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民俗和老礼儿之一:
北京人过年重礼仪,按北京的老礼儿,初一这一天,亲朋好友,街坊四邻,见了面都要是施礼拜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按老北京的说法是元旦,元旦之前的一天叫除夕,就是大年三十.它是过去的一年和新年交接的一天,所以北京人历来重视除夕.老北京人也管除夕叫“年禧”,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和礼仪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北京人过年,这一天最热闹。小宁穿着一件大红棉袄来找我,我发现她的棉袄上戴着一朵小绢花,我笑着对她说:“行,你这身衣服有过年的样儿。”小宁冲我抱拳拱了拱手说:“老师,我给您拜年来了。”“好,我也给你拜年。”我向她也拱了拱手说:“按北京的老礼儿,初一这天,亲朋好友,街坊四邻,见了面都要施礼拜年。”小宁说:“我就知道拜年要给压岁钱。您说说北京人过年除了拜年还有什么老礼儿呀?”我答:“老北京的年节很多,但最当回事儿的就是过年,也就是过春节了。老年间有首民谣:
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七,贴对子。二十八,把面发。
三十晚上包饺子,热热闹闹过一宿。
老北京人从腊八开始就开始张罗过年了。三十晚上最热闹,贴春联,贴门神,布置佛室,供桌,蒸年糕,炒素菜,摆天地桌,接财神码儿,祭祖,吃团圆饭,岁岁,踩岁(踩芝麻秸),接神,放鞭炮,团拜,吃素馅饺子。”小宁笑道:“这些是不是都算过年的民俗呀?”我说:“对呀,你看过去北京人过年多讲究。”小宁点点头说;“是够讲究的,像什么祭祖、接神、踩岁,我们年轻人哪懂呀?”我笑道:“这都是老北京的过年习俗,有些俗礼,比如接神、踩岁、祭祖之类的,现在也没多少人讲究了。有些老年间的习俗也被人们赋予新意,三十晚上最热闹,贴春联,贴门神,布置佛室。小宁问道:“老年间过年,有什么礼儿吗?”我说:“当然有了,许多过年的民俗,其中就包含着老礼儿。正月初一拜年,按老北京的讲儿,是在除夕子时接完财神以后,全家进行‘团拜’。早年间的‘团拜’,主要是家里人的相互拜年。老北京人一般都是‘三世同堂’,有的人家是‘四世同堂’,‘同堂’的意思就是住在一块儿,即便不是住在一块儿,到除夕也得凑到长辈这儿过年,子时把财爷接到家以后,全家人要聚到设有祖宗牌位和遗像的供案前,给老祖宗磕头拜年。这就是一种老礼儿,后辈人过得再好,也不能把祖宗忘了。之后,长辈们坐在椅子上,接受晚辈们拜年,拜年要行三叩之礼,还要说祝愿的吉祥话,比如:祝爷爷健康长寿,祝奶奶寿比南山,祝爸爸妈妈万事如意等等。长辈们接受晚辈的拜年之后,才给未成年的小辈们一些压岁钱。注意,这压岁钱通常只给正念书的小孩儿。成人不给。压岁钱用红纸包好,也就是三块五块的,讨个吉利。再有钱的人家,压岁钱也不多给,它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意思一下而已。”小宁笑道:“这回我懂了,不是什么人都给压岁钱。”我说:“全家人拜完年,聚到一块吃一顿饺子,这种饺子必须是素馅的。”小宁问:“为什么要吃素馅饺子?”我说:“人们常说正月初一吃饺子,应该在全家人拜完年之后吃,这时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所以也叫‘五更饺子’。吃的是接神饺子。对神,得以素心相敬,所以要吃素馅。此外,还要在饺子里放一枚铜钱,谁吃到这个饺子,会有好运。”小宁问:“吃完饺子该拜年了,这有什么礼儿呢?”
