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全国、全军性的英雄模范代表会议总共召开了三次,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50 年9 月25 日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中央军委于1987 年7月召开的“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以及2007 年8 月召开的“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
这三次写在建军及建国历史上的会议,李珍同志都参加了。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时,李珍才刚过18岁,是所有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
1987年参加“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时,李珍是参加过1950年代表会议的8名“老资格”代表之一,也是这8名“老资格”代表中唯一在职穿军装的代表。
2007年参加“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时,象李珍这样的“三朝元老”仅有4人(其他3人分别是北京军区魏来国、广州军区翟尚志、成都军区卫小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今能见证这三次英模历史盛会的,只有唯一健在的“青年战斗英雄”李珍了。
李珍老人在谈起这三次历史盛会时,依然神情饱满,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回忆我参加的三次英模会的盛况,感受最深的有两点”,老人如是说,“第一点是每次会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都十分重视,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对代表们非常亲切、关怀,这既是对我军建设的重视、关怀和厚望,也是对全军指战员的鼓励和要求。”
“1950 年9月召开的英模会,全称是‘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我6 月份就离开了单位,师、军、野战军首长层层都接见,都作指示。7 月底,先是在西安参加了‘西北五省青年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刚返回兰州就通知我再回到西安,准备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到西安后就受到彭德怀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彭总还请代表们吃西餐,并说:给你们先演练一次,怕你们到北京后不会吃西餐。
到北京前,各路英模代表先到石家庄集合,统一乘坐毛泽东号机车进京,林伯渠代表党和政府欢迎大家。开会期间,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代表并讲话,大意是:我们不仅要建设强大的陆军,还要建设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毛主席号召代表们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密切联系群众,起桥梁作用。毛主席还以个人名义给代表发请柬,请柬下面写着毛泽东三个大字,在北京饭店吃饭,毛主席亲自陪同代表就餐。”
“时隔37年后的1987年,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英模代表会议时,老一代中央领导、军委领导许多还健在,邓小平、陈云、彭真、李先念、邓颖超、万里、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有的参加大会,有的题词,和代表们合影留念。杨得志、余秋里、张爱萍、秦基伟、洪学智、李德生、肖克等军队首长全程参加大会。”
“2007年第三次英模代表大会时,胡锦涛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三次集体参加大会活动:7 月30 日晚和代表们一起观看 ‘八一’军旗红文艺晚、31 日和代表们一起参加国防部庆祝‘八一’建军节招待会、8月1日参加庆祝建军80 周年暨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并作重要报告。会前,胡主席等领导同志和代表们合影留念。‘八一’招待会和合影时,我都在前排,荣幸地两次和胡主席握手,感到中央首长非常亲切,平易近人。”
老人喝了口水,继续说:
“感受最深的第二点是,深深感到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中央领导英明正确。三次参加英模会,虽然背景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每次到北京开会都感到变化很大。
