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儿歌《小燕子》
几乎所有人都会唱出几句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但是你知道
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陪伴几代人度过童年的儿歌
是以“齐心协力建包钢”为背景的
老电影《护士日记》中的插曲
视频:中青报·中青网-“青蜂侠” 石佳 张敏
22省、55市、8万多人
齐心协力建包钢
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
三大钢铁企业之一
在这里,流出第一炉铁水
结束了草原上寸铁不产的历史
如今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以及
钢结构领域
包钢的无缝钢管占据一席之地
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
2/3的钢轨来自包钢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神舟”号系列飞船
“中国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
也都有包钢稀土产品的身影
1959年10月15日,在包钢一号高炉前面广场上,举行了出铁剪彩典礼大会。新华社记者李基禄、陆轲摄
然而,包钢建设之初困难重重
隐含着一段齐心协力的光辉岁月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
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
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号召下
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
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
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
这些材料和设备
来自22省、55市、300多企业
8万多名各族儿女
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包钢在全国各地大力支援下,加快建设速度。规模巨大的包钢焦化厂第一座炼焦炉就要提前投入生产。图为已竣工的化学回收系统一角。新华社记者陆轲摄(1959年3月31日发)
包钢大力支持京九建设,1993年10月产重轨3.5万吨,创投产以来最高纪录。这是即将运往京九工地的重轨。新华社记者杨慎和摄(1993年11月2日发)
今年89岁的葛桂林说
“从全国各地来包钢支援的年轻人
当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那就是建设工业强国”
1954年
年仅19岁葛桂林从山西来到包头
他记得刚来包头时
经常沙尘满天,条件艰苦
但大家却干劲十足
“上下班的人潮中欢声笑语不断”
“哪里都是青年突击队
大家都加班加点抢着干”
6月27日,在“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葛桂林接受记者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1955年
正在沈阳工作的刘志祥到北京出差
时值建设包钢
需要大量人手前往包头
彼时,刘志祥已经拿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是前往中国知名学府深造
还是去“人盖被、被盖沙”的荒滩?
刘志祥丝毫没有犹豫
当即从北京出发,前往包头
年轻时的刘志祥。(采访对象供图)
“上大学是我一个人的事
建设包钢是国家的事”
刘志祥说
没有国家就没有自己
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1959年9月
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
但也存在渣口爆炸、风口损坏等难题
谁能攻克技术难关?
刘志祥自告奋勇“请战”
吃住在高炉
和来自东北、北京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和
高炉技术人员一起攻坚克难
年轻时的刘志祥(左二)和同事讨论。(采访对象供图)
“大家劲往一处使
当时2000多人围着高炉转
还有其他工厂给我们提供帮助
为的就是能尽快出钢出铁
为的就是国家能富强”
时至今日
虽然已经步入鲐背之年
讲起那段历史
刘志祥眼神仍然
充满光芒、话语依旧慷慨激昂
刘志祥和女儿(右一)孙女(左一)。(新华社记者孙楠 摄)
“什么是‘包钢精神’?
