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鹿野:假课文《尊严》删了,“公知体”标准未变
点击:  作者:鹿野    来源: 察网  发布时间:2017-07-07 11:16:20

 

           【摘要】从新世纪到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充斥着反共的公知体心灵鸡汤,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正确,而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不正确,被删除的假课文《尊严》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要是改变这种现状,绝对不能仅仅就个别教师和学生反应强烈的篇目进行替换,而应该重新树立教材的选文标准,即不再把亲美反共作为教材编写的政治正确,让几十年来被删除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红色经典与《竞选州长》等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经典篇目回归教材。

 

 

前些时候,有教师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歌颂美国资本家少年时代崇高品质的《尊严》一文与事实不符。人教社针对此事回应称,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国一流专家新编写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没有选用该文。新版教材已于20169月开始使用,将陆续替换原语文教材,旧版教材不再使用。笔者在这里想就这一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

《尊严》究竟写的是什么呢?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在青年时期是一个吃不上饭的难民,其在接受救济时强调一定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因此得到了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赏识。20多年后他便从一个难民成了美国顶级的富翁,全文如下: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提出质疑的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吴兆华主要是从哈默的人生经历进行批评的。她指出,哈默自小家境优渥,读书期间就接管了父亲的制药厂,并成为美国第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这与《尊严》中所讲的完全不一样。“一个实业家,什么时候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地逃难要饭?他的前两任妻子一个是俄国的女男爵,一个来自新泽西州,哪一个是南加州小镇镇长杰克逊许配给他的?”然而事实上,这篇课文而更大的问题是价值观的扭曲。其涉及到的事实与逻辑错误也远远不指上述几处。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首先,其塑造了一个美国人善良朴实、热情好客,以致“家家”款待难民的神话。注意,不是大多数人,而是每一家人都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给难民们分享。学习了课文的人必然会对美国人的高素质惊叹。可惜的是,历史的真实却与作者的编造相去甚远。历史上,美国的确有一些人曾经热情的款待从远方而来的人们。那就是原本居住在美国的黄种人印第安人,然而被他们款待的那些英语民族移民的后代却不但毫不感激,而且还对于刚刚帮助他们站稳脚跟的印第安人开展了种族灭绝活动。美国的诞生就恰恰是建立在这种忘恩负义的鲜血与白骨之上的,这与课文中歌颂的美国人“善良而朴实”的崇高品格恰恰相反。

其次,其关于所谓美国难民的说法也是荒诞而又无聊的。因为美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广袤而又肥沃的国家,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内战,出现饥荒与难民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美国与难民最多的关系恰恰是由于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干涉别国内政,而造成的其他国家产生大批难民。像今天的大量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国的难民背后都有着美国的影子。只不过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恐怕也是教材的编者和课文的作者不愿也万万不敢提及的。

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为了解释这个文中的漏洞,有些教师讲授的时候往往根据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代而胡乱阐发,宣称是十月革命造成了一场灾难,导致大批的俄国人流亡美国。可惜的是,这种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其祖父是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早在1875年就移民到美国。他的父亲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积极支持十月革命,并且在1920年的时候受美国政府的迫害进了监狱。1921年的时候,哈默作为最早和苏维埃俄国合作的资本家而逐渐发财。1979年,81岁的哈默又访问中国与邓小平会谈,其中国合作的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成为中国早期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因此,和许多教师们解读的相反,哈默家族恰恰是受到白色政权迫害而与红色政权亲近的。

 

 

哈默与邓小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教材中体现的指向,即其通过奋斗成为资本家当作人们最高的价值观,并且宣称只要是劳动就能够让人有尊严,就能让一个人从工人变成资本家。这种逻辑无疑是非常荒谬的。世界上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究竟有多少,难道都能变成石油大王哈默那样的亿万富豪吗?甚至可以说,哈默那样的亿万富豪没有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赚来的,包括其本人这种和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往来的亿万富豪也同样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恩格斯曾经无情地嘲笑了所谓凭借个体劳动能够让工人变成资本家的神话:都去当老板,那谁来当工人?可惜的是课文作者和教材编者们绝不会回答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只会粗鲁的咒骂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没有能够成为亿万富豪,是因为他们的劳动不够努力,没有“尊严”罢了。

不过,马克思早已把贫困的原因解释得非常清楚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会导致工人等普通劳动者的贫困化,因为其劳动所得的大部分都被资本的所有者拿走了,资本家们财富的积累,也就是工人贫困的积累。甚至为了剩余价值最大化的需要,资本家们还必然会通过延长在岗工人加班等方式制造出一批剩余劳动力,即失业大军。包括现在世界各地的难民也是如此,并不是他们劳动不努力,而是由于他们丧失了生产资料而不具备摆脱贫困化的条件,甚至不具备维持基本生存的条件。真正让劳动者获取尊严与平等的基本方式并不是像课文中所宣传的老老实实的当一个雇佣工人,而是《共产党宣言》中早就给出的答案: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

