉钱更是不值同情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愈加怀念霍山石斛的原生状态,才愈加希望霍山县领导能不满足于眼前的大棚种植和少量仿林生种植,而是真正下大气力,让“巍巍大别山,主峰在霍山”的钟灵毓秀之地,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回归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境,让霍山石斛重回乐土。
有什么样的路径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呢?我想到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据说云南松茸迄今还没能人工种植,是不是一定要为此遗憾呢?未必。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试着改变一种思路,在松茸主产区设立云南松茸国家公园。同理,霍山县也完全可以尽快争得国家支持,设立“中国(霍山)石斛国家公园”。
在上等石斛“枫斗”只卖到100多1克,一般石斛只能卖三四十块1克的时候,霍山王家店的刘波,当初对他的林生石斛要价200元1克,却遭到商家一怼:“你这石斛,一块钱1克我也不要,谁相信你这石斛是林生的呢?”
确实,在诚信危机的当儿,好产品难建立好口碑,确实让人头疼。有鉴于此,霍山县应该成立国有石斛公司,霍山县政府控股,同时可以实施股份多元化,比如吸纳华润和“是享老不是养老”的泰康养老之类知名大公司持股。这样,既可以牢牢坚守霍山野生石斛的天然品牌优势,又能凭借地方党政部门和市场知名公司的公信力,让好产品“叫好又叫座”,真正卖上好价钱,从而实现霍山石斛产业振兴与地方自然生态保护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人往往就是这样,我们过份看中“有为”,却漠视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无为”对天然的敬畏,结果常常是打碎了天然的金饭碗,不惜无限内卷地去营造泥饭碗。正如一些地方,无情毁坏历史文化景观多年后,回过头来又大兴土木建造赝品,人为打造历史上并未存在过的古镇。
霍山石斛,就是老天所赐的天然品牌,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控住这个“1”,才有希望打造“石斛汁”“石斛鸡汤”“石斛花蒸鸡蛋”类的“石斛宴”,甚至石斛民宿、石斛养老产业等系列衍生品,进而带动霍山乃至整个大别山旅游。反之,只顾埋头忙大棚种植之类,等于只是在一长串“0”的头上做文章,难以“长久立”得起来。
当然,大棚种植石斛也不是多余,因为市场毕竟有多层次需求。但归根结底,只有恢复霍山石斛县境全领域纯天然生长,才能根本扭转霍山石斛野生资源濒临绝迹的窘境,最大程度打响“霍山石斛”品牌,进而带动霍山石斛大棚种植产业及其延伸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