1950 年,刚建国一年,人们的精神面貌十分好,到处欢呼毛主席好,共产党好,新中国好!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7 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方面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2007年,我们站在新时期新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阔步前进。看到北京这个窗口的变化,特别是参观了建国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以及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情况,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真是心潮澎湃、激情高涨、倍受鼓舞,我们国家的前途无限光明”。
二
提起当年战争年代的往事,老人略一沉思,回忆起发生在解放战争西北战场那场至今仍然刻骨铭心,以一对十的惨烈阻击战。李珍老人讲述的那场战斗,就是西北战场上以少战多、以弱打强的极其惨烈而又极其重要的一场战斗,以及在这场战斗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一个号兵的传奇经历。
1949 年的解放战争已经呈现出摧枯拉朽的态势,我军在多数战场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人民解放军全面渡过长江,南京、太原等大城市相继解放。4 月下旬,西北战场的胡宗南集团慑于被歼,全线西撤,形成固守西安之弧形防御地带。5 月份,第一野战军主动出击,将西安市和宝鸡以东,渭河南北广大地区全部解放,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全部退守秦岭一线,战场态势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但此时的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二马”出动了。“二马”,是指青海的马步芳和宁夏的马鸿逵,俗称“青马”和“宁马” ,这是我们红军时期的老对手,有着血海深仇,当年的红军西路军两万多大军,与“二马”恶战之后,只余400余人,后由李先念同志带到了新疆。青海、宁夏民风剽悍,“二马”的部队多数为骑兵,相当于现在的机械化部队,再加上占据天时地利,战斗力远在国民党中央军之上。
此前,蒋介石对“二马”有所戒备,并没有重用2 人,但随着西北战局的发展,蒋介石不得不让他们出动了。为了让“二马”出兵,许诺一个当西北军政长官,另一个当甘肃省府主席,条件是必须派兵东出陇南增援胡宗南作战,重占西安、咸阳。
“二马”对这两个重要职务早已垂涎三尺,马步芳认为失去了关中屏障,西(安) 兰(州)公路受到威胁,陇东将成为前线阵地,对其称霸西北的野心十分不利;胡宗南退据汉中,喘了一口气,感到自己跑得太快,丢失西安有些不甘心,也十分后悔。
西北这两个军事集团出于各自的利益,都想联合 “反攻” 关中,夺回西安。于是一场所谓联合反攻的军事行动开始了。国民党对此会战抱有很大希望,各种官办报刊宣传得有声有色。“宁马”组成了“援陕兵团”,“青马”由马继援指挥“陇东兵团”与胡宗南部南北对进,并与胡宗南商定攻击发起时间为6 月10 日。
要想彻底解放大西北,凭第一野战军现在的兵力与装备是很难实现的。这一点,彭总与中央军委都很清楚,早在太原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即4 月25 日,中央军委就致电华北野战军拿下太原的徐向前、周士第和罗瑞卿:“18 兵团及19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尔后行动及补给等统听彭德怀同志指挥区处。”
但第18、19 兵团入陕需要时间。
胡宗南加上“二马”,共计30 多个师旅,20 万人,而一野的7军、8 军还留在晋中、晋绥作战,仅有1、2、3 、4、6 五个军,加上独立骑1师、骑2 师也就10 万出头,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上都处于劣势。鉴于18、19 兵团到达尚需时日,面对气势汹汹扑来的强敌,彭德怀最终决定撤退,而撤退又导致了敌人的推进速度愈发加快。
6 月 11 日,正在奉命撤退的西北野战军第3 军在完成掩护第4 军通过咸阳的乾县、礼泉县一线任务之后,即尾随主力撤退。3 军9 师27 团3 营奉命在离团主阵地20 余华里的敌人必经之路——位于乾县北部的阳峪岭地区坚守掩护3 军主力撤退。
中国人民解放军3 军9 师27 团,前身为山西新军决死队第4 纵队的主力部队,独臂将军贺炳炎曾担任过9 师前身独立第5 旅旅长,石油工业部部长康世恩时任师政治部主任。
当时的3 军算不上西北野战军的主力。9 师也仅5000 余人,相比7 师8000 余人也算不上3军的主力,但27 团绝对是9 师乃至3 军的主力。这在后来的多次整编中体现出来。1952 年,3 军撤编,师只保留了一个7 师,而9 师只成建制的保留了一个步兵团就是27 团,转隶改称为1军3 师9 团,直到2003 年,3师改成3 旅,才没有了这个团的建制和番号。当年,李珍就在27团的3营。
这场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而坚守的战斗注定是一场恶战。从敌我兵力的对比就一目了然,敌军为“青马”的162 师,一个整装师3个整装团,并以骑兵为主,而我军仅为一个营3 个连,敌我实力对比为十比一以上,相差极为悬殊。而东北战场上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是8比11,东野8 个师阻敌11 个师。
