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人物报道
人物简介:马毛姐,一等渡江功臣,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六次横渡长江,运送三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现场,她坐在轮椅上,由工作人员推着,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总书记将第一枚“七一勋章”佩戴在她的胸前。
她是马毛姐,14岁便参加渡江战役,驾船为长江南岸运送首批战士。
如今,安徽省博物院里仍有一件打满补丁的藏物,72年前,马毛姐正是穿着这件棉袄,跳上自家小木船,作为年龄最小的渡江突击队队员连夜护送200余名解放军渡过长江。此后她两次被毛泽东接见,并获赠姓名“马毛姐”,战争的荣光就此镌刻生命之中,伴随她走过了72年。
马毛姐今年已有86岁,她的小女儿刘女士告诉南都,母亲此番专程受邀来北京参加颁授仪式,“很开心很激动很自豪,她一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
马毛姐受邀来北京参加颁授仪式。央视截图
与公众所知的“渡江英雄”形象截然不同,小女儿称,母亲生活简朴,谦逊善良,一辈子兢兢业业,“她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连曾经的“渡江故事”,母亲也甚少在家中提及。家中五个子女乃至第三代深受母亲影响,“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对别人付出多一点”一直是家中家训。
尽管母亲如今因年迈常住社区医院,身体不便,但精神状态很好、思路清晰,过去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岁数大了,过往的故事反而说得多一些。她常常讲,现在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中国如今变化这么大,老百姓的腰杆都挺直了!”
1949年,14岁的马毛姐护送解放军渡江。 资料图
家境贫寒被卖为童养媳,为渡江战役突击队中年纪最小队员
时间拨回至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在即。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待挥师南下,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攻取国民党长江以南核心驻地——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继而解放南方各省。
彼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各部按照预备命令要求,自2月下旬分路南下,3月12日前陆续抵达长江北岸,百万大军蓄势待发。
自2月起,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沿江各村陆续迎来20余万解放军战士,各路百姓支援渡江之战,修路、挖河、站岗、放哨、运输粮草,有着丰富经验的渔民们,则每日教战士拉蓬、撑篙、掌舵、下锚、识风向、辨方位,熟识水性,为战役做最后准备。
这一天,无为县刘渡镇马坝村附近长江大堤上,人马川流不息,进驻无为的解放军发出布告,向船民征集船只送解放军渡江。马坝村临江,村民世代捕鱼为生,马家三姐,自幼在渔船上长大,家中大哥马胜红是中共地下党,在大哥的影响下,自幼年时,三姐即常常帮助解放军搜集情报信息。
看到这张布告之前,年仅14岁的三姐,已与前来驻扎的解放军共同度过了51天,每一天,熟悉水性的三姐都要对军队展开水上“教学”,在看到布告的那一刻,她决定,与大哥一起,护送解放军渡江。
三姐的初衷朴实简单:“解放军把敌人的碉堡消灭了,我们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马家是渔民之家,家境贫寒,三姐在家排行老三,被称为马三姐。12岁那年,父亲被抓去当壮丁,母亲无奈将三姐送去做童养媳,换回3石大米,再用3石米赎回父亲。1948年6月,无为解放,三姐才得以结束童养媳生活,获得自由。
三姐和大哥回到家,将自己想要把家中唯一的船捐给解放军的愿望说给母亲,母亲起初并不同意,家中仅有这一条船,母亲舍不得,三姐和大哥不顾母亲劝阻,将自家船交给了部队。
在当时的无为,犹豫的不只是母亲。无为县一些人担心船去人也得去,害怕丢了性命,索性将船沉到河底。公告发出几天,解放军收获寥寥,为动员征船,三姐和大哥在村中游说奔走,最终成功为解放军征来200余条船只。
一个月内,解放军陆续征集渡船,训练水手,开辟渡船进入长江的水道,共计收集各类木船8000余只,并自制部分汽船和运送火炮、车辆、骡马的竹筏和木排;动员19万余名船工,每个兵团抽调有撑船和游泳经验的指战员各训练1000至2000名水手,开辟从湖泊通向长江的引河,大批船只隐蔽集结在江堤之下。
