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冯小刚、严歌苓没有那么邪恶吗?——点评公方彬教授的《冯小刚没有那么邪恶》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2-29 10:51:09

 

 

 

 

【郭松民按】网上流一篇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评论电影《芳》的文章。看了以后,感到有些点不能同意。特公教授文章中的一些行点,以就教于公教授和者。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冯小刚没有那么邪恶

 

原创 2017-12-27 公方彬 理论学习之家

 

微信圈里骂《芳华》的人不少,这勾起我一探究竟的欲望。

 

郭松民点评:微信圈《芳华》的人当然有,但严肃的批评也不少吧?公教授将所有不赞同《芳华》的意见一律称之为,这就取消了这些言论的道德正当性。

 

作为一种辩论技巧,这当然是高超的。但是,这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吗?能让那些批评者心服口服吗?

 

把严肃的批评称之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呢?

 

然而,当我数度泪涌,甚至走出影院仍悄悄拭泪时,满腹狐疑,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人开骂?是精神断裂和价值观紊乱后,所有人都在漫无目标地寻找发泄口?抑或采取高级黑的套路,搞高级红(明贬实褒),以此达到炒作目的?

 

如果不是,那些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甚至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即便经历又善于遗忘的人,以政治正确,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不着边际,无关本质和要害的批判,就有点不厚道。这不是说不能进行批评,而是强调搞点真正的引人思考的批评。

 

郭松民点评:公教授将批评者地动机分为三种:发泄炒作;从政治正确道德制高点出发。

 

这又是一种先抹黑辩论对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抹黑大加抨击的辩论手法,高超固然高超,但就是有点不老实,而且实际上露出了胆怯——不敢直面对方的观点与论据。

 

《芳华》激怒了许多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部队服役的女兵,她们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批评《芳华》歪曲了部队生活,丑化了女兵的形象。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文章,相信在公教授的微信圈里也出现过。难道她们的回忆与情感不值得尊重吗?她们依据自己的经历提出批评,就是发泄炒作吗?

 

还有一些批评是依据《芳华》文本分析做出的。比如电影中有这样的桥段:工人群众举着红旗和毛主席画像在游行,炊事班的猪闯了进来,把游行队伍冲的七零八落。在网上披露的被剪镜头中,还有猪冲倒了毛主席像的镜头。

 

公教授,您不是一般人,您是教授啊!而且是搞政治工作的教授,您真的看不出来这组镜头蓄意亵渎的含义吗?这不正是冯小刚、严歌苓想向观众传递的暗示吗?

 

批评者基于对这组镜头的分析得出亵渎的结论,怎么就变成了政治正确道德制高点呢?

 

为什么面对一个平和叙事的影片,我能几度热泪横流?理由中或许蕴含着这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影片让我们以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故事主人公实现心灵上的互动。我对号入座了,因此实现互动,进而受到感动。或者可以说,我是在期待感动中被感动。很多情况下,不是别人在感动我们,而是我们内心储备了被感动的情愫。

 

郭松民点评:多么了不起啊!热泪横流(奇怪的流法,好像违反了地心引力,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竖流。)都被感动成这样了,你们仍然不感动,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见你们的冷酷,可见你们心中没有储备被感动的情愫

 

从媒体中早已得知《芳华》反映了中国军人参加的最近那场战争,而那却是一场吊诡的被我们有意从记忆中抹去的战争,作为战争的亲历者,我一直耿耿于怀,为此上书高层。所以,进影院前就向妻子索要纸巾。

 

战斗场面不会让我感动,但画外音让我感动。影片战斗场面不多,就如同我三次参加边境作战,沐浴敌人炮火有两次,且不激烈,即便这样,看到战斗场面,特别是刘峰渴望自己在战斗中牺牲的画外音,迅即把我带回战时一幕幕。面对飞来的炮弹,作为新兵的自己,心跳到了嗓子眼,但仍然向领导提出:我去执行接线任务。紧张乃至恐惧中请命,是因为从沂蒙山区走来的我想当英雄。请命时内藏私心,但瞬间还是产生出自我感动——原来敢于牺牲会让小人物变化得伟大。这种体会伴随我走到今天,推动我写出《烈士是军人的精神归宿》,《只有牺牲才让军人变得高贵》等文章。我十分推崇军人的牺牲精神,自己能够在思想的道路上飞奔,也得益于这种精神的支撑。

 

郭松民点评:想当英雄,不算什么私心。

 

我当年是一名飞行员,巡航在北国边疆上空,也想上战场,当英雄。但当年的老山者阴山战斗不需要空军。

 

一个军人,如果没有英雄情结,在战场上很可能会变成孬兵。

 

但问题是,一个英雄,在他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只想着一个拒绝了他、陷害了他的女人,只想着为了让她不能忘记自己而死,这就有一点问题了吧?