从地形上看,阳峪岭也不是什么易守难攻的高山险峰,充其量也就是海拔百十米的小高地,工事构筑也极为仓促,毫无据险而守可言,而需要坚守的时间至少一天,还要看主力部队撤离的情况而定。
11 日凌晨2 时,3 营在阳峪岭地区部署完毕,并组织构筑工事进行战前准备。早晨天刚亮,“青马”的162 师以骑兵开路,向3 营的阵地扑来,这是马步芳起家和看家的鹰犬家兵、精锐之旅。
马步芳统治极其残酷野蛮,对临阵不勇、被俘放回者,不是砍头就是活埋,敌162师过去与我交手中得过“便宜”,此前,尚未受到我军真正的打击。敌人气焰嚣张、攻势很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3 个团的兵力密密麻麻的冲来,旋即就到了3 营面前。
3 营长沉着冷静,200 米、100米、50 米,“司号员吹号!打!”随着营部号目李珍吹响的嘹亮军号声,全营从阵地的不同方向,运用不同的火器,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手榴弹,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冲在前面的敌骑兵和战马被撂倒一大片,对于突然受到的猛烈打击,敌军慌了神,先是前面的骑兵转头向后逃窜,步兵也随即逃了回去,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
“青马”到底是“青马”,败逃下来后,稍微作一整顿,更加疯狂地冲了上来,这次敌人改变了战术,调整了进攻队形,加大了火力压制。这次进攻虽然又被打退,但3 营已经有了较大伤亡。
直至上午10 点,3 营先后打退敌人4 次大规模的进攻,阵地前敌人和战马横尸遍野,但3 营也出现了重大伤亡,在敌军发起的第3 次进攻时,阳峪岭上我军最高指挥员3营营长中弹牺牲了!教导员也重伤被抬下阵地!在敌军第4 次进攻时,接替指挥的副营长又牺牲了!
由于营部干部全部伤亡,3营已处于无人指挥的状况,失去了指挥员,这场战斗就意味着在敌我悬殊、伤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3 个连的阵地无法协调,互不能顾,各自为战,极易被强敌突破某段防线致使阳峪岭阵地失守,不仅会使3营全体官兵被敌人全歼,更关键的是,3 军主力甚至整个2兵团都极有可能会被敌人骑兵部队快速追上,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恐怕西北战场的解放进程将被改写。
由于阳峪岭阻击战牵动着3 军的安危和西北战场的全局,3 军军长许光达时刻都在高度关注着这场战斗。他深知,这是一场苦战,由27 团来殿后打阻击,他既放心又不忍心。这场战斗胜利6 天之后,即6月17 日,一野二兵团成立,许光达升任二兵团司令员。
当时的二兵团恐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有兵团中最小的兵团了,与王震的一兵团及二、三、四野战军,包括华北野战军,每个兵团都有三四个军的建制相比,二兵团不仅人数少,装备也差。
在1955 年授衔时,许光达事先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许深感不安,再三向党中央请求降衔,党中央坚授,仅批准降了一级行政级别,这或许是中央对许大将在西北战场上的卓越功绩而给予的褒奖。其中,那场不算太起眼的阳峪岭阻击战是至关重要的!
就在许军长万分担忧的时候,在阵地上没有了营指挥员的危机时刻,一个挽救这场战斗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营部号目李珍。
李珍,山西朔县人,现在的朔州市朔城区。1932年的6月8日,李珍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城市贫民之家。这个家穷到什么程度,是现在人无法想像的,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农民的贫富以土地而论,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只能当雇农,雇农在解放初期划分成份时是最贫困的农民了。而城市贫民更穷、日子更苦,从来没有过一寸土地,哪来一粒粮食。
李珍父母的生计,靠的是每天捡拾破烂,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生产出最粗糙的草纸,来换取一点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收入,生活十分艰难,身体也积劳成疾。
在日本鬼子占领朔县城的第3、4年,也就是1941年前后,李珍尚处于中青年时期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撇下了不到10 岁的李珍和已经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的姐姐。
多年以后,李珍从来没见过爷爷、奶奶的孩子问爸爸,爷爷、奶奶葬在何处时,李珍告诉孩子:“奶奶葬在了祖坟,爷爷埋在了城郊的乱坟岗子。”
孩子不解,“为何爷爷没葬在祖坟里?”李珍老人流着眼泪说:“奶奶是先去世的,爷爷是后去世的,奶奶是爷爷葬的,爷爷死后,爸爸太小没法葬他啊!”