渡江战役临近,4月上旬,渡江作战动员会召开,大哥参会,三姐也要跟着去,兄妹俩瞒着父母到了离家20里的凤凰颈船舶站,大哥报名参加渡江突击队,三姐不顾哥哥反对也要报名,成了渡江突击队中最小的一名队员。
上图为:马毛姐送解放军渡江时所穿的打满补丁的棉袄,现被安徽博物院收藏(2021年4月17日摄);下图为:2021年3月24日,马毛姐讲述渡江战役的经历。 新华社发
连续运送六批200余名战士,持手榴弹炸碉堡为解放军引路
194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谈判协议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和平解放长江以南再无可能。20日下午四点,内河训练的军民将所有船只驶至长江边,召开渡江誓师大会,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当日晚间九时许,4条船只载着先锋队率先渡江,三姐和大哥所掌舵的船即为其中之一。一艘船搭载30位士兵,为战争准备已久的三姐却因年纪太小被拒绝登船。三姐后来回忆:“一个挎盒子枪的解放军见我是个小姑娘,说:‘这怎么行,很危险,你不怕吗?’我说:‘我不怕死,我会掌舵,会划水。” 解放军惊讶于这个14岁女孩的胆识,因为担心大哥眼睛不好,大哥马胜红此行负责坐在船桅杆边扯帆,三姐则一手掌舵,一手划桨,船只快速向南岸前进。
4月江水尚寒,三姐仍穿着棉袄,渡江既要忍受江风刺骨的寒冷,也要躲避国民党守军的炮击。炮声隆隆,震耳欲聋,冲天水柱四起,火光映照天际,子弹从每个人头上呼啸而过,船快到江中心之时,敌人发射的照明弹发现了渡江突击队,开始猛烈开炮,三姐却全然不顾,奋力驾船向对岸驶去。第一轮渡江出奇的顺利,约半小时,船底触到南岸泥土,第一批突击队员顺利抵达长江南岸——安徽铜陵金家渡。战士们跳下船呐喊着向岸上冲去,敌人隐藏在碉堡里疯狂地对突击队发起射击,战士们被飞来的子弹压得抬不起头。
三姐熟悉当地地形,决定上岸。她后来回忆,当时她曾朝着碉堡扔出了一颗手榴弹,战士们一鼓作气炸掉碉堡。三姐随后驾船返回,途中又救起两条沉船上的16名解放军战士。
让三姐不曾预料的是,自己和大哥掌舵的这支自无为县白茆洲出发的木船,竟是第一艘抵达长江南岸的船,被后世称为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战士们率先抵达的铜陵,也成为渡江战役中解放的第一座县城。
夜间江面战火纷飞,船上的一些战士在炮火下负伤,三姐第二次运送战士渡江时,一块弹片划伤了右臂,血流不止,她仍坚持连续运输六批战士抵达南岸。
1949年4月21日凌晨,毛泽东、朱德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直打过长江去。在后续的战争中,三姐陆续向南岸运输战士和战备物资,直至渡江战役全面胜利。
五十年后,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在瑶岗纪念馆偶遇三姐,他如此评价:三姐是个女英雄,也是千万群众的代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是渡不过长江天堑的。
据史料记载,渡江战役中,无为地区共有3400余名水手协助解放军渡江,多人负伤牺牲,共计100万人次参与修路、挖河、抬担架、运输、站岗、放哨等各项支前工作,无为记载3107名渡江英雄中,马三姐年龄最小。
马毛姐获得的奖状。
遗憾错失开国大典观礼,被毛主席邀请赴家宴
渡江战役后,马三姐被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和支前模范称号,表彰三姐在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三姐的故事也被当时的《皖北日报》报道。一时之间,14岁的小英雄传遍了江南两岸。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三姐收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邀请函,这对于三姐来说,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梦想时刻。但遗憾的是,家中父母觉得三姐年纪尚小,不同意成行,未能亲历开国大典,成为她心中长存的遗憾。
1951年9月20日,国庆节前夕,三姐再次受邀赴京参加国庆庆典,三姐这一次没有错过,9月29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宴会上,三姐代表皖北区代表团向毛泽东祝酒,毛泽东得知这就是渡江战役的小英雄,与她亲切握手。
10月3日,怀仁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与各地代表一起看戏,开演前,周恩来指着马三姐低声向毛泽东说 :“主席,她就是您邀请来的渡江小英雄。”中央领导们询问其大名,却得知这位小英雄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一旁的陈毅开玩笑说:原来小英雄还是一位无名英雄!