 

难道她比祖国更值得献身?比军人的职责和荣誉更重要?

 

在那场战争中,有许许多多年轻的英雄牺牲了,这让我们想起他们就觉得难过。但冯小刚、严歌苓通过《芳华》告诉观众:他们不过是为女人而死的!

 

这是对他们的赞美呢还是对他们的贬低?这样的结论对得起牺牲时非常年轻的英雄们吗?

 

在思想的道路上飞奔是非常爽的一件事,但如果跑错了方向,结果也是非常糟糕的。

 

还是看准了方向再跑吧,公教授,让我们共勉

 

我们一再强调,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编导以他们的经历和视角帮助我们记起一个时代,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实属难得。我们从激情燃烧岁月中走来,面对激情不再燃烧的现实,精神出路在哪里?灵魂能否找到归宿?影片没有直面,但已经引发我们的思考,这就是影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刘峰做好事不会让我感动,但林丁丁的错谔让我感慨。刘峰做了很多好事,以至于周围的人离不开,然而,背后还是有人嘲弄这个好人,并且仍然博得很多人的迎合。我也像刘峰一样到北京参加英模会,回到连队迎接自己的不是热烈,而是热水壶被人故意摔破,并且这个人恰是自己的老乡。刘峰向林丁丁示爱,结果成了悲剧,尤其林丁丁能够接受医生和机关干事的抚摸,却无法接受学雷锋典型的示爱,这已经吊诡。记得当年有同事给自己牵红线,对方以一副马克思主义面孔回绝。那种尴尬与苦涩以至于让后来的我特反感当典型。

 

郭松民点评:发财的人爱说挣钱没意思,受益于当典型的人往往会说自己不想当典型。

 

以我对公教授有限的了解,公平地说,公教授从一个普通战士,基层政工干部一路走到国防大学教授,得益于当典型良多。

 

只是有一点可怜当年热烈地推举您当典型的部队首长和战友,他们当时可能真的不知道您其实特反感

 

这或许也是编导想表现的一个社会矛盾。我们社会似乎离不开道德典型,否则也就不会不遗余力地树典型,然而生活中的道德典型在很多人眼里几乎成了异类,这个群体中没有几人活得轻松,甚至没有几人真正活出自己。这就涉及到我们社会的思考和追问,以树典型引领道德与西方社会通过宗教支持道德存在何种差异,我们既有的道德建设模式和路径还能不能继续,出路在哪里,这早就摆在面前,亟待解答。

 

何小萍一再受欺负让人心痛,而过山车般经历导致的精神失常,让我不忍直视她步出剧场后的独舞。何小萍这个小人物的人生让我产生刺痛感,未必不触动那一代人心中的痛。我入伍前有与何小萍相似的经历,也是有那么一天,我成了英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先后四次以英模身份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最具代表性的四次阅兵活动,全军仅我一人),这种变幻虽然未带来何小萍那样的精神崩溃,但确出现心理不适。小人物的艰辛与痛彻无法不让我泪流满面。

 

郭松民点评:以英模身份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真的让您感到痛苦而不是荣耀?真的是一种不堪回首的经历?以至于您对何小萍因为获得荣誉而精神分裂心有戚戚焉?

 

既然如此,您为什么四次去享受这种痛苦?为什么后面三次不断然拒绝?或者找个借口拒绝?难道真的有受虐狂这种病?