连自己的父亲都无力埋葬的李珍,吃饭和生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最终李珍的叔叔给李珍找了一个吃饭的地方。
李珍的叔叔在县警察局当差,日本鬼子占领朔县城后,县警察局就地改编成了县警队。看到侄子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叔叔哀求县警队领导,给10 岁的侄子找了一个在县警队放马的活。放马是件又脏又累的苦差事,没人愿意干,也许是求生的本能,年纪尚幼的李珍却极其珍惜和敬业,把马养得膘肥体壮。看他机灵能干,闲暇时间,便又安排李珍跟老号兵学吹号。4 年过去了,日寇投降,县警队成为了国军,李珍也一晃从儿童长成了少年。
1946 年6 月,内战初起的时候,贺龙领导的晋绥军区成立了由周士第任司令员,廖汉生任政委的晋北野战军,发动了晋北战役,首先进攻的就是朔县。
6 月16 日深夜,还穿着八路军军装的部队顺着云梯爬上了朔县城头,攻击北门的部队把城墙炸开了两个豁口,一夜混战之后,朔县1300多名守军被歼,县长被活捉,朔县解放了!
清晨,在姐姐家躲了一夜的李珍,带着军号跟着共产党的队伍走出了朔县城。李珍那时参加解放军只有两个理由,一个真的是为了生存;一个真的是被解放军打动了,这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队伍!本来部队嫌他小,但一看这孩子能放马,主要是还会吹号,遂即收留了他。
那时部队主要靠军号来指挥,从起床到吃饭的一日生活,战场上集合、冲锋、撤离等行动都是号声控制,号声就是军令!当时,连有司号员,营部有一个司号员班,班长叫号目,相当于现在的通信班班长或者是电台台长,团部叫号长,相当于通信排排长。
培养一个优秀的司号员很不容易,上百部号谱全都靠死记硬背,绝对不能出错,否则一旦错误发送指挥员的命令,后果不堪设想。
看过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的人都知道,终结9 连阻击战斗任务的军号声始终没有发出过,全连48 名官兵,只剩下被炸昏过去的连长谷子地1人,全连官兵自始至终都没有后退一步。
但编剧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解放军的号音中,从来没有一个叫“集结号”的号名,类似的只有“集合号”。以至老人刚听说这部电影,一开始还以为是描写一艘舰船的故事呢。
李珍参加解放军的第二年,年仅15 岁便当上了营部号目。从参加解放军到阳峪岭阻击战的3 年期间,部队先后开往忻州、文水、交城、孝义、大同、应县等多地作战,大的战役有晋中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延川、清涧)战役、无龙滩追击战、宜瓦( 宜川、瓦子亍) 战役、荔北战役、西北冬季战役、蒲富( 蒲城、富平) 战役、陕中战役等,小战更多。
有一年大年三十,部队组织看秦腔、吃饺子之后,接着就拉上了战场,很多战友再也没有活着下来。
在枪林弹雨中,李珍先后3 次负伤,最险的有两次:一次是李珍在吹冲锋号时,一颗子弹从他拿军号的右胳膊上臂部位穿过,离头部只有十来公分,李珍还是坚持吹完了冲锋号。战斗结束后包扎时,发现这颗子弹差一点就击碎了骨头,但也伤着了臂部的神经和筋络,留下了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姆指不能伸直的终生残疾。