毛主席亲切接见马毛姐。资料图
第二日,毛泽东派车将三姐接到中南海,当日,毛家仅邀请马三姐一人用餐,席间一起吃饭的还有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李讷,三姐与她们年纪相仿。三姐日后回忆,毛家非常朴素,席间增设一菜一汤,主席不时为她夹菜,叫她多吃点儿,还问她识不识字,想不想在北京读书,因为家乡领导已经为她安排好读书的学校,她直率地表达了自己想在家乡读书的心愿,毛泽东夸她有主见。席间,毛泽东笑称马三姐的名字不好听,让三姐姓毛,叫毛姐,日后三姐上学时老师又加上了马姓,从此无名的马三姐就被称为马毛姐。
北京秋天天气冷,毛泽东看三姐衣服破旧单薄,又叫工作人员给她做了一套藏青色呢子和一套花布单衣,又买来学习用的钢笔等物品。临别之际,毛泽东将这些物品和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赠给她,并在扉页里写下: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1951.10.4。毛泽东嘱咐马毛姐:“你这么小就这么勇敢,不怕牺牲,很了不起,但不要骄傲,不要翘尾巴。回去要好好学习、工作,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从北京归来的马毛姐,在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安排下,进入安徽省炳辉烈士子女学校就读小学,后于巢县省干部速成中学读书学习,1953年1月1日,马毛姐获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安徽省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再次奖励其渡江战役之功。
1954年6月,马毛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渡江侦察记》上映,片中女游击队长刘四姐以马毛姐为原型,“渡江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
年轻时的马毛姐。资料图
1957年,马毛姐中学毕业分配至合肥工作,先后担任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车间车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1976年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直至1990年退休。
毛泽东赠送的珍贵礼物一直被马毛姐保存在家中一口大木箱里,但遗憾的是,1954年无为县遭遇罕见洪灾,马家的房子被水冲坏,那只木箱也失去踪影。礼物消失,但毛泽东对马毛姐的鼓励,却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马毛姐记得,1951年国庆盛典一别,再次见到毛主席时已是七年之后。1958年9月,毛泽东到安徽考察,仍然记挂着这位小英雄。当年16岁的女孩已是工厂的生产能手,马毛姐回忆,主席和她谈论了很多事,关于安徽、关于小渔村、关于工作和学习……
退休后的马毛姐。资料图
“开着船带解放军过去,是件顶好的事,我一点也不害怕”
工作33年间,马毛姐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并曾担任多届省市政协委员。自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马毛姐闲不下来,义务到学校、工厂做公益活动,讲党史故事。面对种种荣誉,马毛姐最常说,这是党给的荣誉,我并没有做什么。
2005年,马毛姐为公益活动作报告时意外晕倒,到医院检查确认脑梗塞,因此住院一年多,后又历经颈动脉手术。据马毛姐的女儿刘女士介绍,老人患有多种疾病,行动不便,语言表达受限,因身体原因需要在社区医院常住,但母亲精神状态很好,思路清晰,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在小女儿眼里,母亲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十分简朴,一辈子为家庭操劳,“以前我们工作忙,孩子们就都在外婆家吃饭。”刘女士称,因家里孩子都在母亲身边长大,深受母亲影响。与大众眼中的“渡江英雄”形象不同,小女儿称,母亲甚少在家提及曾经的“渡江故事”,就连其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在听母亲做汇报时得知。她坦言,母亲在自己心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她的谦逊善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品质,却对自己和家人影响颇深。
回忆起72年前的亲身参与的那次伟大战役,马毛姐曾说,当年日子很苦,“我们这里离长江近,多为船民,以捕鱼为生。旧社会,我们船民捕到大鱼就会有渔霸来抢夺敲诈,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管我们死活,还一样欺压我们。我们穷人真的就要走投无路。后来共产党解放军来了,我们知道他们是帮助穷人的,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要和共产党一道走”。
她还曾在日记里写道:“我觉得,开着船带解放军过去,是件顶好的事,我一点也不害怕。”
如今,马毛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常说,中国如今变化太大,现在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72年前,14岁的马毛姐正是因为一种素朴的愿望,参与了一场伟大的战争。至此,一位年轻女性参与书写的历史就此改变了她的个人命运,也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珍藏后世,熠熠生辉。
南都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部分参考综合《渡江英雄马毛姐》、《纵横》、《芜湖通史》、纪录片《渡江战役》、大江晚报、铜陵市政府网
来源:南方都市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王宏甲:七一重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向关心“塘约道路”的所有朋友问候节日好!
2017-07-02七一前夕,中央出台《问责条例》释放强烈信号:擦亮“共产党”这个金字招牌
2016-06-29•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