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下午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来自新华社8月23日电)
要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争做“塞罕坝精神”的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曾经的塞罕坝天寒地冻,风沙酷烈,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建场初期,塞罕坝人以天为“床”、以地当“房”,顶着凛冽寒风,在白雪荒原育苗造林,让一种精神扎下了根。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力量,塞罕坝人爬冰卧雪不觉苦,风餐露宿不畏难,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以青春“星火”,点亮信仰“明灯”,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要亮出甘于奉献的豪气,争做“塞罕坝精神”的践行者。回首往昔,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林一代”,历经十载,栽种60多万亩树木,让荒山换了人间。然而,“雨凇”和“旱灾”的叠加,让林场十几年的劳动成果损失过半。面对一次次灾难,塞罕坝人没被击垮,而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超凡的意志,用了20年时间,造林96万亩,再次竖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塞罕坝的建设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也是永不言弃的奋斗史。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拿出务真求实的干劲儿,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接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创造新的业绩。
要显出恒宇坚持的底气,争做“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一代代治沙人始终坚守让沙漠变绿洲的信念,接力传承治沙理念和精神,为污染防治、生态恢复贡献了绵薄之力,用实际行动为荆楚大地的绿色繁荣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或是打赢“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作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我们都需要传承“塞罕坝”三代人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精神,以治沙精神为引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恒于坚持的坚定意志实现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肩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做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的弘扬者、践行者、传承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陈久鹏 工作单位:河北省泊头市洼里王镇党委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