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某研究人员在对一所乡镇中学调研时,听到学校领导这样一番话:“十年前的学生,成绩好的身体不好,成绩不好的身体倒是很好。现在的学生成绩不好,身体也不好了。”这位学校领导还说,一些学生出现了“精神塌陷”的问题。
所谓“精神塌陷”,是指乡村地区一些青少年精神面貌不佳,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下滑,学习黯淡,身体状态不佳,不爱学习,不锻炼身体,缺乏明确的人生理想,对未来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过一天算一天,缺少青少年应有的阳光与阳刚。一些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但是“既不进学校也不进工厂,而是躺在家里玩手机。”
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出现“精神塌陷”问题,与网络世界吸引、家庭管教失效和学校管理失效相关。
对农村青少年的关注和关心确实非常重要。只是把青少年的所谓“精神塌陷”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以上三个原因,反而找不到适当的解决方法。网络世界不仅对农村青少年,就是对城市青少年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城市中的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深陷其中,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而农村的孩子,恐怕就更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所谓家庭管理失效,也难以解决。因为农村中的孩子,他们中有许多父母都不在孩子身边,家庭管理几乎完全是虚空。而学校管理失效的问题,似乎在所有的地方都一样。学校在这个问题上能发挥的作用当然会有,但也有限。
我记得,过去给学生们上课时,问起来自农村的学生。早期的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多少在家里还是要做一点农活的。差不多十几年后,我再问那些从农村来的孩子们,你们在家里干农活吗?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他们几乎什么农活都不做。当然,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是不错的,家长就希望他们将来能考上大学。所以对孩子们身上寄予着这样的希望,家长们自然不会让孩子再去干农活了。主要是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那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考大学希望不大了。家长们也未必要让孩子再去干农活。现在农村的情况与过去大不一样了。家长们自身的劳动或者工作,对于养一个家庭现在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不像在贫困时代那样,还要指望孩子们干点农活来帮助维持家里的生计。再加上,那些年,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负担也没有那么重,所以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可能被娇生惯养,家长们哪里还舍得让孩子们干农活。
那位学校领导所说的以前的情况,即学习成绩好的身体不那么好,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身体倒是不错。这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就只顾抓学习了,既不需要干农活,也没锻炼身体。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可能更贪玩一些,整天满山遍野地跑,这对身体健康自然是有好处的。有的孩子则有可能在家长的督促下,要多干农活,来帮助家里的生计。那么经常参加劳动的他们,其身体自然就要强壮些。
现在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估计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过去在农村还比较穷的时候,农民家庭很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有出息,能上大学。这些家庭的孩子也多为比较懂事,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愿意承担这样的担子。所以那些孩子读书很刻苦。现在农村的孩子即使不上大学,也饿不着肚子,家长和孩子本身都没有太大的愿望,没有要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的需求。这可能是这些孩子们不求上进的原因之一。
过去,农村的中学都有农忙假。一到农忙时,学校就放假。但放假不是让学生放羊,而是组织学生参加农忙时节的劳动。有的是让学生回家帮助家里干活。但在更多的时候,由于人民公社还在,所以学校组织学生到附近公社去参加劳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都是非常必要的。无论学生将来是否考大学,这样的劳动教育从来都是不能缺少的。
农村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态不是太理想。很多农民家庭都会有,花那么多钱去念书,将来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又有什么用处。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对于农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是有着极大伤害的。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更要特别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即便将来不上大学,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也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人才。农村的孩子一样可以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自己一两项职业技能,将来在社会上同样能够大有作为。
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对于农村孩子们的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这要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密切联系起来。孩子们所谓的“精神塌陷”或者说是“精神萎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于现在的农村人气严重不足。大量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流散在外,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妇女。这样根本就不足以形成更为强大的人气。这对孩子们在精神方面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能吸引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中青年劳动力返回农村,那么农村的人气就有了相当的聚集。这对孩子们的成长绝对是一种正能量如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向农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基金,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可以少花钱,甚至可以不用花自己的钱。这对提高农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家长动员自己孩子继续读书的积极性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在住在村里的孩子们亲眼看到,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自己能不能成为家乡建设的人才。这需要我们付出怎样的努力,等等。
武汉大学的那位研究人员针对他所提出地导致农村青少年所谓“精神塌陷”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针对网络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和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联系起来,结合起来,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新的效果,前所未有的效果。当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或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这种依赖农村集体经济与培养青少年相结合的方法,可能产生的效果更为长远,效果也可能更为巩固。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