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时间3月18日早盘美国标准普尔历史第四次熔断,3月19日美国晚盘道琼斯股指期货继续带动全球股市下跌,且进一步带动原本已经开始反弹上涨的原油市场同步下跌。中午11:00后开始触底反弹。
中国A股自然也跟随美国的行情波动,完全脱离了中国疫情好转,经济全面恢复的基本面。可以说,通过这次美国股市的暴跌,美国金融的巨幅震荡,再次确定了全球经济、金融的价格定价权,依然在美国市场。
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有影响力大国还很远,不在乎经济体量、不在乎外贸盈余,也不在乎中国社会比欧美国家更有凝聚力,最最关键的市场经济核心,由中国全面参与和把握方向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这就是“全球定价权”。
中国经济长期
“有市场没价格”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最关键要素之一,谁掌握“定价权”,谁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主导者,甚至是主宰者。
中国作为世界上各种能源商品(石油、天然气)、大宗商品(铁矿石、有色金属、玉米、大豆)的最大消费国,每年要花数万亿元人民币在全世界购买,但是买方却没有定价权,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我们每年在对外贸易上,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其中绝大部分要用这种方式重新回归到境外。这原本是正常贸易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定价权”不在中国,则会出现被人高价宰割的风险,也就是商品利润,会被过高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吃掉。
2016年中国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成立,民间很多智囊团、学者欢呼,石油定价权终于要回归中国了,未来中国将决定世界原油的价格。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无论是从交易量,价格形成机制,还是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能力,都未能达到预期。
再来看中国A股市场,老股民都知道,中国股市和美国为主的世界股市关系,从来都是“跟跌不跟涨”。我们既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与中国经济正相关的行情走势,反而每次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中国都是跟在后面“跌跌不休”。
就连中国股市的“定价权”也不在中国手里。
世界经济早就进入了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我们作为世界工厂制造的消费类商品,一直以来都是由“买方定价”,而生产商品用的能源和原材料,却变成了“卖方市场定价”,石油高能高到100多美元一桶,低能低到20多美元一桶,而这些价格的形成机制都不在中国,价格的主导权也都不在中国。
中国经济一波一波在这些市场上被“剪羊毛”。
而价格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中国消费者身上。
根本原因是,我们上上下下都没有把“定价权”作为一个核心竞争力来打造。我们甚至不了解,如何才能牢牢掌握“定价权”。
除了美元,
美国还有“大宗商品定价权”
除了美元,美国还有“大宗商品定价权”
大家不要误以为,有“货币主导权”就一定会有“价格主导权”。
美元作为世界若干个国家之一的主权货币,曾经和英镑、法国法郎、德国马克、日本日元、瑞士法郎等一些列主权国家货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可真正确立美元地位的不是美联储,而是“纽约证券交易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因为在这两大市场上,每天决定了全世界各种金融商品、能源商品、原材料商品的价格,世界其它市场都跟随这里的价格波动。
最近中国的金融证券从业者,就很能体会这种感觉,如果每天早上开盘前,不去看看美国股市的收市情况,都不知道今天中国股市到底该涨还是该跌。
甚至更有甚者,最近微信朋友圈都被美国股市熔断刷屏了,这意味着中国人的价格之心,被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市场所牵动。
那么价格主导权,是怎么被美国掌握的呢?
美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价格投机市场”。
在中国人的商业观念中,认为“投机”是一件很不正当的事情,以前在中国《刑法》中甚至会因“投机倒把罪”而判刑,投机行为在中国是臭名昭著的。
这很显然是对市场经济缺乏正确理解的问题导致。
“投机市场”也被称为“风险交易市场”,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和“原料开采者”买卖双方之间,始终存在一种价格博弈的关系。而“期货市场”则是把这种价格博弈,转嫁到“投机商”身上,从而最大限度保护“采购商”和“销售商”的经济利益不被价格波动所损伤。
价格的博弈和大幅波动,在“风险市场”发达的国家,其实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实体经营者,都懂得如何用“对冲交易”来保护自己的正常经营。
而“投机商”天然喜欢这种价格波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利润。
随着“投机市场”的高度发达,自然而然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定价权”就落在了这样的市场上。“投机市场”是一种非常有社会价值的市场,它把“风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市场中买卖,从而给实体经济输送了平稳的运行动力。
所以,“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各类期权”等一系列金融风险交易产品,其实就是整个国家实体经济的“汽车悬挂系统”,起到最大限度的给实体经济“减震”的功能。
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个“毒副作用”,那就是赌性太强不知道如何控制风险的人,就会在这个市场上迷失自我,从而导致“家破人亡”。
中国如何才能获得
“定价权”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据说在60年代,中国遇到了经济粮食危机,但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还很紧张,政府又没有大量的外汇去采购那么庞大的粮食需求。怎么办?
当时注册在香港的一位红色资本家,给驻港高级别人员,出了一个主意:1、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隐蔽的私营企业,在美国和英国的粮食期货市场大量买入涨价合约;2、利用香港商人在香港对外散步中国要向世界大量采购粮食的消息;3、合约涨价后抛出价格上涨合约,同时买入价格下跌合约;4、中国政府出来辟谣,中国人民有能力克服自己的困难,不会向世界采购粮食;5、粮食期货价格下跌,卖出合约获得巨大美元收益;6、利用赚取的美元,利用香港自由港地位,在全球采购大量粮食。
这不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价格影响力获得成功。19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之后,当时的商品价格也遇到了极大的波动。以陈云为代表的老一代领导人,同样是利用强大的解放区商品控制力,重新获得了上海的各种商品价格主导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定价权”的布局上还很不成功。由于各种思想束缚或市场经济理解力的不同,错失了很多我们可以“争得定价权”的机会。
每当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是重新确定“定价权”的重要关键时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由于中国的坚定立场,阻断了亚洲各国汇率持续波动,稳住了那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金融动荡,也确定了中国人民币的第一次自主价格定价权。
2008年“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海啸,中国没有稳住自己的“利率价格”,通过大量向市场投放货币的方式,拯救了美国经济,也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通货膨胀。
2020年疫情金融动荡,此刻正在进行时。美联储可以说史无前例的高效反应,连续下调了“联邦储备利率”150个点,直接把美国的利率降到了接近于零利率。这导致油价暴跌、美股短时间内三次熔断,给世界带来经济危机“大难将至”的恐怖气氛。
这是在考验中国是否能获得全球央行利率“定价权”的关键时刻。
如果中国跟随降息,则会给“美国国债”获得低价格倾销的合理性,美元经过一次“自导自演”的震荡,大幅度缓解了“美债危机”,世界金融定价权再次确立。
如果中国能扛住压力持续一个月以上,不跟随美国“降息”,则会出现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美元国债出现挤兑风险,美元也随之出现大幅贬值和下跌。
直到今天为止,中国央行还没有降息,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继续下跌,带动中国股市也跟随下跌。
我可以和大家打个小赌,只要中国跟随降息,美股一定止跌反弹,美债也会止跌反弹,全球金融一片祥和之气就会到来,但全球金融定价权再次确定在美国市场。
如果中国政府不降息,但给中国A股独立的支持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税比例),推动中国股市走出与美国完全不同的行情走势,这将让全世界的金融资本都看到,接下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有“定价权”才有经济主导权。
中国到了获得各个领域“独立定价权”的关键时刻。
来源于龚海国图志 ,作者龚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