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2月27日报道,这几日,微信上流传着多个“10万+”文章——《触目惊心:中国平民体内发现美国转基因的SCoAL基因!》《英国研究:中国人体内已出现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基因,请当心下一代!》……这些文章的内容均大致相同,并被广泛传播和讨论。
业内专家认为,这篇文章内容纯属杜撰,实属“钓鱼文”。
2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推测,这些文章或来源于2012年7月右岸新闻社的一则报道。
那则报道显示,英国学术期刊《雪莱遗传学通讯》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在对中国平民进行的基因组研究时,发现了转基因作物中用来促进生长的基因SCoAL,这种基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文章还说:“记者特地探访了遗传学家维克多·斯坦因教授。斯坦因来自德国泰斯特罗莎医学中心。”“斯坦因在对中国的志愿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超过半数的志愿者中,其25号染色体上发现了名为‘SCoAL’的基因。”
“实际上,并没有《雪莱遗传学通讯》这本英国学术期刊。”林敏说,也没有泰斯特罗莎医学中心;同时,人类还没有能进化到有25号染色体,只有23对染色体。
业内专家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篇“钓鱼文”。“钓鱼文”是一种精心安排的语言陷阱,也是捉弄对方知识和逻辑不足的博弈手段。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炮制SCoAL基因名称、刻意把生物学概念的琥珀酸叫做化学名称的丁二酸,以及杜撰25号染色体等来看,这篇文章的作者起码拥有大学生物化学以上的相关知识水平。
再看此文表述的逻辑:尽管题目很有迷惑性,但仔细阅读却会发现,通篇没有指出这个基因是通过食用转基因而进入到人体内的。
“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字恶作剧式手法,利用知识不足和逻辑盲点,产生不寻常的新闻效应,更易于广泛传播。”姜韬说。
此外,在文章的议论和观点部分文风大变。“经过搜索比对,作者拷贝了一个叫张宏良的人的反转基因文章,这部分文字对转基因和转基因科学家充满误解和偏见,又跟前面的SCoAL基因毫无关系,也是恶作剧的一部分。”姜韬说。
“该文里,耍小聪明之处还有很多。比如,题目里用了概念含混的词语‘平民’;文中所说的遗传学家维克多·斯坦因,实则为电子游戏里的疯子科学家。”姜韬说,拥有基本知识和逻辑清楚的读者,看完就知道这是一篇“钓鱼文”,而这篇“钓鱼文”的技术含量还不低。
制作精良的“钓鱼文”虽在网络传播中是一种高效手段,但却有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因此,林敏建议,这篇文章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建议有关部门查处。
(文/马爱平)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