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集战功卓著的英明统帅与思想深邃的军事理论家于一身。可身为军事家,毛泽东自称一生只背过三天盒子枪。他的枪法远谈不上精准,军人仪表也不严整。毛泽东高于对手且一直为世人所赞叹处,主要在战略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大战略家”。
毛泽东说,“搞军事工作要先搞战略。我从来不研究兵器、战术、筑城、地形四大教程之类的东西。那些让他们去搞。四大教程我根本不管,我也不懂。我只研究战略、战役。”
如何将毛泽东战略思想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一直是职场中苦苦鏖战的诸多管理者颇感兴趣的话题。
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中最重要的当属战略观与战争指导方法论。它可以用“3456”加以概括。
所谓“3”,是指毛泽东制定战略时重点考虑的三个因素:宗旨、情况、规律。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军事家制定战略,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意愿,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由此,引出人民战争这一至今无人能够破解的兵法。
毛泽东多次对友人说,“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彼知己,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打仗就是打情报。制定任何战略,都必须从收集情报着手,做到亲知、概知、双知。
毛泽东还提出,“不知道战争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
所谓“4”,是指毛泽东军事战略有四个来源。一是前人思想;二是实战经验;三是集体智慧;四是哲学指导。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关于前人思想与实战经验,毛泽东有一段精辟论述:“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即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而总结实战经验,需要领导集体的智慧,需要哲学思想的指导。毛泽东超常的战略头脑与军事才能,与他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他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战争实践与理论研究,是分不开的。
所谓“5”,是指毛泽东制定战略时始终把握的五项原则。一是集中力量原则。战略是关于目标与可能的艺术。制定任何战略,都必须量力而行,不要到处树敌,四面出击,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二是扬长避短原则。关于战略战术,毛泽东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所谓制定正确的战略,就是通过分析比较,实现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三是力争主动原则。毛泽东强调,“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围绕“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毛泽东提出许多重要观点。四是机动灵活原则。毛泽东高度重视战略指导方面的预见性,反对把战争当儿戏,撞大运。但同时又强调,“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应根据战场情况变化,灵活使用兵力。“灵活地使用兵力这件事,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五是积极稳妥原则。毛泽东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主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特别当面对强敌时,应实行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慎重初战,确保首战必胜。
所谓“6”,是指毛泽东战略管理的六个要点。即统一思想、调整结构、明确任务、配置资源、加强指导、战略调整。毛泽东不但创立了新的战略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战略,而且在战略管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他高度重视战略决策后统一思想的工作,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步”;他创造性地提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及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作为人民战争的组织支撑;他总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给各大战区分配歼敌任务,并通报完成情况;他及时为前方调配、补充资源,特别是选定核心领导和重要将领;他善于发现典型,总结经验,研究政策,制订策略,协调各方行动,组织大兵团联合作战;他高瞻远瞩,把握战机,适时地指导全军进行战略转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进攻,战略追击。这些重要思想及光辉实践,绝对可以作为战略管理的经典案例。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