还有一次是攻城作战,在爆破组将城墙打开缺口后,李珍刚一吹完冲锋号,接着就无比勇猛的加入到冲锋的队伍中,当冲到十多米高的城墙下时,负隅顽抗的敌人将密集的手榴弹砸了下来,其中一颗正砸在李珍的背部,轰的一声爆炸,李珍当场被炸昏过去。当李珍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仅受了皮外伤。原来,在手榴弹砸到背上的那一刻,李珍反应非常敏捷,迅速滚翻到一个弹坑中,将自己的损伤降到了最低点。
在这些枪林弹雨的恶战中,李珍都在营指挥员的身边,亲眼目睹并参与了指挥员指挥作战的全过程。为了跟上首长的思维,他总是在琢磨仗是怎么打的,虽然才年仅17 岁,但他悟性很高,渐渐地弄懂了什么是进攻战斗、防御战斗、山地战、穿插、阻击、钳形攻击、围点打援等作战样式和战法。
战斗过程中,李珍有时还能够出一些小点子,发表一些小的意见建议,并对战斗进程把握的很准,号音绝对及时准确嘹亮,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名基层指挥员掌控战场情况的基本素质。
在敌人对阳峪岭阵地发起第5 次进攻前,作为营部号目的李珍异常清醒,深知没有统一的指挥,阻击战斗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自己不是干部,不能擅自越位指挥。李珍冷静分析了战场态势,迅速拿起营长的驳壳枪,冒着嗖嗖飞过的子弹,跑到了机炮连阵地,将驳壳枪递到了机炮连连长的手中,紧急而坚定地说:“营长、副营长都牺牲了。教导员受重伤已经抬下去了,全营的指挥、完成任务全靠你了!”
连长只说了一个字:“好!”枪声又紧了起来,敌人又要攻击了!李珍及时向连长报告各个阵地的态势,全营的伤亡状况和实力情况。在敌人接下来的几次进攻中,李珍始终没有离开机炮连连长的身边,协助连长指挥全营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下午3 点,在敌人的又一次进攻中,机炮连长中弹倒下了,阵地再度失去指挥员。李珍跑到了2 排副排长王宽臣的跟前:“现在全营就剩下你一个干部了,你来指挥吧!”又一次将象征着指挥权的驳壳枪递到了王宽臣的手中。
这时的3营阵地上,干部只剩1人,战士也仅剩下几十人了,李珍向王副排长提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建议,趁敌人还没有上来,将一部分兵力放到敌人的侧翼去,和正面阵地形成呼应,以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果然,这次敌人的进攻很快被挫败下去。
随后,增援的9 连上来了。离阻击任务完成的时限越来越近,但仗却越打越艰苦。下午5 点,一股冲上来的敌人离阵地只有30 来米时,机枪手突然中弹,敌人趁机喊杀过来,情况万分危急!短兵相接勇者胜。李珍一看这阵势,果断地吹起了冲锋号。高亢激越的号声顿时使每一个战士热血沸腾,端起枪跃出战壕,猛烈地向敌人扑去!
黄昏之时,主力部队已经安全撤退,战斗结束了,3 营的阻击任务完成了,李珍和他的战友胜利了!