 

观察和分析何小萍的人生,或让善思者关注一个民族品格缺陷。因为官本位和等级制度,让所有人产生向上爬的动力,而每一个爬上去的人,几乎都会回头来俯视过去的同类或同一族群。因为俯视的心态,而不会产生怜悯,甚至还会在比自己更小的人物伤口上撒盐,以别人的痛苦满足自己不良的甚至扭曲的心理。今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民族人文品质塑造过程中,是不是应从中找到启发呢?我们要不要和能不能在民族灵魂深处注入博爱的精神因子,这是一个道德话题,未必不是一个政治命题。只要直面和思考,即便没有结果,已经保证影片产生意义和价值。

 

郭松民点评:又开始谈论一个民族品格缺陷了,这种《河殇》式的夸张真是要命。

 

何小萍受欺负,也许我们可以说文工团的管理和政治工作都是一团糟,也许可说宁政委失职,但这与官本位和等级制度什么的真都没什么关系。

 

说实话,公教授在这里没有把一切灾难都归咎于黄色文明我已经觉得他非常含蓄了,但我可不可以说,这太扯了,有点不着边际呢?

 

……

 

关注了那些批评的声音,比较集中的一点是以政治正确批评电影给军队和政府抹黑。

 

其实政治不总正确。19673月至19728月,长达五年多时间里,解放军先后派出280多万人搞三支两军,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后期出现需要就是编制的错误指导思想,军队快速膨胀。由此而来的问题几乎是灾难性的。197571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直击要害,军队的问题有五个字:肿、散、骄、奢、惰。这就有了百万大裁军,有了《芳华》中的文工团裁撤。

 

真正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用心去回忆,一定会接受这样的判断,当时基层官兵的思想确实没有今天这样复杂,但政治不正确导致军队的优良作风被逆转,问题丛生,也是不争的事实。

 

郭松民点评:公教授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从那个时候时候开始,政治一直都是正确的,这没问题吧?

 

那么,这么多年军队的优良作风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公教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不讲了。

 

但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整军反腐,全军肃然!老同志们都说,习主席挽救了军队,我深以为然。

 

以想当然批评《芳华》抹黑地方政府,更是南辕北辙。党伟大并不意味政府伟大,中央政府好也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同样好,尤其不意味着党内和政府内的每个成员都好。进一步说,再伟大的政党,再强有力的政府,都不能保证处理好每个阶层在每个阶段的利益诉求。

 

事实上,自卫反击作战结束时,牺牲军人抚恤金顶不上老百姓被撞死一头牛的赔偿,地方拒绝接受伤残军人带有普遍性,即便接受后也往往轻慢,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流血又流泪。所以,出现刘峰在海南被城管打的场景,完全符合那个时代。今天涉及复转军人的社会矛盾,许多就是那时所遗留。

 

郭松民点评:这一部分,我和公教授没有分歧。

 

在共和国的5070年代,刘峰这样的战斗英雄,更常见的场景是被红领巾簇拥着去讲革命故事。

 

战斗英雄被轻慢,还真的是八十年代解放思想,观念更新的后果之一,尊重英雄和革命军人的观念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更新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公教授当年就已经闻名遐迩,也是观念更新的先锋呢!

 

冯小刚或许想告诉我们很多,但他未必能够告诉我们他想表达的那么多。但这已经够多,因为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对于芳华已逝的我们这一代人,从中获得那么多的感念,是近年来少有的。下来,一切要看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和价值观去发现,去感悟。

 

最后,忍不住作出一个假设,如果中国的影视界没有了张艺谋、冯小刚、姜文这样一小群导演,我们会不会只能观看政治正确的抗战神剧,或教人下跪当奴才的宫廷剧?亦未可知。

 

郭松民点评:奇怪,张艺谋的《英雄》不是教人主动做奴才吗?冯小刚的《集结号》不是告诉观众牺牲毫无意义吗?姜文不是他们一路的,不要一锅煮了。

 

难道我们除了张、冯和抗战神剧、宫廷剧之外,就没有第三种选择了吗?反映工人阶级命运的《钢的琴》、《暴雪将至》、《引爆者》不是很好吗?

 

离了张屠户,不吃混毛猪!没有了张艺谋和冯小刚,影坛只会更干净!我是深信这一点的。

 

2.jpg

 

郭松民总评:冯小刚、严歌苓还真是有一点邪恶。

 

一方面,他们利用了50后、60后一代对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革命军队集体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红领章、红帽徽、绿军装的深厚感情,大赚他(她)们的眼泪和票房;

 

另一方面又嘲弄他(她)们,把他(她)们最美好的青春表现成相互排挤、勾心斗角、毫无意义的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请问,还有比这更邪恶的吗?

 

真的,我似乎看到了冯小刚、严歌苓在点钞机哗哗的声响中邪恶的微笑!

 

大家都长点心吧!

 

 

2017/12/29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