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

或者,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

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的财产……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这种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

实际上,除了以上几点以外,文中雷人狗血的地方也多如牛毛。譬如说,庄园主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手下打工的雇佣工人。这种事件在现实中即使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发生,发生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的,反倒是现实之中多如牛毛的事是资本家们拿自己女儿还小的雇佣女工当情妇。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

我们的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资产阶级的婚姻实际上是公妻制。……其实,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尊严》一文不仅是彻头彻尾的造假,而且是一篇彻头彻尾的敌视共产主义理想,吹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与资本家的“公知体心灵鸡汤”。

有些朋友们可能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一篇文章会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呢?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材中就开始引入了诸如《爱迪生救妈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等等西方国家用来励志的“公知课文”来逐步替换传统的红色经典,到新世纪以后红色经典基本淡出了语文教材,全书几乎都是反共的“公知体心灵鸡汤”了。

就以《尊严》一文来说,作者是1967年出生的河南作家李雪峰,此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这种胡编乱造的“公知体心灵鸡汤”,主要发表在《读者》、《意林》等著名的“鸡汤刊物”。《尊严》一文与1998年李雪峰31岁时首发于《涉世之初》杂志,这是一个已经停刊的当时比较著名的鸡汤刊物,后经《大众科技》、《意林》等刊物转载,仅仅六年后就于2004年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其虽然是一个不大知名的作家,但是深受中小学教材编者的重视,除了《尊严》一文以外,还有《爱的力学》等多篇文章被选入小学教材。这充分体现了教材编者们对于这一类文章的赏识。

李雪峰其他的入选课文的文章也与《尊严》一文相似,充满了讴歌资本主义辱骂社会主义的政治段子,比如说《爱的力学》一开头就宣称苏联多次发生鸟撞飞机的事故:

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十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

他说:“这种事在苏联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抱幻想把高空里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而事实上,第一次鸟撞飞机的事故是在1912年的美国发生的,后来大多数事故也是发生在西方国家而不是苏联,尤以美国发生的最多。如果要是真的有这么一个力学专家的话,最多只会提“这种事在外国已经屡次发生过”,绝对不会特意突出发生事故较少的苏联,而对最早且发生事故最多的美国只字不提。说到底,还是由于作者带上了政治的有色眼镜,觉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伟光正,而苏联与马克思主义是天然不合理的政治不正确罢了。于是,甚至飞机事故都变成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利”。结合《尊严》等文迅速被入选教材,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教材的编者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课文,也是因为认同了其反映的内在价值观。诸如《华盛顿与樱桃树》和《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本身就是美国人写的讴歌美国价值观的心灵鸡汤就更不必说了。

 

 

遗憾的是,虽然说上述提到这些被教师们提出质疑的课文已经在去年秋天开始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新教材中被删除,但是就整体来看,课文的基本导向并没有改变,甚至进一步“心灵鸡汤”化了。例如,新版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台湾的“心灵鸡汤”,比例远远超过了以前各版本教材。甚至逃往台湾的反共作家胡适成为了仅次于鲁迅的“现当代经典作家”。在胡适的作品中,不仅保留了原本用来取代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那篇《我的母亲》,而且又新增了一篇《终身做实验的爱迪生》取代小学中被删去的《爱迪生救妈妈》。以“权威人士”之口讴歌这位美国“科学圣人”的伟大:

他在十二三岁时,耳朵就聋了。他一生是个聋子,但他从不因此减少他工作的努力。他在七十八岁时(1925),曾有一篇文字说他的耳聋于他只有好处,于世界也只有好处。他说:

因为我成了个聋子,我就把Sesroit的公立图书馆做我的避难所。我从每一个书架的最后一层读起,一本一本的读,一真读到最上一层。我不是单挑几本书读,我把整个图书馆(的藏书)都读了。后来我买了一部Swoin出版的最廉价的百科全书,我也从头到尾全读了。……

他还说两三个笑话:这是耳朵聋给他自己的恩惠。他还说,他费了多年心力去发明,制造留声机,“别人听了满意了,我总不满意,总想设法改善到最完美的地步,——这也是因为我是个聋子,我能听别人不能听见的音乐声音”。他还说,Bell发明了电话机,他听了总觉得声音太低、太弱,他听不清,所以他想出种种改良方法,把电话改良到他听得清楚才满意。他的改良部分(CarDon  Transmitter,炭素传声器)后来卖给Bell,就使电话大改善。

