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个毕业季,面对未来学员们有展望也有彷徨,有热情也有恐慌。聚焦官之初,当下所树立的思想观念,就是为军官生涯扣上的第一粒扣子,对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为此,笔者感到在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有五句话可作为任职之初的基本遵循,以期为战友们提供一些思想上的启发,寻取一些观念上的共鸣。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2013年习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了韩非子的这句名言。古往今来,众多享有盛名的领导者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淬炼出来的,习主席也具有丰富的基层历练。1969年,习主席作为知青在陕北农村插队落户,度过了7年奋斗时光。1982年,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首长秘书,他主动要求到河北正定县工作。很多人对此大为不解,然而习主席却怀着强烈的担当精神和创业热情,在基层一线磨砺锻炼自己。
习主席的经历告诉我们,基层历练是年轻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必然途径。只有经历了基层的艰苦磨练,才能更真切地认识基层、了解基层、关爱基层,才能更有效地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临近毕业,学员们对分配“去哪儿”的问题比较关注,这是人之常情,也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轻装上阵。审视自身,现在所表现出的自信不足、经验缺乏和本领恐慌,不正是需要到基层一线去淬火加钢吗?作为“学生官”,很多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营门,缺的就是基层部队的锻炼。
象牙塔里养不出千里马,唯有胸怀远大理想、扎根基层热土,才能汲取火热军营的丰富养分,获得官之初的宝贵财富。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去当官”
去年“五四”青年节,习主席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说:“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去当官。”选择参军报国,就是选择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就要舍弃一些个人的私利。
认清了“去哪儿”,迈向官之初还需要厘清当官“干什么”。习主席曾引用过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做大官能为做大事提供更多的机遇平台,但绝不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降巴克珠,原来只是一位班长;“矢志打赢的特战连长”刘珪,功绩就建在平凡岗位上。身居其位能够独当一面,为官一任能够造福一方,这就是所要追求的“做大事”。
在社情复杂的今天,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对成长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前不久《人民日报》在追思报道病逝34年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时写道:“100个好干部,有100种画像。但清廉,始终是雷打不动的一条‘标配’。”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足以用人格的力量赢得一份尊重。舍弃发大财的私念,摒弃做大官的杂念,才能以一份宁静平和的心态谋事创业,心无旁骛地尽好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职责义务。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2012年底,习主席在广东考察时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看清了“干什么”,还要探索“怎么干”。现在正值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攻坚期,踏入工作岗位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改革调整,也会面临诸多矛盾问题。敢于在改革攻坚中啃硬骨头,善于在改革浪潮中涉险滩,既是推进部队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成长成才必备的能力素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发展的引擎,身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新一代年轻干部必然大有可为。走上岗位,应在工作实践中深思考问:正规化管理怎样才能更加科学规范?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怎样才能更有效力?组训施训怎样才能将战斗力的靶心瞄得更准更实?……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部队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也是准军官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久久为功。特别是很多的改革已经濒临深水区,不仅需要改革的勇气,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哪些方面要善于萧规曹随,哪些方面要敢于推陈出新,需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探索。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判断,出措施”
好的方法需要铁的依据,“怎么干”的背后还要搞清“靠什么”来干。习主席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郑重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古人云: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习主席是法学博士,他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殷切期望: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
对基层指挥员来说,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是一项迫切的现实需要。当前不少单位在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上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规范,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和人治现象还没有根绝。一些“土规定”看上去挺管用,但偏离法规依据、缺乏科学性,造成冲击其他工作、侵犯官兵合法权益等情况,对于单位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弊大于利。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有句俗语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树牢法治理念、深化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目前就是要学习领悟好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从中寻取指导启迪,为走上岗位依法按纲抓建、正确履职尽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功成不必在我”
2015年1月,习主席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了这句话。习主席特别表扬过焦裕禄、谷文昌和王伯祥3位县委书记,他们都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广阔胸襟。只有这些不图功名利禄、不求成一时的奠基者,才能够赢得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崇高缅怀。
明确了“去哪儿”“干什么”“怎么干”“靠什么”的问题之后,也要思考“留什么”的问题。工作中要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不能求成于一朝一夕,有的目标需要几届甚至几代人接力实现,就要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奠基者。革命路上、改革发展路上的奠基者数不胜数,也正是有这么多人用青春、鲜血甚至生命来奠基,我们作为见证者、受益者才能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当下暴露的一些形式主义、应景工程和急功近利的现象,说到底是一些官员政绩观上出了偏差。竭泽而渔、揠苗助长等贪图一时功绩的做法,不仅无法长久稳居官位,更让单位的发展建设吃下苦果、埋下隐患。我们回顾历史,谱写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需要给历史一份郑重交待。功成不必在我,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觉悟。
(作者:刘奇林 摄影:刘奇林、王皓民)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