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看到一张身着睡衣的毛主席和张玉凤、吴旭君两位小同志的合影, 显然这是张吴二人“谋划”的作品。看得出来,年迈的毛主席年纪大了,但精神很好,无疑这是主席身边的同志精心照料的结果。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小孩,理所当然要感谢他们了,因为他们了照顾我们最亲的人——毛主席。
毛主席右手边是张玉凤同志,左手边是吴旭君同志。
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的机要秘书,尼克松总统访华来到毛主席书房,就是张玉凤扶着主席跟尼克松握手的。
吴旭君是毛主席的护士长,她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就在一墙之隔的房间里。
在纪录片《毛泽东》里,吴旭君同志满含深情讲述毛主席当时带病会见尼克松总统的情景
当然,这个正如吴旭君说的,还是毛主席表现出来的非凡举动,尼克松总统心悦诚服。今天的人们看待如此的场景,会怎样呢?什么样的人回不为之感动呢?
除了张、吴同志外,我们知道还有周福明、吴连登、孟锦云,等等,以及一大批毛主席的警卫员,他们为照顾毛主席晚年的生活,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讲出很多毛主席的生动故事,他们照顾毛主席的故事流传很广,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毛泽东文化现象:
01
在毛主席身边时间长了,思想觉悟会提高很多
毛主席逝世以后,在毛主席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同志,往往都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从来不会去炫耀自己的工作经历。
不过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纪录片《毛泽东》第一集“丰碑在人民心中”末尾有这样的镜头:
用夹杂着浓浓
这话不能这么讲。有了功劳不要记在一个人的账上。在整个历史中,个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你可以忘记我,但是,不能忘记那些先烈们。
紧接着他就问我,你还记得人民纪念碑的那个碑文是怎么写的吗?我想了一下说,我看过但记不清了。后来他就说:
“我还是主张像碑文上写的那样,来算这笔账。”
在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里记录了毛主席与吴旭君的一段谈话:
【他曾对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说过:
(①访问吴旭君谈话记录,2002年1月18日。)】
这就是毛主席担心的“那个问题”——脱离群众,脱离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毛主席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器变通中的伟大贡献,不可忽视的一点是:
他使得真问题问题化。
这是有了道器变通之根与基后,绝妙的道器变通之变。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身边的同志,用极其生动的描述,把毛主席的谆谆教诲,传播开了。
这是我们从深层次上感谢吴旭君他们的原因。
毛泽东文化的传承,理所当然是靠人来完成的。
02
吴旭君身着六五式军装陪同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吴旭君走路的姿势,在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叫做——意气风发
张玉凤、吴旭君、吴连登身着军装和毛主席合影
周福明是专门为毛主席理发的师傅,这是晚年的他给毛主席塑像精心梳理头发
这是1975年重拍的《年青的一代》末尾,一批即将奔赴边疆的上海青年,这位女战士就是演过《春苗》的李秀明,当时的描述语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李克勤后记:受毛泽东文化熏陶的普通人,绝大多数只会越来越好,这是个规律。
来源:济学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李克勤|我们要感谢张玉凤吴旭君吴连登周福明等同志:他们精心照顾年迈的毛主席,他们也是我们的亲人
2024-09-24•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