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热搜引起了小妹的注意。
#国产剧豆瓣9分的含金量#
的确,内娱苦烂剧久矣。
然而相信很多人兴致勃勃点开这个词条,却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剧名——《山花烂漫时》。
毕竟这部剧没有流量加持,也不是什么热门题材。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山花烂漫时》在观众的低预期中,以王炸之态逆袭拿下了今年国剧最高分。
无他,自来水安利。
这部剧的主人公大家并不陌生——
张桂梅。
一位传奇女性,有人称她为拯救大山女孩的“神”。
在她的努力推动之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2000多位贫困家庭的女孩逆天改命。
1
人物的准度和深度
对于张桂梅的塑造,之前已经有了很多影视剧,为什么唯独剧版《山花烂漫时》能如此被观众青睐。
在小妹看来,真实感极为加分。
张桂梅想办女校的契机很简单,她就是让这群本该在校园里学习知识的女娃们有书读。
因为“只有一个女孩走出这条路来,那就让其他人看见,一传十、十传百。人和人之间,那是会相互影响的。”
《山花烂漫时》在剧情处理上的精湛之处,确实体现在对人物塑造的深刻与真实上。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事件,揭示了她作为女性引路人的温柔与坚韧。
首先,剧集开篇通过家访的真实场景,直接而有力地揭示了大山孩子们艰难的求学现状,这一设置不仅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也为后续张桂梅决定建立女校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在探讨“如何建,怎么建”的问题时,剧集没有回避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张桂梅老师为筹集资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无论是跑政府、求企业,还是在酒桌上拼酒、拿锦旗堵人,这些情节都生动地刻画了张桂梅老师性子急、说话直接、脾气火爆的性格特点。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剧集在展现张桂梅老师严肃认真一面的同时,也不忘穿插一些轻松幽默的情节。
如她与大半夜翻墙的男生“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或是扛着一大捆甘蔗去感谢领导等,这些笑点不仅调节了氛围,也让张桂梅老师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也能会心一笑。
在对待因家庭原因退学的学生时,张桂梅老师的态度更是充满了理解和关怀。
她没有一味地责备或失望,而是深知这些女孩背后的苦难和局限,因此更加坚定了她要通过教育改变她们命运的信念。
这正是张桂梅老师角色的灵魂所在。
她不仅是教育理想的践行者,更是点燃大山女孩希望之光的引路人。她坚信教育能够成为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改变女性命运的强大武器。
2
乡村教育的蓝图
《山花烂漫时》不仅仅是张桂梅的故事,也是一群改变命运的女孩子的故事。
前几集以近乎白描的手法,不加过多修饰地展现了当时部分地区发展落后、教育资源不平衡以及贫苦女孩求学困难等社会现实问题。
像是被父母以彩礼钱逼迫嫁人;因病致穷不得不辍学;甚至父母双亡的孤儿……
剧中还展现了社会各界对华坪女高的不同态度和反应。
有的老师吃不了苦最终选择离开,有的企业老板答应了捐款结果出尔反尔,但也有一些人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
比如市里的局长和领导虽然这件事难如登天,但最终还是为了华坪女校的资金问题而努力奔走。
励志题材创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温暖现实主义。
顾名思义,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入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些情节虽然看似与温暖现实主义的基调有所冲突。
但实际上,它们正是构成这种基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温暖现实主义不仅仅关注人性中的美好和温暖,也直面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
谷雨作为华坪女高的001号学生,她的经历充满了坎坷与不易。
母亲的早逝、父亲的酗酒和逼迫,让她在年幼时就承受了生活的重压。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铸就了她不屈不挠的性格。
张桂梅老师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让她看到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
因此当重返学校遭到拒绝后,她就在校门口用废纸板搭帐篷,用手电筒当台灯,愣是靠自学完成了缺失的课程。
蔡桂芝的故事则是另一个关于责任与坚持的典范。面对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压力,她不得不在学业和生计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张桂梅老师的不抛弃、不放弃,以及学生们自身的坚韧和毅力,共同构成了《山花烂漫时》中最动人的风景线。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和性别平等,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逆境中绽放的女性力量。
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华坪女高的学生们的一种激励和鼓舞,更是对所有女性的一种启示和召唤: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面临何种挑战,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3
好剧的正确创作方式
对于传记题材的故事片《山花烂漫时》而言,人物塑造与故事共鸣的完美结合,无疑是其成功的关键。
张桂梅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不上学就没有出路”,虽简单直白,却饱含深情与期待,成为激励孩子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故事共鸣方面,《山花烂漫时》通过真实而质朴的叙事手法,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世界。
本剧没有华丽的运镜和虚幻的情调,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瞬间。
无论是学生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刻苦学习的场景,还是张桂梅在教育局里坚定地说出“我的孩子们不是数字”的那一刻,都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心底的震撼与感动。
最后,影片的高潮部分——第一届华坪女高的学生们参加高考的情节,更是将整部剧推向了顶点。
这不仅是对学生们多年努力的肯定与回报,更是对张桂梅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她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几个尖子生的成功,而是所有学生都能有学上、全部上线的目标。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与未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与力量。
这也是《山花烂漫时》引发广泛共鸣的情感核心。
正如网友评价到:
很多人谈女权,却忽视乡村女性现状,让更多的女性接受教育,思想独立,才是真正的女权。
从“history”到“herstory”的转变,《山花烂漫时》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女性力量、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现代史诗。
最为关键的是,主创们以至真至纯之心细致创作。
这种真诚与纯粹不仅体现在这部剧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中,更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心中。
或许我们应该这么说,《山花烂漫时》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作者 | 我是影小妹;来源: 电影杂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