战后,已经是二兵团司令员的许光达在总结会上说:李珍同志在强敌当前和全营失去指挥员的紧急情况下,坚定沉着,挺身而出,主动协助干部指挥战斗,这对于稳定军心、夺取胜利,起到了一般战斗英雄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为二兵团的安全转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兵团授予李珍“青年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随后,李珍又参加了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进军酒泉,班门、敦煌,荣立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解放后,李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3次进入军事学院学习,从普通一兵、营部号目、青年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保卫干事、宣传股长、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副政委、团政委到师政委、军副政委。198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离职休养。
三
李珍老人成长于战争年代,从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过来,做人做事信奉打仗那一套实打实的作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实务实,不搞形式主义,更不钻营取巧。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军队奉命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作为“三结合”(革命干部的代表、军队的代表、革命群众的代表)军队代表参加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
李珍所在团在吉林省敦化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70 年,身为团政委的李珍被“结合”成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他牢记“两个务必”,正确对待运动、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反对派性,他看到过人们手举宝书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情景,满腔热情地保护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也看到过许多老百姓过年吃不上饺子的情景,不由一阵酸楚:关东历来是关内人谋生的希望所在,生活不下去了,便“下关东”。现在,我们就是要落实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让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打出更多的粮食!下决心引导群众把精神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火炕上,他和农村干部一起研究生产计划;雪地里,他与群众一起刨冻粪。这年夏季,敦化县蠕虫成灾,早上一片庄稼,下午一片毕猹(被虫子吃了),老百姓急得眼里冒火,怎么办?“全县总动员,大打灭虫救灾突击战!”李珍作为县委书记、革委主任,在党委会、干部会、群众大会上,反复强调“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全县吹响了灭虫救灾的战斗号角。党政军民学起上阵,虫灾被治住了、庄稼保住了,老百姓的焦急感、忧虑感平息了,李珍的一颗心也像石头一样落了地。
朴实的中国老百姓心像明镜一样泾渭分明,敦化的一些60岁以上的老同志,至今不但还记得当年解放军三支两军带来了“老八路”的好作风,还会唱《见到你们格外亲》,而且没忘记当年领导他们灭虫救灾的李珍书记。
四
作为参加第一次全国英雄代表大会最年轻的代表,李珍从不居功自傲,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十分严格,在个人的成长进步和进退去留上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和决定,工作中总是像当年当号兵时那样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调动,在一些同志心目中,挪地方、换单位就该提升一官半职,要不就得新单位的条件更优越一些。
1962年底部队精简整编时,团要撤销机关“股”的编制。已经当了好几年宣传股长的李珍,一天被团政委叫去告诉他:“组织决定你去一营任副教导员!”股长也是副营职,但这个副营比一般的副营要大。比如授衔时,股长最高可定少校,而副营长、副教导员就不行。李珍瞪了瞪眼、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来,简单一收拾,不过两个小时就到一营营部报到并迅速开展工作。
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时,46军被裁减,李珍已经是这个军的副政委了。军里的8名常委,有6名或提升、或调到了省城。李珍的这次调整,职务上平调,驻地却是从中等城市到了山岭。对此,他想过,甚至不只想过一次。但他深深懂得这一纸命令的重量,非同一般。在战争年代的三十多次战斗中,他这个号兵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争先恐后地冲上前沿。
李珍到某集团军上任后,不等不靠,主动要求去了解熟悉部队。他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集团军所有团以上单位,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那从战场走过来的特有务实扎实作风。
某师连续七年保持无重大事故,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他们要开总结表彰会议,特邀军领导参加。总结报告,经验介绍,李珍同志仔细听着每个同志的发言。
“请集团军李副政委作指示!”主持会议的师领导带头鼓掌。
会场上的几百双眼睛,迅速集中在大会主席台中央。期待的目光,试探的目光,好奇的目光……全部投向这位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的军首长,说不清他们要从这位首长身上得到些什么。掌声之后的会场,一片寂静。
他终于发话了。“谈不上指示,我从外单位刚来,对咱这边的情况不熟,不容易指到个点子上。我只提三点希望:1、保持清醒头脑,不可一时疏忽;2、别背荣誉包袱,一天到晚捧着心过日子;3、要有出事的准备,一旦出事可要正确对待——就谈这些!”
大家鼓掌了,鼓得很响。
会场顿时活跃了。“这老头实在!“少见!少见!”
