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胡春东离开我们已将近15年了,今年又正值我们党100周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忆起父亲参加革命和工作的不平凡的一生,更使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我出生在一个三代铁路工人的家庭,老爷爷、爷爷和父亲解放前都是原东北哈尔滨市的铁路工人。老爷爷和爷爷的工作都很平凡,但父亲的经历却是我永远的骄傲。
父亲是一位火车司机,但他又不是一位普通的火车司机,因为他在参加革命工作之初,他开的火车就被命名为“毛泽东号”。父亲于1949年3月19日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也开始了父亲不平凡的一生。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4月28日,我东北民主联军进驻了哈尔滨。1946年7月,我东北解放区成立了东北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是日本人遗留下的破烂摊子,只有几台破旧的蒸汽机车。当时,派驻到哈尔滨机务段的军事代表号召工人开展“死车复活”运动,支援解放战争。1946年8月,父亲和机务段的工人们自滨州线肇东车站拉回一台破损机车ㄇㄎ1型304,经27个昼夜抢修成功。在军事代表的提议下,后经上报哈尔滨铁路局、东北铁路总局,直至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于1946年10月30日被正式命名为:
【1946年10月30日命名的第一代“毛泽东号”机车】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号”机车承担着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任务。当时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到平津战役,“毛泽东号”的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地圆满完成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号”奉命出关,经六天行程到达北京丰台机务段并在此落户,父亲当时也开车来到了北京。父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都用先进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感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947年冬天的哈尔滨非常寒冷,许多司机都不愿意在冬运中跑一面坡,而想去跑安达。因为安达线线路短,坡度平缓,安全又节煤。而滨绥线哈尔滨至一面坡间,全长162公里,是哈尔滨周围五条干线中行车最困难的一条线路。当时父亲就提议,“我刚去了运转室,有好多司机冬天不愿意跑一面坡,咱们能不能就专门跑一面坡呢?”就这样,1947年的整个冬季,“毛泽东号”坚持两班倒,专跑一面坡,再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毛泽东号”机车除了时常承担特级军运任务外,父亲还为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开过专列,这是责任非常重大的工作任务。当时,父亲只有20多岁,能承担这么重大的任务,感到非常自豪,也深知责任重大。父亲曾说,能承担这样的任务,说明了组织上对自己的莫大信任,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必须完成。后来才知道,台湾曾派遣了大批特务企图对毛泽东的专列搞破坏,幸亏被我们的公安部门破获,可见当时安全运送毛泽东主席出国的任务是多么艰巨。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号”人发出了心声:“自愿将我们的机车开到朝鲜去,到前方直接援助朝鲜抗美援朝斗争。”父亲于1951年初志愿援朝,担任了非常危险而又光荣为志愿军运送军火的任务。他在朝鲜前线,驾驶着一台机车,闯火线,运弹药,置生命危险于不顾,圆满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父亲在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担任铁路军运任务一年多,直至1952年4月才回国。朝鲜战争的惨烈大家都是可想而知的。美国鬼子的飞机对给志愿军运送军火的列车进行轰炸和扫射是常有的事,父亲也经常利用娴熟的开车技术与美国飞机周旋。比如,看到鬼子飞机投弹时,就来个紧急刹车,炸弹就直接飞到火车前面爆炸了;飞机出现时,如果看到前方离山洞不远,就赶紧加快速度往山洞里钻,进了山洞也就安全了。有一次,父亲和另一台机车的司机到附近一个车站给机车上水,那台机车的司机因为上水动作慢了一两分钟,结果机车被炸毁,三个乘务员也当场牺牲了。每当回忆起那段历史,父亲都说,“当时真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里”,后来能活着回来已经算是万幸了。父亲作为“毛泽东号”机车的老司机,有一个外号叫“快车胡”。这不要说在丰台机务段,就是在全国铁路系统都赫赫有名。国民经济大发展时期,各方面的工作都在改进。父亲性情倔强,少言寡语,却很有钻研劲儿。他结合当时全路提倡的郑锡坤操纵法,摸索出了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机车操纵法。从丰台到黄土坡,按规定19分钟运行时间,可父亲开车经常早点四五分钟。多拉,他早点;大风天、大雾天,他也能早点。有一次,丰台站编组了一趟超轴列车,总重3000吨,超了800吨,调度所特地申明:这是一趟急需物资,必须在1小时40分钟内拉到南仓。这就意味着,这趟货车要比规定的运行时间早50分钟。谁有这个能力,调度员想来想去,只有找父亲了。从丰台到南仓跑1小时40分钟,恰好是当时特快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而父亲开着满载货物的“毛泽东号”一路呼啸,恰似攻城掠地的骁将,只用1小时36分钟就开到了南仓。还有一次,父亲开一趟满载的货车从丰台去南仓,按规定运行点,这趟车在廊坊站要让13次特快列车。父亲提前了解清楚了各方面的情况后,要求早开5分钟,最后提前40分钟安全到达了南仓站。过了六七分钟,13次旅客特快列车才追了上来。此后,“货车不让13次”的故事便被广为传诵开来。