过年的民俗和老礼儿之二
北京人拜年的礼数
中国人拜年的礼节,突出一点是对长辈的敬重,长辈包括自己的长辈和师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孝道”和“师道尊严”。
小宁问我老北京拜年的礼俗,我说:“这得结合北京人过年的民俗来讲。比如正月初二,这一天按老例儿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人们迷信,财神是中国老百姓普遍信奉的神灵。正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财神。过去京城的年货摊儿上有专门卖财神码儿的,就是木刻水印的财神像。人们在财神码儿前设个祭桌,在家里就祭了。解放后,破除迷信。正月初二这一天,人们便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
小宁问:“拜年的礼数是不是很多呀?”我说:“对,中国人拜年的礼节,突出一点是对长辈的敬重,长辈包括自己的长辈和师长,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孝悌’和‘师道尊严’。平时人们各忙各的事儿,到了年节,才有机会体现对长辈和师长的孝心和敬意,所以老事年间拜年,首先要给长辈拜。然后才是亲朋好友的互拜。按老例儿,正月初一必须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老年间,封建礼教比较多,按北京的风俗,正月初一到初五,一般人家都讲究‘忌门’,就是忌讳外姓的妇女进门。所以,老北京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妇女都不串门,包括自己的娘家都不能去,说是怕冲了神,不吉利。‘忌门’纯属是对妇女的歧视,这些旧俗和老礼儿,早就给破除了。”小宁说:“亲戚之间的拜年好理解,您说的后三种拜年指的是什么?”我说:“礼节性的拜年,主要是指单位的同事,一般朋友,过年的时候,到他们家拜个年,按老例,到人家拱手作揖要道一声过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然后坐一会儿,聊聊家常,就可以走人。这完全是一种礼节。感谢性的拜年,则又当别论了。老北京人重人情,欠了人情就要还,拜年就是个机会,一般情况要买些年礼,拜年的时候带上。除了拜年,还有表示对人家相助的感谢之意。”
过年的民俗和老礼儿之三
手机短信取代不了登门拜年
小宁说:“过年发个手机短信拜年,不是也挺有人情味吗?何必非要上门拜年呢?”我说:“现代文明,跟传统文化和老北京的民俗确实有许多相抵触的地方,但过年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拜年也是老北京民俗。虽说时尚的东西有些方面比传统的东西要进步得多,但有些俗礼儿还是不可少的。如果打个电话或用手机发个短信,不当面行礼互拜,实际上它就失去了拜年本身的意义。拜年是一种礼节,这种礼节必须要见面行礼才有意义。那些先进的手段,能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亲情的抚慰吗?能取代传统文化的过年老礼吗?”
北京人非常讲究老礼儿,过去,人们尊老敬老,非常拿老家儿当回事儿,每到过年,除非公务在身,不管手头的事有多忙,必须回家陪老人过年给老人拜年,老事年间,当官的不管多大,父母去世,得离职回家服孝。做买卖的,也得扔下生意,回家守孝,一“服”一“守”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两三年。人们对长辈是多么的敬重!老北京过年要祭祖,吃年夜饭时,饭桌上要单预备两套碗碟筷子,给故去的长辈留着。这些民俗都体现了对长者对自己祖宗的尊重,登门给父母、给亲人、给师长拜年,其实它体现了对老人对长辈的尊重。体现了人与人的亲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友善,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礼节。
过年的民俗和老礼儿之四
拜年要送什么礼
拜年既是一种礼儿,也是一种人情。老话说“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拜年,实际上也是人们相互“走动”的机会。走亲戚、看朋友,按北京的老礼儿大过年的,拜年不能空着手。小宁问:“拜年的时候,要带什么礼呢?”我给她讲了一件事儿:“北京有位做鬃人的民间老艺人叫白大成,有一年春节,那女士登门给白先生拜年,礼品是一份年糕、两条用淀粉和琼脂做的大鱼。年糕,寓意是年年升高,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呀。白先生说,这位美国人酷爱北京文化。北京的老礼儿她全懂。过去,北京人拜年讲究送点心匣子,烟酒糖茶。那几年,拜年送点心匣子成为‘时尚’,你也送,我也送。最后变成了点心匣子大旅行。”小宁笑着问:“怎么叫点心匣子大旅行呀?”