不忘初心、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我觉得这就是‘包钢精神’
也是‘包钢人’的灵魂”
刘志祥说
岁月无声,安定生活的背后
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守住了安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正当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时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立即武装干涉
新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威胁
中共中央毅然作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中国不好战
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
从来也不惧怕战争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全国迅速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热潮
报名参军的青年达70万人
后来我们打赢了
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
奠定了大国地位
然而,新中国却仍然被敌对势力虎视眈眈
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
打破大国的核垄断、核威胁、核讹诈
以及军备竞赛的国际环境
维护中国地位
作出了“两弹一星”事业的战略抉择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义无反顾回国
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担任助理研究员
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从此,他的余生全部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
邓稼先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后来,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住进了医院
哪怕浑身出血
哪怕要靠垫着橡皮圈才能坐住
病房里的邓稼先依旧奋笔疾书
与同事一起写下
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邓稼先
1960年底,34岁的于敏
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
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
人们亲切地称呼于敏是“国产专家一号”
没有留过洋
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
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他28载隐姓埋名
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于敏
1956年,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上蓝天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
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沈飞生产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广大青年在帝国主义封锁的压力下
在国民经济困难的挑战中
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致力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倾尽所能、为国铸剑
以前所未有的热情
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事业当中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新中国的历史纪录
新征程上 广大青年
不负殷切期待 担当青春使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关键系统研发和试验青年团队
目前,我国高铁列车的
最快商业运营速度为时速350公里
这是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关键系统研发和
试验青年团队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提速不仅意味着高铁列车越跑越快
也意味着高铁列车
“体重”更轻、“体力”更强
CR450动车组新技术部件性能验证试验在福厦高铁创造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新纪录。
任何新技术的运用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团队成员先后实地开展
50余次调查研究和访谈咨询
召开各项会议80余场
共开展100余项仿真试验
70余项地面试验
攻克8项关键核心技术
团队从设计方案优化、仿真分析校核
再到地面试验和实车试验验证
进行了反复迭代
铁科院研发中心副研究员刘磊
对中国铁路的每一次提速都深有感受
“这是一种对时空距离的重构
每一次的提速,都深刻影响和带动着
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
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项目团队在科学试验中
在福厦高铁进行交会试验时
刘磊就站在试验动车组的司机室
当日,CR450青年团队创造了
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91公里
隧道相对交会时速840公里的纪录
紫金山实验室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
2018年,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
围绕6G重大任务攻关
组建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
这是一支由首席科学家领衔
以青年科研工作者为主体的科研团队
167名团队成员中
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72%
六年来
团队牵头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项目
扎实开展自主研发
攻克系列核心技术
在光子太赫兹通信技术
无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网络分级内生智能技术
毫米波相控阵芯片
贝叶斯学习基带芯片等创新领域
取得多项突破
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骨干成员刘泽宁说
“我们团队有句口号
要做‘顶天’又‘立地’的科研
一方面要做最前沿的顶尖技术攻坚
另一方面也要能落在地上
研究成果需要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从3G、4G到5G、6G
尤肖虎院士领着一批批青年人才
始终走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前沿
团队青年代表、无蜂窝通信技术课题组
骨干成员曹阳表示
让好技术走出实验室
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团队奋斗的目标
未来团队将继续朝着两个方向努力:
锚定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加速 6G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性攻关
加强6G新技术示范应用
高水平推进成果转化
让好技术走出实验室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
驾驶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
测量水稻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和水分
……
云南有一群学生青年
把种地变成一件很酷的事
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共有13人
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约为77%
在老师的带领下
他们把课堂搬到田间
把论文写在地头
几年前,几位老师和
一群稚气未脱的大学生
来到云南西双版纳
在勐海县曼拉村租下50亩地
作为试验田
从此便在这里扎了根
他们挽起裤腿
在试验田间穿梭
开着拖拉机犁田
驾驶无人机施肥
田间,季节更替,景色变化
只有他们
因长期劳作而晒黑的皮肤
未曾变过
他们成功培育出了多年生稻品种
实现水稻“一次栽种,多次收割”
节约了劳动力
降低了劳动强度
节约生产成本45%—50%
实现了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
“从0到1”的突破
团队成果入选国际学术期刊
Science 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从最初仅承包了50亩荒地
到现在
国内种植46.23万亩多年生稻
这群青年
扎根祖国西南边疆
像他们研究的多年生稻一样
深深地扎根
在土地里获取养分
庄稼在生长
青年在成长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时刻保持朝气蓬勃的英姿
在各行各业上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勇挑重担
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挥洒热血、成就梦想
广大青年们
让青春在拼搏奋斗中闪光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我们的太空、辽宁省科协,中国科协之声,人民政协网,新华网,光明网,共产党员网,中青在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交汇点客户端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小燕子穿花衣”唱的是这事?!网友:从小唱到大,现在才知道……
2024-10-04•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