然而事实上,爱迪生之所以成名,并不是因为他的发明水平有多高明,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大。而且擅长资本运作,掌握了一个庞大的团队,并且喜欢抢占专利。就以传说中的“爱迪生发明电灯”为例,实际上最早发明白炽电灯的是俄国发明家洛迪根。爱迪生曾经和另一位美国人斯汪就白炽电灯的发明优先权打过官司,当时法院认为洛迪根的发明比他们两个都要早,所以否认了爱迪生的专利权。后来,爱迪生再度抄袭洛迪根的创意改良了电灯,但是由于沙皇政府没有支持洛迪根和爱迪生打官司,所以才让爱迪生骗取了电灯发明的专利权。其他重要发明也大同小异,爱迪生基本上都是依靠资本的雄厚支持打官司获胜的,很难说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有多少贡献。

再比如说,关于外国文学中原有的语文课文虽然大多数是西方国家的文学,但是还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等少数非西方作品。在新版的教材中,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内容全部被删除了,外国文学部分变成了清一色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学。而在这些课文当中,也删去了全部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容,只有对于西方国家的肯定。譬如说,新教材虽然选了马克·吐温的一篇文章,但不是批判西方民主制度的传统名篇《竞选州长》,而是歌颂西方国家自然环境优美的《登勃朗峰》。

 

 

总之,从新世纪到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充斥着反共的“公知体心灵鸡汤”,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正确,而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不正确,被删除的假课文《尊严》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如果要是改变这种现状,绝对不能仅仅就个别教师和学生反应强烈的篇目进行替换,而应该重新树立教材的选文标准,即不再把“亲美反共”作为教材编写的政治正确,让几十年来被删除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红色经典与《竞选州长》等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经典篇目回归教材。 

延伸阅读:

新华网:中学教师质疑小学课文《尊严》为假课文

作者:郑文

来源:新华网

“《尊严》可能是一篇假课文。”45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吴兆华告诉记者,她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尊严》一文的真实性。

吴兆华是在给上四年级的儿子听写生字的时候,翻到这篇文章的,《尊严》一文大意为:流浪到美国南加州的年轻难民执意用劳动换来食物,镇长杰克逊大叔很是赞赏,把女儿许配给他,预言他将会成功,因为他有尊严。这个难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

“许配”这个带有浓厚中国民间传说色彩的词引起了吴兆华的注意,她在网上查阅了哈默的相关资料,结果让她很吃惊。“哈默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21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即接管其父的制药厂,经营有术,成为美国第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23岁哈默去红色苏联投资办厂,单一个铅笔厂就带来几百万美元的收入。30岁回美国,投资酿酒业和养牛业,均获得丰厚回报。58岁携第三任妻子迁往加州,投身石油生意,一跃成为石油大王。”

“这样一个实业家,什么时候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地逃难要饭?他的前两任妻子一个是俄国的女男爵,一个来自新泽西州,哪一个是南加州小镇镇长杰克逊大叔许配给他的?”吴兆华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篇假课文,她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儿子,儿子非常吃惊地说怎么可以骗人呢!“作者与编辑的原意和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教给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尊严。但这样无中生有信口雌黄的杜撰,又将知识和教材的尊严置于何地呢?

“同为孩子妈,我觉得吴老师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曹英慧告诉记者,她第一时间转发了吴兆华在朋友圈发出的质疑。她也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不过因为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她并没有跟孩子明说课文有作假嫌疑。“小学语文课本不仅关系到语言启蒙与文化传承,还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应该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不严谨的文字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治学态度和对待文字的态度。”

今年三月初,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质疑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掀起了一股语文教材“质疑潮”,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321日晚,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官网发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有关问题的说明》,表示教育部已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没有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

眼看新一波“质疑潮”又要掀起,不禁让人担忧,还有多少隐藏着的“虚假经典”没有被人发现?还有多少纯真的孩子被歪曲的历史误导?还有多少两难的教师在纠结该如何回答孩子们对真相的询问?

正如两位母亲所担心的,语文教材之所以得到极大关注,是因为承载了社会各界颇高的期望。作为孩子们的母语教育,一套语文教材不仅包含了工具性的语言知识,而且承载了时代精神、文化传承、文学艺术乃至情感趣味等内涵。我们面临的是,一旦孩子们了解真相之后,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对学校教育失去信任,怀疑老师教授的真道理和正确的价值观。

吴兆华告诉记者,她又翻阅了其他课文,发现多篇弘扬美德的文章都引用了国外的素材。“《中彩那天》一文,没说哪个国家,时间是二战前,从库伯大叔这名字看又是外国人。诚实、有尊严,这些美德怎么就只属于老外呢?哪怕生编硬造也要安到外国人身上。难道教育孩子这件事,必须得是外国人的言行事迹才能奏效?”她一连抛出几个问句。“美德不分中外,不是狭隘到非得教孩子中华传统美德不可。但这么生编硬造扯外国名人做虎皮,还是有点过了,反倒容易伤害我们的自信和尊严。”(记者  郑文)

链接: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4/06/c_129526255.ht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