几个月后全军区推广这个师安全无事故现场会仅几天,师军械库就发生了丢失枪支的重大事故,给李珍话下了注脚。李珍也由此得到了更多的敬重。
正当李珍同志了解和熟悉集团军所属部队情况,准备甩开胳膊大干的时候,又一纸命令来了:免去李珍同志XX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职务,改任该集团军纪委副军职专职副书记 。同时,还任命了另一名同志为集团军副政治委员和纪委书记。
什么副书记?很清楚,这不过是进干休所的台阶罢了。“休息”这两个字在他心里一震,此时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连他自己也说不具体。
自从精简整编开始,不过三个月的时间,李珍的工作已经变化了三次。开始,原部队安排他留守,负责精简整编善后工作,接着又接到来新单位任副政委的命令,这次又来了一次改任,平均一月一变化呀!这个变化节奏过于频繁,频繁得使李珍有些茫然。在李珍的军旅生涯中,从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问题向组织张过口,请老领导说个话。
改任纪委专职副书记,意谓着“船到码头车到站”。想法归想法,但李珍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对组织和对职责的忠贞和坚守!
“毕小侠的问题如果不查处,党规军纪将失去应有的尊严……”
某师农场6 名干部联名上书各级纪委,凭党性揭发一名叫毕小侠的干部经济贪污事实和该农场政委对毕小侠进行包庇的问题。谁知,告状信转回了原单位,6 名告状者分别得到了“报应”。
在李珍上任纪委工作的同时,接手了这件事。
毕小侠,是某市一位要员的公子,在外单位因犯盗窃罪曾被判刑一年,在军区保卫部存档的案件材料上有这样的批语:此人不可再接触经济工作。按说,纯洁的队伍是绝不能容留这种害群之马的。哪知他本领通天,摇身一变,鬼使神差地成了农场的助理员!
算了吧,此事不仅牵涉到一个县团级政委,真捅出去对咱们集团军也不是件光彩的事。毕的父亲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安排转业干部人家帮了不少忙。另外,谁知上边还有没有其他背景?
算了吧,这件事,师里也不是不想查,可是谈何容易啊!再说您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干几天?
算了吧------
面对一些人的劝说,以及一些客观情况,李珍丝毫不妥协,认准一个道理,“党把纪检工作交给我,面对党的事业受损却视而不见?于心能忍吗”?
“二传手、中传站不是我们的作风,查!而且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这里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终点站!”李珍的眼睛红了,拳头握得紧紧的。
内查外调,座谈私访,等等。终于查清了毕小侠的问题:贪污现金、实物价值共7000 多元,倒卖钢材22. 16吨,从中牟利6000多元。
事实面前,毕只好承认,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该农场政委暗自为毕出谋:决不可承认,否则问题就严重了。并写信告诉毕的父亲,让他心中有数,遇到情况统一口径。
“这象个党员、象个党的干部做的事吗?可耻!”李珍找来了该政委,义正辞严地谴责他这种严重丧失立场的错误行为。
案情真象大白,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该农场政委也落了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从此案开始,他力排种种干扰,历尽艰难曲折,在一年的时间里,又清查了军制药厂案等十多个案件,查处了123个问题。劳累,使他的糖尿病加重了,但李珍也真正赢得了部队上下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五
李珍同志离休后,一如既往关心关注军队和国家建设,先后为部队、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作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近200场。积极参加军队及驻地政府举办的各种纪念活动、座谈会及社会公益事业,教育大家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强大!
李珍全家福。
李珍老人在所在干休所休干中,职务最高、荣誉最大,但老人从不搞特殊,自觉做一名普通休干。积极支持干休所领导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为比自己年纪大、身体差的休干以及遗属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乐于调停干休所与休干、休干与休干之间的各种小误会小矛盾小纠纷,促进了干休所的和谐发展和休干们的身心健康。
回归家庭,老人十分注重家风家教,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要求子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见贤思齐,而不随波逐流。特别是前些年,各种腐败腐朽之风一时盛行,老人对此现象极为鄙视和不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告诫子女要保持定力,保持平常心,不能横攀竖比,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
老人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为子孙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子孙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和学习,为社会作出各自的贡献。前几年,从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外孙,主动放弃地方高薪参军入伍,决心用所学知识强军报国。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2019年《中华魂》第三期)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