1958年,国产第一代机车建设型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它集中了各种蒸汽机车的优点,比旧式的解放型机车设备先进,牵引力大。随着建设型机车陆续增多,解放型机车渐渐退出了京山线。到1985年的下半年,京山线上只剩下了一台解放型机车——“毛泽东号”。“毛泽东号”是日本侵略者在沙河口工厂制造的最后一台机车,解放前被破坏掉,哈尔滨解放后又被恢复起来。十多年来,“毛泽东号”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象征、一个希望。可是,当时的“毛泽东号”毕竟是一台40年代的老式蒸汽机车了,它夹在崭新的建设型机车里面,多少显得有些落伍。为了适应新形势,1958年8月,上级领导决定“毛泽东号”机车暂停跑车,父亲和小组人员一起去刚刚成立的北京市南口电气内燃机车学校司机班入学深造。经过一年的学习,“毛泽东号”人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文化水平较低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返回丰台机务段后,父亲他们唯恐“毛泽东号”机车不能再跑了,为此,父亲当时常常夜里睡不着觉,有时梦到上级要将“毛泽东号”调给别的铁路局,急得他立刻跑到段党委找领导谈。因为,父亲对“毛泽东号”机车的感情太深了!为了让“毛泽东号”早日恢复跑车,他们决心大搞技术革新和机车改造,让“毛泽东号”从“老头子”变成“年轻人”,赶上建设型,重振雄风!他们很快向机务段领导汇报了对“毛泽东号”机车实施技术改造的想法。此时,段领导也极其重视,指示父亲他们尽快拿出机车改造的初步方案,“从‘毛泽东号’实际出发,大胆创新。” 为此,机车组的同志们一连几天对两种机车进行了车里车外的详细摸查,终于搞清了建设型机车和“毛泽东号”在构造上的几十处不同点,记下了准确数据。又经过了几天的反复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了建设型机车的三大优点。为了早点拿出机车改造的方案,平时不爱外出办事的父亲经常跑到几十里以外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联系有关事宜。经过反复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拿出了机车改造方案。然后,将“毛泽东号”机车开进唐山机车车辆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毛泽东号”机车随后参加了铁道部和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五个铁路局机车性能大赛,结果如下:牵引力:时速60公里时,“毛泽东号”比参赛的解放型252号和建设型5008号分别高出了49%和29%;
耗煤量:同样数量的煤,“毛泽东号”比其他机车多跑了10公里。
机车组的同志们为了对“毛泽东号”进行技术改造,真是煞费苦心,他们以探索求知的精神,先后改造项目共计102项。其中在挖掘机车潜力、发挥最大效能方面,进行了18项技术改造;在自动化、半自动化方面共计37项;在保养机车和人身安全方面共计12项;其他共计35项。这些项目的改造,无不浸透着“毛泽东号”同志们的心血。“毛泽东号”的同志们改造了机车,更锻炼了自己。为此,父亲还被北京铁路局任命为工人工程师。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党和国家的铁路事业努力奋斗的一生。“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之初,父亲就来到这台车上,除1951年至1952年抗美援朝时到朝鲜前线,就再没有离开过这台机车。父亲说过: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奉献,党和人民也给予了他很多的荣誉。
1965年5月,父亲和“毛泽东号”机车组全体人员一起参加了“五一”游园活动,受到了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66年建国17周年前夕,父亲作为“毛泽东号”机车组的代表应邀参加国庆典礼,作为毛主席的客人被请进中南海并留宿在毛泽东主席住所的隔壁。10月1日,父亲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就站在从西边数第三根大柱子旁边。望着身旁的共和国领袖们,望着广场上欢腾的人群,父亲兴奋而激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和领袖们同庆国庆,这种心情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的。观礼结束后,父亲并未即刻返回。10月2日晚,父亲和著名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倪志福等一同来到中南海。晚餐,是一大盆炖菜、米饭和馒头。父亲吃得心里热乎乎的……晚上,在大通铺上,父亲辗转不能入眠,他想了很多很多。悲苦的童年、在“毛泽东号”机车上20余年的风风雨雨。他心潮起伏,难以自禁,便悄悄地爬了起来,走出门去。他要到外面去走一走,望一望,要把此情此景铭记在心头,共和国欢庆的日子,他最幸福的一天!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父亲立刻认了出来,是总理,周总理!“毛主席请来的客人,你好啊!”周总理已大步走了过来,把手伸向了父亲。借着暗淡的灯光,父亲看到周总理俊朗的面容带着微笑,但也露出些疲惫。父亲急忙迎上前去,握住总理的手,有些窘迫地问:“这么晚了,总理还没休息?”总理笑了笑:“我是来查铺的,你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我可不能怠慢啊,负不起这个责任嘛!”随后又说,“请你们吃大锅饭、睡地铺,是为了体验延安时期的生活啊!”父亲只顾点头,心里热乎乎的,已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周总理又叮嘱父亲早点休息,便转身离去。望着总理渐渐消融在夜色中的身影,父亲独自站了很久很久。中南海的这一夜,成了父亲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每每追忆这段经历,他总是感慨万分,为总理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1956年4月的一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来到丰台机务段看望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听取了机组人员的汇报后,又与全体机组人员在“毛泽东号”机车前合影。不久,郭老于4月30日就写出了题为《访“毛泽东号”机车》的长诗,并很快刊登在1956年5月6日《人民日报》上。其中第十节是专门写我父亲的,内容如下:
【1977年1月2日换型的第二代“毛泽东号”(东风4型0002号车)】
