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长达16公里,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牵动这全国人民的心。鉴于灾情严重,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人5日连夜牵头组成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赴震区指导支持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消防、武警、解放军、医疗人员、民兵、志愿者以及其他救援力量的不断支援下,救灾工作涌现出一个个奋不顾身的英雄,上演了一件件感人事迹,取得了一次次胜利,为灾后恢复工作全面胜利奏响凯歌。这其中不仅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团结精神,还体现了我国在突发事件中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力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突发事件发生频次更高、影响范围更广、应对难度更大的阶段,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已成为我国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以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基石。
一是生命至上。要把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管理中,要注重人性化,关注安全保障。在搜寻救援阶段,不放弃每一个能挽救生命的机会,全力做好对受灾民众和救援人员的心理抚慰,特别是对老幼病残等弱势人群实施有效保护和及时救助。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把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摆在首位。此外,在关注灾民的同时,对抢险救援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也要到格外重视,确保救援人员安全成为快速开展大规模抢险救援的重要前提。
二是团结力量。面对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政府无法也不必“大包大揽”、“单打独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等既是突发事件的直接受众,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主体。要按照“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的原则,充分依托社会力量,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文化,让民众自主自发而不是响应号召式地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三是重心下沉。预防突发事件的关键在基层,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也在基层,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应对的效果。研究表明,重大灾难发生后绝大部分被救人员是由基层单位非专业救援人员自发救助完成的,专业救援队伍所救人员只占5%左右。为此,做实做强基层,把应急资源向社区、乡村、学校等基层一线集中,重点强化居民、警察、基层官员、消防人员、急救医护人员、基层组织和公司企业负责人及志愿者等“第一响应者”的能力。
泸定地震、疫情防控是应急管理体系的试金石,我们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应急管理只是起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没有终点,我们应以崭新的姿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让灾难渐远、幸福永存。
作者:张振环 肃宁县邵庄乡;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