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2500年,人类社会竟可以停止演变吗?”
01
—
在《流浪地球》中,吴京操纵空间站撞向木星,引爆了木星大气,由此形成了速度达1000马赫的冲击波。
可以想象,这股冲击波在拯救地球的同时,也会像超级风暴那样在地球表面横扫一切,甚至地球大气层也会“像帽子一样被吹掉”,消失在茫茫太空,幸存的地球只能光着脑袋,在绝对零度中踏上4.2光年的漫漫长途。
同样,《流浪地球》在舆论场也引爆了一场冲击波,这股冲击波将影片推到了“里程碑”的高度,并横扫一切批评。
任何胆敢对影片略有微词,甚至不肯热烈赞美的人都被指为“PTSD患者”(即创伤应激障碍,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
这其实也是一种PTSD,至少是不那么自信的表现。
02
—
当然也必须指出,对《流浪地球》持批评态度的人群中,确实有些人是为喷而喷,他们还不太能够接受中国人拍出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电影。 这样的人和那些制造“《流浪地球》冲击波”人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理由,使得严肃的电影批评几乎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中国需要严肃的、建设性的电影批评。 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电影之所以长时间呈现出溃烂的症状,和严肃的电影批评缺位,只有以营销为目的的娱评有直接关系。 严肃的电影批评和电影主创人员的良性互动,才是推动电影事业进步的主要方式。 这篇影评,无意讨好任何人,我手写我心,虽千万人吾往矣! 03 —
说科幻大片,就不能不说好莱坞。
美国是科幻电影的大国,拍摄了最多的科幻大片,其重要的主题之一是“末世拯救”,其设定大致是:由于某种灾变(地球变暖或外星人入侵)等,地球不再适宜人类居住了,于是人类需要移民到其他星球,如《星际穿越》、《深空失忆》等,或者造一些“方舟”让一部分人在“大洪水”中幸存下来,如《2012》。
《星际穿越》这几天经常被人拿来和《流浪地球》做比较,两部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区别仅在于解决方案:一个要人类迁移到其他宜居星球,另一个则要带着地球一起走。
《星际穿越》中,气候变暖使小麦、玉米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在沙尘暴的肆虐下以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最后末日的降临。在家务农的前宇航员库珀不甘心坐以待毙,参加了前NASA成员秘密进行的拯救人类计划,和其他几名宇航员一起飞往太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他们穿越了遥远的星系,感受了一小时七年光阴的沧海桑田,窥见了未知星球的壮伟与神秘,最后借助黑洞的力量和地球上的女儿进行了沟通,终于挽救了人类。
另一些以“末世拯救”为主题的科幻/灾难片中,如“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好莱坞开始想象失去了美国与西方文明之后的“荒凉世界”,残存的人类只能聚集在沙漠中的小片绿洲上,接受武装恶霸的暴虐统治。而在凯文·科斯特纳执导的影片《邮差》中,地球上残存的人类则把重建美国当成了唯一梦想,高高飘扬的星条旗让剧中人热泪盈眶。
04
—
如果我们耐心分析一下好莱坞的“末世拯救”影片,就会发现,这类电影真正“硬核”是一种福山牌号的“历史终结论”,其所传递的暗示是:
——做为“元社会”的美国,已经终结了历史,美国及其一整套制度,不再会因为无法克服的内部矛盾而毁灭,不再会被革命所推翻,也不能想象还会有更好的社会制度,对“元社会”即美国来说,唯一的威胁来自外部灾变。
同时,这些美国科幻片也在很大程度了塑造了中国观众的口味。
说起来有一点点讽刺,那些血脉贲张,不许别人对《流浪星球》说半个不字的人,理由通常是“中国好不容易有了一部不亚于好莱坞电影工业水准的科幻作品”。
其误区在于,以好莱坞的标准为标准,本身就是问题,中国电影应该有自己的标准。
05
—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可以说说《流浪地球》了。也许用四个字来形容《流浪地球》比较好:中规中矩。
近些年来中国的商业电影,水平太低了,《流浪地球》比它们要高出一截——画面比较震撼,故事也还顺畅,主创人员不像张艺谋那样不能讲一个流畅的故事,也不像冯小刚那样感觉总憋着一股坏水,他们希望传递的是正能量,这就是进步。
我们应该看到《流浪地球》的进步,但也不必无限拔高,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流浪地球》让许多观众感到激动,原因是“以前是美国人拯救地球,现在是中国人拯救地球”,因此这体现了“中国自信”,但是,恰恰在这方面,《流浪地球》其实是有一点底气不足的。
06
—
好莱坞的“末世拯救”电影中,拯救者的身份是清晰的——美国,美国英雄!这实在是一种狂妄但不失坚硬的“美国自信”——美国是“山巅之城”,拯救人类,舍我其谁?