“毛泽东号”机车,是全国惟一用毛泽东主席的名字命名的单位,她诞生于烽火硝烟之中,伴随着新中国的创建、奋斗、成长和发展的光辉历程,在黄河南北、长城内外纵横驰骋了半个多世纪。自1946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命名以来,截至今年3月份,它已奇迹般地实现了连续安全走行115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228圈,再次刷新我国铁路货运机车安全走行最高纪录。它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3个动力时代,经历5次机车换型,6台机车。它见证着中国铁路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75年来,“毛泽东号”机车一直成为我国铁路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为中国铁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北京青年报》2011年6月23日报道“‘毛泽东号’安全走行九百万公里”的彩照】
父亲作为“毛泽东号”机车的一名老司机,一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铁路事业、热爱火车、热爱“毛泽东号”。即使退休多年后,他也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希望国家更快地强盛。他退休后,每当看到铁路一次又一次大提速时,他都欣喜若狂。他多么希望能看到国家更快地发展、国民更快地进步啊。他常说,“你们年轻人现在的条件多好啊!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多为国家做贡献,让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
【1991年8月换型的第三代“毛泽东号”(东风4B型1893号车)】
现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机车速度从每小时80至120公里,到2016年在实验中已经跑出了420公里的时速。根据百度上2018年和2020年的多篇报道,中国高铁的最高时速已达到677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绝对是世界第一,开创了“中国速度”的奇迹!铁路营业里程,从建国初期1949年底的2万多公里到2020年7月底已达到14.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铁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四纵四横”全部贯通,形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如果父亲还健在,曾经是“快车胡”的他老人家一定会亲自坐上高铁列车,体验一下当今风驰电掣的高速度,那时的父亲,一定会激动得泪流满面!
【2000年12月26日再次换型的第三代“毛泽东号”(东风4D型1893号机车)】
提起父亲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他每次都谦虚地说,“这都是党培养的,没有党、没有组织,就没有我的一切。”,还说,“记住,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要骄傲。一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组织上和群众的支持,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2010年12月20日换型的第四代“毛泽东号”(和谐3B1893号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父亲退休之后,还仍然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自己,并于退休多年后仍被丰台机务段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父亲在1999年11月14日写的一年工作小结中说,“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了,但是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是‘毛泽东号’机车组的一名老司机。我虽然不能为党和国家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了,但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一直使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年来,我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处处时时注意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每天都注意看报纸和电视的新闻节目,不放松政治学习……总之,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也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另外,我虽然退休了,平时也不上班了,但我的心还是经常想着组织,也尽量和支部保持联系。”
父亲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每年都认真地写工作总结,可见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对党是多么忠诚!
【2014年换型后的第五代“毛泽东号”(HXD3D-1893号电力客运机车)】
我现在也已退休15年,退休后也以父亲为榜样,退而不休,继续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从事有关图书馆学等方面的课题研究,继续带领相关同志完成院馆信息化建设项目,撰写和主编多部学术专著,修订图书编目业务的国家标准和作为国家推荐使用图书分类标准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业务领域中继续发挥余热。自己也于退休两年后于2008年被院里评为十大优秀图书资料工作者,退休4年后于2010年被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自己作为支部书记的图书馆离退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最近还被评为全院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今后,我决心继续以父亲为榜样,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期望,退休不褪色,永做先进分子、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认真学好党史,在各个方面尽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退休干部、研究馆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