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国家安全重要基石
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到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走向世界
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
中央企业已经形成了
完整先进的核科技创新体系。
大国底气从“核”而来?
我们从一块石头开始说起……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
第一集
《“邱小姐”的嫁妆》
1964年10月16日,
新疆罗布泊,
一声惊天巨响,震惊了世界,
“邱小姐出嫁了!”
“邱小姐出嫁了!”
这是怎么回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来,60年前,
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
为了保密需要,
为这颗原子弹制定了一整套密语:
原子弹叫“邱小姐”,
装配叫“穿衣”,
插雷管叫“梳辫子”,
原子弹送到塔顶叫“住上房”。
而那举世瞩目的伟大瞬间,
也有一个响亮而浪漫的代号
——“邱小姐出嫁了!”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邱小姐出嫁”的背后,
有一块功不可没的石头,
它就是铀矿石。
这块石,决定了“邱小姐”命运
如今原子弹的原理,
甚至是制造原子弹的技术
已不再是秘密,
铀作为核裂变的天然原料,
是制作原子弹和核电发电的关键原料。
但当年,
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
想要进口普通物资都很困难,
更不用说这种高度敏感的战略物资了。
我们只能把目光放回到国内,
在全国各地寻找“铀”矿。
1954年2月,
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成立,
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两条线索在大量资料中浮现出来。
于是,1954年7月,
小组成员首先来到辽宁海城实地考察,
最后计算出该地矿区
只有800公斤的铀资源,
价值不大。
东北海城找寻无望,
就只能指望另一处地方了。
两个月之后,
一支由地质、物探、测量等
二十多人组成的花山工作队
来到广西的黄羌坪调查。
不久,果真在那里找到了铀矿,
并且认为铀资源比较丰富。
1954年10月,发现第一块铀矿石的花山工作队
工作队如获至宝,
在这里他们采集了一块铀矿石,
带回了北京。
在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主席看着放在桌子上的铀矿石,
问:“怎么证明它是铀矿啊?”
钱三强把能探测放射性辐射的仪器放在桌上,
将铀矿石揣进口袋里,
然后从桌旁走过,
仪器就立刻发出“嘎嘎嘎”的响声。
毛主席很高兴,
给大家鼓劲说:
“我们的国家,
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
进一步勘查,
一定会找出大量的铀矿来。”
场景《伟大的决策》
于是,当天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
中国要造自己的原子弹,
也就在这个时候拍了板。
这座山,为“邱小姐”备足“嫁妆”
在上世纪50年代,
铀矿找矿基本采用苏联模式,
根据苏联专家的意见,
花岗岩体内部
不利于铀矿成矿。
1961年冬,花岗岩研究组科研人员于广东翁源贵东岩体东北大帽峰顶合影
1961年,
中国设立第一个大型铀矿科研项目,
以北京三所(现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为主
共24人联合组成
“下庄综合研究组”,
首次提出
“花岗岩内可找到铀矿,具有很大成矿潜力”
新观点。
这一研究理论的诞生,
成为了当年铀矿的主流。
遵循这一理论,
专为探测铀矿组建的航测队
开始对湖南及广西等地
进行地毯式的铀矿勘查。
一天,航测队的飞机
在距地面约60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时,
机上的仪器突然发生强烈的放射性反应。
飞行员大喜,
立即按预定程序
抛下一个石灰包,
对发生信号异常的区域进行了标记。
后来,这个异常点
成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铀矿床
——七一一矿。
1963年10月,金银寨(七一一矿所在地)1号副井建成
就是从七一一矿采出的第一批铀矿石,
为“邱小姐出嫁”提供了合格的核原料。
这些铀,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无限续航”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这一历史性成就,
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可零星的矿床
并不能支撑中国庞大的需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都是一个铀矿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
其实,不光中国缺铀,
世界上大部分工业国都缺铀。
铀在地球上的含量很低,
平均每吨地壳物质中,
只有2.7克铀。
稀有程度,可想而知。
直到2012年,
中核集团在内蒙古发现了一个
世界级超大型铀矿
——大营铀矿。
中核集团大营铀矿会战冬季施工现场
但大营铀矿并非是在花岗岩中找到的,
而是在砂岩中,
以此证明了
煤田和油田下面找铀的思路
是正确且可行的,
这成为我国找铀思路的一个经典案例,
促成了中国铀矿勘查开发格局的转变。
利用这一思路,
中核集团在辽河油田又探获了特大型铀矿
——钱家店铀矿。
中核内蒙古矿业通辽钱家店绿色铀矿山全景
其实,铀不仅在陆地上有,
海里也有。
据估算,海水中含有45亿吨的铀,
如果将其提炼出来加以利用,
那就相当于全球都拥有一个铀能量池。
2023年,
中核集团投建的
我国最大海水提铀试验平台
建成并投用,
在未来将为我国核工业发展
提供“无限续航”,
科幻就这样照进了现实。
2023年5月17日,我国最大海水提铀试验平台——中核集团海水提铀试验平台建成投用并首次对外开放
于是,从一块石,
到一座山,
再到一片海,
“天空地深”铀矿勘查技术体系
像一张大网正在铺开,
在广袤的国土上探明铀矿床达380多个,
我国已经从一个铀资源空白国
变为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坐享家里有矿的感觉我们有了!
你能想象吗?
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就是那块走进中南海的铀石头。
保存在中核集团核地研院的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开业之石
它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被称为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如今正完好地保存在
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