但在《流浪地球》中,拯救者的身份被刻意模糊了,“刘培强中校”也好,指挥救援小队的“王磊上尉”也好,尽管都是中国军人,但都是以超国家的世界“联合政府”雇员身份在进行活动,他们制服的左臂上,都有两面旗帜,上边是“联合政府”的旗帜,下边才是“五星红旗”。
有人说,这体现了“人类的团结”,但很难想象在主权国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联合政府”会有如此强悍的组织能力,看看现在的联合国就知道了。
如果在影片设定的地球开始流浪的时刻,民族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人类只有“地球人”这唯一的身份,那么再强调“中国自信”,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为什么要让“中国”隐身到“联合政府”背后呢?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告诉观众,拯救者就是中国,是中国英雄呢?
真正的原因,恐怕是面对西方带有明显有罪推定色彩的“新帝国主义”强势话语时,一种本能的“自证清白”,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一种文化上的韬光养晦。
这样做也许不无合理性,但距离真正的“中国自信”就比较远了,有点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趑趄。
“解放全人类”,这是一种自信;“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也是一种自信;但配上“联合政府”的臂章才敢于展开拯救地球的行动,这就不算一份成色十足的自信了。
07
—
不过,自信不自信,还不是主要问题。
《流浪星球》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承袭了好莱坞“末世拯救”题材中关于“历史终结”的设定,把对人类生存威胁的关注引向“太阳”而不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内部矛盾,而给出的方案是让地球在银河系跋涉2500年,“换一个太阳”。
难道人类现行的秩序——其主体是“私有制+市场经济”——要永世长存,太阳系都装不下了,还要带到“比邻星”?
对好莱坞“历史终结”设定的承袭,使得《流浪星球》不可能成为一部超越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电影,而只能成为好莱坞的致敬者!
有一篇激情洋溢的题为“《流浪地球》必须吹爆!中国人的信仰力量!”的文章这样写道:
“如果你想找到令你怀念的,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那种天下舍我其谁,我们来拯救世界的感觉,那么这就是《流浪地球》给你的感觉!”
很明显,文章的作者触摸到了《流浪星球》的本质,但这段话,真不知道是对《流浪星球》的“吹爆”,还是贬低。
影片中,关于“地下城”的一段镜头,非常令人惊讶:这是一个类似今天城乡结合部一样混乱的所在,充斥着小混混、卖假证件的、打麻将的,整个氛围乌烟瘴气,无聊而麻木。
很难想象这些人能够一代一代地在5000米深的地下生活2500年(地球飞出太阳系,进入外太空之后,将完全失去阳光,并暴露在强烈的宇宙射线之下,除了极少数拥有特殊装备的宇航员,绝大多数人将不再有机会上升到地面,人类将演变成彻底的洞穴动物)而不会抓狂、自相残杀、甚至人吃人?
08
—
在上一个2500年,单就中国而言,我们经历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统一,经历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终结,经历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下一个2500年,人类社会竟可以停止演变吗?
难道人类居然可以将今天的社会原封不动地搬到地下?难道人类进行这样一场彻底的迁移,不需要彻底改变社会的组织形式?不需要更严密的组织,更有效率的执行,更井然有序的秩序,不需要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不要一大批具有高度觉悟的“新人”?
如果从停止地球转动、安装行星发动机、引爆木星大气等桥段的角度来说,《流浪星球》的想象力堪称瑰丽雄奇;但从超越历史终结论的狭隘眼光,追寻更加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角度来看,《流浪星球》的想象力已经枯竭了。
在此无意苛责影片的主创人员,因为这是后冷战时代人类面临的普遍困境:不知不觉中,新自由主义已经严重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但不突破新自由主义对我们想象力的限制,则我们将永远不能超越好莱坞!
09
—
《流浪星球》的主题是拯救地球。为了拯救地球,甚至在出发之前就因为停止地球转动而损失了人类总数的二分之一。
科幻电影,以宇宙灾变为主题想象未来是可以的,但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不能让太空遮蔽了视野。
真正有可能毁灭人类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地球不需要我们拯救,需要拯救的仅仅是人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流浪地球》里最细思极恐的情节: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地脚踏实地
2019-02-11旗帜鲜明支持《流浪地球》,不是因为它足够好,而是因为黑它的人足够烂!
2019-02-10•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