我说:“说来可笑,有个姓李的朋友给我拜年,拎着一个点心匣子,我看点心匣子挺好,为了省钱,我给姓王的朋友拜年,就把这盒点心匣子拎上了。姓王的又拎着这个点心匣子,去给姓赵的拜年。姓赵的舍不得吃,又拎着这盒点心匣子给姓孙的拜年。姓孙的认识姓李的朋友,给他拜年的时候,把这盒点心匣子带去了。姓李的朋友一看这不是我送给老师的吗?从正月初一转到正月十五,这盒点心匣子又转回来了。当时买盒点心匣子,一个月的工资快用了一半,北京人又好面儿,拜年不能空着手。可不就会闹出点心匣子‘转圈’的笑话吗?不过,现在拜年送礼,已不讲究送吃的喝的了,人们更重视文化品位了。你给一位老北京人拜年,送两瓶‘二锅头’,两条烟,一筒茶叶,他会很高兴。送个蝈蝈葫芦,里头再放只湛青碧绿的蝈蝈,他会觉得喜兴。你给老师拜年,送束鲜花、几本书他会非常高兴。你给身子骨不太好的亲友拜年送点营养品、一束鲜花,他心里会暖融融的。但按北京的老礼儿,有些东西拜年的时候是不能送的,比如钟表、茶壶、玻璃制品、水果中的梨等等。过年了,人们说话都爱讨个吉利。送钟,谐音是‘送终’;送壶,谐音是‘糊’;送玻璃制品;谐音是‘剥离’;送梨,谐音是‘离’。您想想这些是好词儿吗?”“看来这拜年送礼讲究还真不少,过年的老礼儿还有什么忌讳呀?”小宁笑道。
过年的民俗和老礼儿之五
“破五”和“老妈妈论儿”
小宁问到过年的忌讳我说:“正月初五,按老北京的风俗叫‘破五’,要吃‘破五’饺子,老北京人过年有许多忌讳,到了正月初五,这个年就算过完了,这些忌讳也可以解除了把它‘破’了。所以叫‘破五’。”小宁笑道:“原来‘破五’是这么来的。那么过年都有哪些禁忌呢?”我说:“老北京人过年非常重视礼仪,有些老礼儿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这些迷信使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分外小心。比如说过去北京人过年的时候,绝对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连小孩儿都不许哭闹,家里人更不能吵架拌嘴。还有不能动刀动针动剪子,说是动刀,不吉利,刀主凶杀,动了它会招灾惹祸。动针会长针眼,动剪子会有口舌之争。此外过年的时候不准扫地,认为扫地会把财气扫出去,不准倒垃圾和泔水,怕把财运倒出去。还有过年的时候,不准摔碎盆碗,认为打碎东西是不祥的征兆。如果不小心把盆碗摔了,得赶快说“岁岁(碎碎)平安”的吉利话,这样才能破解。再有更甚者,过年的时候不能花钱,说花了钱,一年会受穷。信佛信道的人家,过年禁止杀生,大年初一必须吃两顿素馅饺子。除此之外初一到初五,家里不能接待女客,名曰‘忌门’。所有这些用老北京话说叫‘老妈妈论儿’。过了正月初五就都不讲究了。这些‘忌讳’,现在听起来非常可笑,也很荒唐。但老事年间,北京人都很在乎,尤其是一些妇女‘执行’起来非常认真。这些所谓禁忌,早就破除了。不过,从这些‘老妈妈论儿’中,你会发现老北京人的老礼儿很多,带有封建礼教的色彩,从‘忌门’中,就能体会到老礼儿对妇女非常歧视。民俗之中有些东西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被新的风尚所取代这叫移风易俗。有些合理的东西还是应该传承。比如:尊老敬祖、过年说吉祥话等礼俗。过年了人们都希望有个欢乐祥和的气氛。家人和朋友聚餐,谁也不愿意不小心把盆碗掉地上摔了,说句‘岁岁平安’的口彩,既能调解气氛,又能讨个让人高兴的吉利话,这些风俗就挺好。”
过年的民俗和老礼儿之六
正月初六开门见礼
正月初六,按老北京的风俗,这天又叫“开市日”。从前,北京城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几乎所有大街面儿的店铺都上板停业,过年休息,闭市。只有胡同口的小餐馆和卖油盐酱醋的小店不关张。过了“破五”,这个“年”算过完了,初六一大早,店铺重新开业。
以前,北京人过春节多数是放五天假。正月初六开始上班。新的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通常的礼节,上班以后,同事之间,领导和下级之间,要相互问候一下,俗称拜‘晚年’,说几句吉祥话。这也是沟通感情的好机会。上班以后,同事见了面,要相互打招呼,表示对新年的祝福。这叫相互‘贺年’。要注意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打招呼‘贺年’的时候,甭管您遇到什么烦心事,千万别耷拉着脸,哪怕强颜作笑,也得笑。人家跟您打招呼,您沉着脸,爱答不理的,这叫‘冲喜’,也许会让您一年都没好心情,同时也让跟您打招呼的人,心里添堵。”小宁说:“您讲的是不是文明礼仪呀?”我说:“文明礼仪当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微笑。老话说“一笑泯千仇”,笑一笑不但让您十年少,尤其是新年头一天上班,开门见礼,开门见笑,也会一笑解宿怨。老话说,“礼多人不怪",道理就在这儿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